一种手球中心孔深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1131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球中心孔深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球检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手球中心孔深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的自动档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只需控制加速踏板,控制器通过一些传感器把检测到的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和车速信号进行分析,自动控制变速或使变速器换入不同档位工作。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档汽车的档位器,包括换档杆1和手球,手球插接在换档杆1顶端,操作者通过拨动手球控制换档杆1进行换档操作,换档杆1包括换档内杆1a和换档外杆1b,换档内杆1a同轴套接在换档外杆1b内,且换档内杆1a与换档外杆1b沿其轴向滑移配合。换档杆1插接固定在手球中心孔内,在手球中心孔底部设置有按键支架3,按键支架3具有倾斜设置的接触面31,手球通过卡接部4安装在换档杆1顶端后,按键支架3的接触面31会预压在换档内杆1a顶端;在按键支架3一侧固定连接了换挡键2,使用者挤压换档键2后,按键支架3的接触面31挤压换档内杆1a使其向下运动,从而使自动档汽车处于换档状态。

在整车组装中,手球中心孔的深度决定了手球组装质量,中心孔深度在h±0.4mm之间(h为设定孔深),则为合格品,如果中心孔深度超过h+0.4mm后,导致接触面31对换档内杆1a预压量过小,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手球会晃动产生噪音;如果中心孔深度小于h-0.4mm后,导致接触面31对换档内杆1a预压量过大,造成汽车始终处于换档状态,导致汽车无法感应到P档或N档,无法实现点火启动。

在实际检测中心孔深度的过程中,游标卡尺等传统的测量工具无法检测,其原因有:1、接触面31为倾斜面,在测量时,接触点在倾斜面上的位置不好确定;2、接触面31会预压换档内杆1a,使按键支架3位置发生改变,不能确定测量点。现有技术中,只有在完成手球装车后,在车上实际测试才能知道到手球是否合格,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球中心孔深检测装置,能够在手球安装之前测量孔深,从而减少工作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球中心孔深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竖直设置有检测外杆,所述检测外杆内沿其轴向滑移设置有检测内杆,且所述检测内杆远离所述底座一端超出所述检测外杆上端,所述检测内杆下端设置有弹性件,所述检测外杆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手球的安装部;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检测内杆滑移距离并输出距离检测信号的检测组件、耦接于所述检测组件以接收和处理所述距离检测信号并输出处理信号的处理器、以及耦接于所述处理器以接收所述处理信号的报警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手球孔深时,将手球套接在检测外杆的安装部上,检测内杆上端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手球上按键支架的接触面抵接,然后按压手球上的换挡键,此时检测内杆在接触面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设置在底座上的检测组件检测检测内杆的移动距离后,将该距离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入处理器中,该电信号经处理器处理后,输出处理信号至报警装置,以提醒工作人员手球是否合格;当报警装置发出警报后,说明手球合格;该检测装置可在手球安装之前测量孔深,从而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外杆与所述底座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外杆与底座螺纹连接可调节检测外杆的长度,以适应不同型号的手球,提高该检测装置的通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测内杆下方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检测所述检测内杆的滑移距离后输出所述距离检测信号至处理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移传感器可将检测内杆移动的相对距离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便于处理器处理;且位移传感器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内杆靠近下端位置向外延伸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检测外杆内径的抵接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抵接部的边缘下方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检测外杆抵接,防止检测内杆脱离检测外杆,且位移传感器可检测抵接部下移的距离,检测方式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外侧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显示屏上可显示检测内杆移动的距离,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具体移动的数值,较为直观。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装置还包括耦接于所述处理器以接收所述处理信号的声光报警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内杆移动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时,说明手球合格,处理器输出的处理信号驱动声光报警器工作,工作人员只需听到声音或者看到光线就可以判断手球合格,提高手球孔深检测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部包括设置于所述检测外杆外表面的与手球卡接的环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球下端设置有卡块,将该卡块与检测外杆上的环形槽卡接,从而将手球固定在检测外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内杆上端设置有用于调整其超出所述检测外杆上端的距离的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机构的设置可使该检测装置使用于不同型号的手球检测,提高该检测装置的通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与所述检测内杆上端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纹可调节检测内杆位于检测外杆上端的距离,调节方式简单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包括套接于所述检测内杆下端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套接在检测内杆下端外侧,其两端抵接底座和抵接部,可对抵接部提供一个支撑力,使得抵接部与检测外杆抵接;同时,位于弹簧内部的部分检测内杆对弹簧起到导向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检测外杆和检测内杆模拟换挡杆,检测内杆在换挡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并用位移传感器检测移动距离,将该移动距离用显示屏显示以判断手球是否合格,该检测方式简单方便,只需按压换挡键即可完成;

2、用声光报警器提醒工作人员手球是否合格,提高检测效率;

3、调节螺母的设置可改变检测内杆超出检测外杆的距离,提高该检测装置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的手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换档杆;1a、换档内杆;1b、换档外杆;2、换档键;3、按键支架;31、接触面;4、卡接部;5、底座;6a、检测外杆;6b、检测内杆;7、弹性件;8、位移传感器;9、抵接部;10、显示屏;11、环形槽;12、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关于手球的特征可参照图1。

一种手球中心孔深检测装置,参照图2和图3,包括呈空心设置的底座5,底座5上端螺纹连接有检测外杆6a,且该检测外杆6a竖直设置,螺纹连接的检测外杆6a可调节其超出底座5上端的距离;在检测外杆6a的外侧设置了用于安装手球的安装部,由于手球上设置了环形卡块,所以该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检测外杆6a外表面的与手球上的环形卡槽卡接的环形槽11。检测外杆6a内沿其轴向滑移设置有检测内杆6b,检测内杆6b下端设置了向外延伸设置的直径大于检测外杆6a内径的抵接部9,当抵接部9与检测外杆6a抵接时,检测内杆6b上端超出检测外杆6a上端,当手球卡接在检测外杆6a上时,检测内杆6b的上端与手球内部的接触面31抵接。

为了能够让向下移动的检测内杆6b检测后能够复位,便于下一个手球的检测,在检测内杆6b下端设置了弹性件7,本实施例中,弹性件7采用弹簧,该弹簧套设在检测内杆6b下端并抵接底座5的底部和抵接部9,当按压手球上的换挡键时,手球内的接触面31向右移动,给检测内杆6b施加与斜面垂直的作用力,使得检测内杆6b具有向下运动的分力,此时抵接部9挤压弹簧;当检测好该手球时,放开换挡键,检测内杆6b在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复位,便于下个手球的检测。另外,为了能够检测不同型号的手球,检测内杆6b上端设置了调节检测内杆6b超出检测外杆6a距离的调节机构,本实施例中,调节机构采用与检测内杆6b上端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栓12,转动调节螺栓12可改变检测内杆6b超出检测外杆6a的距离,以适应不同深度的手球孔深。

另外,在底座5内位于抵接部9边缘下方位置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检测内杆6b滑移距离并输出距离检测信号的检测组件、耦接于检测组件以接收和处理距离检测信号并输出处理信号的处理器、以及耦接于处理器以接收处理信号的报警装置,本实施例中,检测组件采用位移传感器8,报警装置采用显示屏10。位移传感器8可检测检测内杆6b的移动距离,并将该移动距离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经处理器处理后,将检测到的移动距离通过显示屏10显示,工作人员通过观察显示屏10屏幕可清楚的知道检测内杆6b的移动距离,从而判断手球是否合格。

另外,为了便于工作人员知晓手球是否合格,提高检测效率,可将位移传感器8输入的电信号与处理器中的预设值进行比较,预设值可由程序编程实现,当电信号的电压值位于两个预设值之间时(两个预设值分别对应h±0.4mm),输出的处理信号可驱动报警装置中的声光报警器工作,以声音和光线的方式提醒工作人员手球合格;否则,手球不合格。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先测量标准手球的中心孔孔深,根据该孔深调整检测内杆6b顶端的调节螺栓12以调整检测内杆6b的整体长度,然后将待测试的手球卡接在检测外杆6a的环形槽11中,使手球内的接触面31抵接调节螺栓12端部,然后按压手球上的换挡键,使得检测内杆6b在接触面31的作用力下向下移动;位移传感器8将检测内杆6b的位移量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屏10显示数值,以便工作人员判断手球是否合格;若是手球合格,声光报警器可发出警报声以提醒工作人员,便于他们判断以提高检测效率,否则,判断为手球不合格。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