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层建筑限界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493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多层建筑限界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铁路覆盖率进一步增加,给我过交通运输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铁路沿线建筑物的限界测量是铁路建设中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建筑业的不断进步,建筑高度、层数不断增加,现有的建筑限界测量装置无法满足多层建筑限界测量的要求。现有测量装置利用单一的测速雷达与激光测距器,人工对建筑距离、车速、高度差等数值进行测量,获取的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分类运算核实,最总结果需要利用第三方设备进行数据生成,过程十分复杂。同时,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多人协同操作完成,自动智能化程度低,多层建筑测量运算发杂程度增加,给整体施工进度增加了阻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层建筑限界测量装置,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多层建筑限界测量装置,其组成包括:其组成包括:数据测量单元、数据转发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控制台、水平滑轮轨道、轨道连接架、显示器。所述数据测量单元包括:激光距离检测器、水平监测器、高度差检测器、角度检测器,供电IC。所述数据转发单元包括:数据加载器、IS61LV6416-10TL高速存储器、数据稳定器、供电电路、稳压IC。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数据加载器、数据缓存器、EP3C40F484I7N主控芯片、数据推送器。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台包括:测量控制菜单键、数字键、选项建、确认键、删除键。所述的数据测量单元通过轨道连接架与所述水平滑轮轨道连接;所述控制台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相连接,可手动对测量数据进行修改;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相连接,作为数据显示终端。

通过所述数据测量单元中的激光距离检测器、水平监测器、高度差检测器、角度检测器对多层建筑的距离、水平度、高度差、角度数据进行获取,获取过程所取供电由所述数据测量单元中的供电IC负责保障;获取数据通过所述数据转发单元的数据加载器快速加载至IS61LV6416-10TL高速存储器进行数据缓存,通过数据稳定器对数据进行完成度保护,所述数据转发单元的供电电路为独立供电设置,由数据转发单元的稳压IC进行电 路参数分配;通过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数据加载器对数据转发单元中IS61LV6416-10TL高速存储器内的缓存进行加载,经数据缓存器推送至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的EP3C40F484I7N主控芯片进行多维数据的综合运算处理,最终运算结果通过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中的数据推送器输出至所连接的显示器;整个过程中,可通过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相连接的所述控制台上的测量控制菜单键、数字键、选项键、确认键、删除键进行数据调整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EP3C40F484I7N主控芯片,快速准确的对测量数据进行综合运算,并支持将数据一图像形式进行缓存输出。

2.本实用新型采用高度差检测器与角度检测器,通过对多层建筑间的高度差与夹角数据的获取,可以快速、准确的得出多层建筑限界数据。

3.本实用新型采用IS61LV6416-10TL高速存储器,可快速对测量数据进行稳定性高速存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新型多层建筑限界测量装置,其组成包括:数据测量单元(1)、数据转发单元(2)、数据处理单元(3)、控制台(4)、水平滑轮轨道(5)、轨道连接架(6)、显示器(7)。

将所述的数据测量单元(1)通过轨道连接架(6)与所述水平滑轮轨道(5)连接,通过所述数据测量单元(1)中的激光距离检测器(8)、水平监测器(9)、高度差检测器(10)、角度检测器(11)对多层建筑的距离、水平度、高度差、角度数据进行获取,获取过程所取供电由所述数据测量单元(1)中的供电IC(12)负责保障;获取数据通过所述数据转发单元(2)的数据加载器(13)快速加载至IS61LV6416-10TL高速存储器(14)进行数据缓存,通过数据稳定器(15)对数据进行完成度保护,所述数据转发单元(2)的供电电路(16)为独立供电设置,由数据转发单元(2)的稳压IC(17)进行电路参数分配;通过所述数据处理单元(3)中数据加载器(18)对数据转发单元(2)中IS61LV6416-10TL高速存储器(14)内的缓存进行加载,经数据缓存器(19)推送至所述数据处理单元(3)中的EP3C40F484I7N主控芯片(20)进行多维数据的综合运算处理,最终运算结果通过所述数据处理单元(3)中的数据推送器(21)输出至所连接的显示器(7);整个过程中,可通过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1)相连接的所述控制台(4)上的测量控制菜单键(22)、数字键(23)、选项键(24)、确认键(25)、删除 键(26)进行数据调整操作。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