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5369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试验用工具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在运行中,绝缘长期受着电场、温度和机械振动的作用会逐渐发生劣化,形成缺陷,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鉴定电力设备的绝缘强度,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现有技术中,目前使用冷缩电缆终端T头,是利用弹性体材料在工厂内注射硫化成型,再经扩径、衬以塑料螺旋支撑物构成各种电缆附件的部件。现场安装时,将这些预扩张件套在经过处理后的电缆末端或接头处,抽出内部支撑的塑料螺旋条,压紧在电缆绝缘上而构成的电缆附件。

在T头竖直部分的内部,就是需要进行加压试验的。其中,铜铝终端头藏在T头内部,当进行交流耐压试验时,只能T头拔除,使里面的终端头暴露在空气中,这样才能对其加压和试验。实验前拆除电缆终端T头耗时费力,且易将电缆终端T头损坏,新方法应尽量避免拆除终端T头。电缆柜体内的空间一般都比较狭小,试验过程中极易造成电缆终端头对柜体放电,致使试验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也会对柜体里的其他设备造成损坏。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020651994.0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用绝缘罩,可以有效防止试验电缆头与开关柜放电,避免了设备的损坏。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110193902.8的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车,利用该试验车进行现场试验,无需设备瞎扯,节省人力。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607450.2的专利申请提出了110kVGIS电缆交流耐压试验高压套管,采用无缝波纹管加均压罩涉及,减少导线场强过于集中的问题,避免了加压线在实验过程中的放电情况。

上述专利申请都针对移除电缆终端T头进行耐压试验的弊端,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案,然而,但无论是绝缘罩、耐压试验车还是高压套管都只解决了绝缘问题,并没有实现降低成本,甚至是增加了成本。因此,现有的电力电缆的交流耐压试验耗时费力,而且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交流耐压试验中采用的工具成本偏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尽可能避免拆除终端T头,并且使得试验工具与柜体绝缘,提高交流耐压试验的安全性,依靠终端T头进行绝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根据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主体导电杆、两个垫片、套管和螺丝帽,所述手柄与所述主体导电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套管的直径大于所述主体导电杆的直径,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主体导电杆上,所述的螺丝帽套设在所述主体导电杆上并固定所述套管,所述的两个垫片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主体导电杆和所述套管上,所述套管上的垫片与所述主体导电杆上的垫片夹紧电缆终端头。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导电杆采用铁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内部为干燥木柄,外层包裹冷缩管。

进一步地,在所述主体导电杆与所述手柄连接处的所述主体导电杆上铣出一段一字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主体导电杆的长度范围为310-330mm,直径为8-12mm。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截面为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垫片分别焊接在所述主体导电杆和所述套管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机械强度高,金属连接性强,加工型强;采用的冷缩管绝缘性良好,整体成型,抗冷、热性能强;采用的手柄内部为干燥木柄,造价低、与绝缘材料接触良好;采用的专用套管造价低、操作简单;容易拆装并且连接紧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省时省力并且成本较低,整个装置设计简单却巧妙,使用流程简单,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冷缩电缆终端T头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导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使用新专用装置前后的试验准备时间长短上的对比示意图。

其中,1-手柄,2-主体导电杆,3-垫片,4-套管,5-螺丝帽,6-电缆终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为冷缩电缆终端T头的示意图,其中T头的水平方向终端长度为165mm,宽度为64mm,T头的竖直方向的长度比水平方向的终端长度稍短,宽度与水平方向的终端宽度相当。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力电缆交流耐压试验专用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手柄1、主体导电杆2、两个垫片3、套管4和螺丝帽5,手柄与主体导电杆2的一端连接,套管4的直径大于主体导电杆2的直径,套管4套设在主体导电杆2上,螺丝帽5套设在主体导电杆2上并固定所述套管4,两个垫片3分别固定连接在主体导电杆1和所述套管4上,套管4上的垫片与主体导电杆上的垫片夹紧电缆终端头。这样,可以通过两个垫片将电缆终端头完全夹紧,使之接触良好。优选地,两个垫片3分别焊接在所述主体导电杆和所述套管上。

主体导电杆可以伸入T头内部,与电缆终端头6连接后,直接对导电杆加压即可进行试验,导电杆与T头中的电缆终端头6通过垫片连接。

主体导电杆采用铁材料制成,铁的造价比较低、机械强度高,金属连接性强,加工型强并且可以导电。主体导电杆的长度范围为310-330mm,直径为8-12mm。优选地,主体导电杆的长度范围为320mm,直径为10mm,如图3所示。

手柄的内部为干燥木柄,造价低、与绝缘材料接触良好,外层包裹冷缩管,其中冷缩管绝缘性良好、整体成型,抗冷、热性能强。手柄的截面为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套管使用的是专用套管,专用套管与螺栓配合,套管造价低、操作简单、容易拆装且连接紧固。

在所述主体导电杆与所述手柄连接处的所述主体导电杆上铣出一段一字槽,这样使紧固工具时更易加持、紧固效果更好。

当专用装置完成之后,在不影响供电、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并且采取了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后,在几段电缆线路上进行了实验,见图4,图4为使用新专用装置前后的试验准备时间长短上的对比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没有使用专用装置时,准备时间大约要花费将近半小时,如果不慎将T头损坏,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在使用新的专用装置之后,准备时间基本被控制在了五分钟以内,而且没有发生放电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设计简单却巧妙,使用流程简单,容易操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