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米快速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80237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称米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标准化生产,米饭蒸制时每盘需要标准重量,目前使用电子秤每盘进行称量,因为盘重有差异,操作人员必须对电子称每盘进行清零动作。由此在称重的过程中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并且由于电子称有时出错,会导致标准化称重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米快速称重装置,无需电子秤称量,就可实现标准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米快速称重装置,包括集料斗,所述集料斗的四周设有立柱,所述集料斗的下方设有大米计量槽,所大米计量槽的下方设有托盘架,所述集料斗与所述大米计量槽之间设有可抽离的上隔离板,所述大米计量槽的下方设有可抽离的下隔离板。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气缸、控制器、控制面板,所述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各自与一气缸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两个分别控制气缸运动的开关。

优选地,所述大米计量槽为空心长方体形状,所述大米计量槽的尺寸为100mm×100mm×500mm。经过事先测量,该大米计量槽能装2kg的大米。

优选地,两相邻立柱之间设有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集料斗的上开口尺寸为800mm×800mm,所述集料斗的下开口尺寸为100mm×100mm。

集料斗使用锥形漏斗,大米计量槽使用小直径不锈钢柱形管(其高度容量为标准投料量),柱形管上下方各使用插入式隔离板一个,用来控制大米的流向。插好下隔离板,操作员向漏斗中投入大米,在大米装满时,插好上隔离板,此时大米计量槽里正好装的是2kg的大米,再打开下隔离板,使称量好的大米进入托盘架。采用气缸控制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的运动,由此实现自动化,只需按动按 钮,上隔离板或下隔离板就会运动,由此加快称量速度。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大米快速称重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无需称量就可保证标准投料,完全实现标准投料;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能够减少电子秤的清零动作,延长电子秤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大米快速称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立柱,2—集料斗,3—支撑杆,4—大米计量槽,5—上隔离板,6—下隔离板,7—托盘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米快速称重装置,包括集料斗,所述集料斗的四周设有立柱,所述集料斗的下方设有大米计量槽,所大米计量槽的下方设有托盘架,所述集料斗与所述大米计量槽之间设有可抽离的上隔离板,所述大米计量槽的下方设有可抽离的下隔离板。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气缸、控制器、控制面板,所述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各自与一气缸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面板连接,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两个分别控制气缸运动的开关。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大米计量槽为空心长方体形状,所述大米计量槽的尺寸为100mm×100mm×500mm。经过事先测量,该大米计量槽能装2kg的大米。

在本实施例中,两相邻立柱之间设有支撑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料斗的上开口尺寸为800mm×800mm,所述集料斗的下开口尺寸为100mm×100mm。

集料斗使用锥形漏斗,大米计量槽使用小直径不锈钢柱形管(其高度容量为标准投料量),柱形管上下方各使用插入式隔离板一个,用来控制大米的流向。插好下隔离板,操作员向漏斗中投入大米,在大米装满时,插好上隔离板,此时大米计量槽里正好装的是2kg的大米,再打开下隔离板,使称量好的大米进入托盘架。采用气缸控制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的运动,由此实现自动化,只需按动按钮,上隔离板或下隔离板就会运动,由此加快称量速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米快速称重装置,无需称量就可保证标准投料,完全实现标准投料;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能够减少电子秤的清零动作,延长电子秤使用寿命。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