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安全检测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2964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安全检测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安全检测盒。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发生过许多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国家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渐的加大。如果食品安全出现了些许差错,那么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尤其是日常生活食品、儿童食品和老年人食品更加需要关注。

食品安全是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检测产品是食品安全监测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目前,对食品安全的检测主要依靠国家质监局和食品生产厂,送国家质监局进行食品检测流程比较漫长,食品生产厂有时是食品安全制造者,可靠性值得怀疑,因此,迫切需求一种可以快速和可靠检测食品安全的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品安全检测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食品安全检测盒,操作具体如下:包括盒体、导液斗和抽气泵,所述盒体包括检测盒和检测工具盒,所述检测盒和检测工具盒之间设置有操作盒,所述检测盒和检测工具盒的四角通过固定杆连接,所述检测工具盒设置在盒体的底部,所述检测工具盒上方四角上设置有液压升降装置,所述液压升降装置上方连接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与检测盒的底板相连,所述底板与检测盒活动连接,且底板与检测盒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所述底板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检测槽,所述检测盒顶部设置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通过软管与检测盒内部相连通,所述检测盒顶部上还设置有导液斗,所述导液斗下方连接设置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贯穿检测盒的顶板延伸至检测槽内,所述检测工具盒内顶部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检测工具盒内设置有测试工具槽、测试工具回收槽、试纸槽和试剂槽。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通过升降杆和液压升降装置在检测工具盒上进行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工具盒上设置有拉手。

作为优选,所述检测盒的顶板采用透明材质设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检测盒和检测工具盒上下分开设置,在两者之间设置操作盒,来分隔开检测和工具存放,操作盒通过液压升降装置来实现检测盒底板上下移动来实现测试物品放取,而且通过底板和检测盒之间橡胶密封圈实现一个密封环境下进行检测,通过抽气泵可以抽取检测盒内部的气体也可以进行真空无氧环境下检测操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抽屉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食品安全检测盒包括盒体1、导液斗10和抽气泵11,所述盒体1包括检测盒2和检测工具盒4,所述检测盒2和检测工具盒4之间设置有操作盒3,所述检测盒2和检测工具盒4的四角通过固定杆连接,所述检测工具盒4设置在盒体1的底部,所述检测工具盒4上方四角上设置有液压升降装置6,所述液压升降装置6上方连接设置有升降杆7,所述升降杆7的顶端与检测盒2的底板8相连,所述底板8与检测盒2活动连接,且底板8与检测盒2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5,所述底板8上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检测槽9,所述检测盒2顶部设置有抽气泵11,所述抽气泵11通过软管12与检测盒2内部相连通,所述检测盒2顶部上还设置有导液斗10,所述导液斗10下方连接设置有导液管101,所述导液管101贯穿检测盒2的顶板延伸至检测槽9内,所述检测工具盒4内顶部设置有紫外线杀菌灯,所述检测工具盒4内设置有测试工具槽43、测试工具回收槽42、试纸槽44和试剂槽45。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底板8通过升降杆7和液压升降装置6在检测工具盒4上进行上下移动。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检测工具盒4上设置有拉手41。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检测盒2的顶板采用透明材质设计。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检测盒和检测工具盒上下分开设置,在两者之间设置操作盒,来分隔开检测和工具存放,操作盒通过液压升降装置来实现检测盒底板上下移动来实现测试物品放取,而且通过底板和检测盒之间橡胶密封圈实现一个密封环境下进行检测,通过抽气泵可以抽取检测盒内部的气体也可以进行真空无氧环境下检测操作,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