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支撑件的牵引系统的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915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带有支撑件的牵引系统的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支撑件的牵引系统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牵引系统作为列车动力系统,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极高,产品从研发到投产出厂需经过严格测试,从元器件级、功能部件级、模块级到最后系统级,每一层测试都必不可少,目前国内外主流牵引系统供应商的牵引产品均通过例行试验或型式试验平台来验证设备功能及可靠性,试验平台繁杂,人员利用率低,前期建设及维护成本都极高,因此极大提高了新兴厂商进入相关领域的门槛。

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就推出了一种地铁列车牵引系统高压老化测试系统,包括:整流柜、控制装置、负载电抗器及散热底座,所述的整流柜接入外界高压交流电;所述的控制装置连接上述整流柜,输出控制信号给整流柜;所述的负载电抗器电性连接控制装置,并输出电流检测信号给控制装置;上述的整流柜、控制装置、负载电抗器分别与被测牵引系统功率模块连接,整流柜输出1500V直流电给被测牵引系统功率模块,控制装置输出驱动信号给被测牵引系统功率模块,所述的被测牵引系统功率模块安装于散热底座上。所述的整流柜包含:整流桥、放电电阻、电容、缓冲电阻、真空接触器、高压继电器、空气开关、熔断丝及接触器,所述的整流桥、放电电阻、电容三者并联连接后形成第一电路,缓冲电阻与高压继电器串联后与真空接触器并联连接后形成第二电路,第一电路电性连接第二电路;所述的接触器、熔断丝、空气开关依次串联电性连接。所述的整流桥电性连接变压器,接入变压器输出的1060V高压交流电。所述的接触器电性连接380V交流电。所述的整流桥由六个二极管构成,二极管两两串联后并联连接。所述的整流柜内还包含有一个对缓冲电阻进行散热的散热风机。所述的整流柜的大电力输入、输出接口均为带M8孔的铜条端子。所述的负载电抗器为三相电抗器,额定电流为400A。

这样可实现检验新生产的地铁列车牵引系统功率模块是否满足出厂技术要求,排除功率模块生产过程中的隐形缺陷。

而现有的整流柜往往都没有减震性能,整流柜中的整流桥、放电电阻、电容、缓冲电阻、真空接触器、高压继电器、空气开关、熔断丝及接触器这样的器件往往在外部震动的影响下常常出现抖动而影响其工作性能的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整流桥、放电电阻、电容、缓冲电阻、真空接触器、高压继电器、空气开关、熔断丝或者接触器毁坏的现象发生。

另外要防止整流柜直接放置在地面上受潮的问题,往往就是把整流柜支撑起来高于地面,而要支撑住整流柜,往往是通过把两根圆柱状的水平杆的一头分别插接在整流柜的左外壁和整流柜的右外壁上的插孔中,然后把两根圆柱状的水平杆的另一头熔接在位于整流柜左边的圆柱状的竖直杆的一头和位于整流柜右边的圆柱状的竖直杆的一头上,然后位于整流柜左边的圆柱状的竖直杆的另一头和位于整流柜右边的圆柱状的竖直杆的另一头就插接在固定在地面的支撑台的插接孔中,由此支撑住整流柜,但是把两根圆柱状的水平杆的另一头熔接在位于整流柜左边的圆柱状的竖直杆的一头和位于整流柜右边的圆柱状的竖直杆的一头上,由于水平杆和竖直杆常常是铁杆,这样在熔接后过一段时间其不规整的熔接部位常常出现被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侵蚀而损害,导致竖直杆与水平杆支撑效果也受损,还使得熔接部位难看,另外在进行熔接时常常出现工作人员被熔接剂烫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支撑件的牵引系统的测试系统,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整流柜中的器件在外部震动的影响下出现抖动而影响其工作性能的问题、甚至出现器件毁坏的现象发生、竖直杆与水平杆支撑效果也受损、还使得熔接部位难看、另外在进行熔接时常常出现工作人员被熔接剂烫伤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支撑件的牵引系统的测试系统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带有支撑件的牵引系统的测试系统,包括:整流柜1,所述的整流柜1接入外界高压交流电;

所述整流柜1的柜体中包含:整流桥11、放电电阻12、电容13、缓冲电阻14、真空接触器15、高压继电器16、空气开关17、熔断丝18及接触器19;

所述整流柜1包括整流柜的顶盖A0、顶盖内的容留槽B0、整流柜的柜体C0与柜体内的容留槽D0,所述整流柜的顶盖A0经由合页连接在所述整流柜的柜体C0的顶部,所述顶盖内的容留槽B0设在所述整流柜的顶盖A0的底端,所述柜体内的容留槽D0设在所述整流柜的柜体C0的顶部,所述顶盖内的容留槽B0与柜体内的容留槽D0相通,所述整流桥11、放电电阻12、电容13、缓冲电阻14、真空接触器15、高压继电器16、空气开关17、熔断丝18及接触器19设置在所述顶盖内的容留槽B0与柜体内的容留槽D0的内部空间中,所述整流柜的顶盖A0包括顶盖的第一罩体A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设在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内部,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经由螺旋状玻青铜丝A03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相连,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的底部当间位置为所述顶盖内的容留槽B0,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间设置着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顶盖的第一罩体A01、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围成顶盖的减震部A04;

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均为直角折尺状,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同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间均保持着0.2cm-0.4cm的间隔,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包括顶盖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和顶盖的第一橡胶片的竖直段,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的一头和顶盖的第一橡胶片的竖直段的一头相连接构成直角折尺状,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包括顶盖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和顶盖的第二橡胶片的竖直段,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的一头和顶盖的第二橡胶片的竖直段的一头相连接构成直角折尺状,所述顶盖的减震部A04的高度大于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的高度和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的高度;

所述整流柜的柜体C0的左外壁和右外壁上分别开有第一卡接口和第二卡接口,第一水平杆180的一头和第二水平杆190的一头分别为第一卡接头和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和第二卡接头分别用来卡接入第一卡接口和第二卡接口中,第一竖直杆200的一头和第二竖直杆210的一头分别为第三卡接头和第四卡接头,固定在地面的支撑台220的顶壁上开有第三卡接口和第四卡接口,所述第三卡接头和第四卡接头分别用来与所述第三卡接口和第四卡接口相卡接;

第一水平杆180的另一头由第一圆筒A101所箍接,所述第一圆筒A101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水平杆180的外表面相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一圆筒A101的当间位置竖直朝下连接着第二圆筒A102,所述第二圆筒A102箍接着所述第一竖直杆200的另一头,所述第二圆筒A102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杆200的外表面相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圆筒A102的内表面设置着第一弹性铜片A105与第一挡板A106,所述第一弹性铜片A105位于所述第一挡板A106的下方;

所述第一弹性铜片A105包括固联于所述第二圆筒A102内部的左表面的第一铜片段A1051与和所述第一铜片段A1051相连接的第二铜片段A1052,所述第二铜片段A1052朝右上方伸展,所述第二铜片段A1052与水平面保持45度到60度的夹角,另外于所述第一竖直杆200的上部外壁上开有用来和所述第一弹性铜片A105相结合的第一定位口A1041;

第二水平杆190的另一头由第三圆筒B101所箍接,所述第三圆筒B101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水平杆190的外表面相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三圆筒B101的当间位置竖直朝下连接着第四圆筒B102,所述第四圆筒B102箍接着所述第二竖直杆210的另一头,所述第四圆筒B102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竖直杆210的外表面相过盈配合,所述第四圆筒B102的内表面设置着第二弹性铜片B105与第二挡板B106,所述第二弹性铜片B105位于所述第二挡板B106的下方;

所述第二弹性铜片B105包括固联于所述第四圆筒B102内部的左表面的第三铜片段B1051与和所述第三铜片段B1051相连接的第四铜片段B1052,所述第四铜片段B1052朝右上方伸展,所述第四铜片段B1052与水平面保持45度到60度的夹角,另外于所述第二竖直杆210的上部外壁上开有用来和所述第二弹性铜片B105相结合的第二定位口B1041。

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边沿位置的下端部分的俯视图处在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的俯视图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的俯视图之间;所述螺旋状玻青铜丝A03处在所述顶盖的减震部A04中。

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均为梯形台状或长方体状,所述顶盖内的容留槽B0为长方体状。

所述整流柜的柜体C0包括柜体的第一罩体C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C02,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设在所述柜体的第一罩体C01内部,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C01经由螺旋状玻青铜丝C03与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相连,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的底部当间位置为所述柜体内的容留槽D0,所述柜体的第一罩体C01与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间设置着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柜体的第一罩体C01、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围成柜体的减震部C04;

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均为直角折尺状,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同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间均保持着0.4cm-0.6cm的间隔,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包括柜体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和柜体的第一橡胶片的竖直段,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的一头和柜体的第一橡胶片的竖直段的一头相连接构成直角折尺状,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包括柜体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和柜体的第二橡胶片的竖直段,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的一头和柜体的第二橡胶片的竖直段的一头相连接构成直角折尺状,所述柜体的减震部C04的高度大于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的高度和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的高度。

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边沿位置的下端部分的俯视图处在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的俯视图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的俯视图之间;所述螺旋状玻青铜丝C03处在所述柜体的减震部C04中。

所述柜体的第一罩体C01与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均为长方体状,所述柜体内的容留槽D0为长方体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所述柜体内设置着螺旋状玻青铜丝C03、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使得整流柜中的器件在外部震动的影响下保持有减震的性能,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间保持有间隔,由此在顶盖覆盖在柜体上时挤压的状态佳,确保顶盖保持有减震性能。而所述柜体内设置着螺旋状玻青铜丝C03、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使得整流柜中的器件在外部震动的影响下保持有减震的性能。另外装配不难且便利,可高效地把第一水平杆和第一竖直杆相联,无需执行熔接,不会出现熔接部位被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侵蚀而损害以及进行熔接时常常出现工作人员被熔接剂烫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支撑件的牵引系统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设有减震部的整流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S-S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T-T方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柜体部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筒体和第四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筒体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筒体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图9所示,带有支撑件的牵引系统的测试系统,包括:整流柜1、控制装置2、负载电抗器3及散热底座4,所述的整流柜1接入外界高压交流电;所述的控制装置2连接上述整流柜1,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整流柜1;所述的负载电抗器3连接控制装置2,并输出电流检测信号给控制装置2;上述的整流柜1、控制装置2、负载电抗器3分别与被测牵引系统功率模块6连接,整流柜1输出1500V直流电给被测牵引系统功率模块6,控制装置2输出驱动信号给被测牵引系统功率模块6,所述的被测牵引系统功率模块6安装于散热底座3上;

所述整流柜1的柜体中包含:整流桥11、放电电阻12、电容13、缓冲电阻14、真空接触器15、高压继电器16、空气开关17、熔断丝18及接触器19,所述的整流桥11、放电电阻12、电容13三者并联连接后形成第一电路,缓冲电阻14与高压继电器16串联后与真空接触器14并联连接后形成第二电路,第一电路电性连接第二电路,该整流桥11电性连接变压器5,该变压器5将接入的380V交流电转换为1060V高压交流电,并输出给整流桥11,整流桥11由六个二极管构成,二极管两两串联后并联连接,将输入的三相交流整流为直流输出;放电电阻12在对电容13中的电能进行持续释放,掉电后电容放电时间为10-15min;电容13对整流桥输出直流电进行滤波,消除毛刺,并储存电能,为负载做无功补偿;真空接触器14可在支撑电容充电完成80%后短接充电电阻;高压继电器16为控制充电回路电流,过载及断开电路,用于给变压器5等主回路上电,整流柜1最终输出1500V直流电。所述的接触器19、熔断丝18、空气开关17依次串联电性连接,接触器19电性连接380V交流电,用于控制整流柜电源输入;空气开关17用于整个系统上电;熔断丝18为380V交流150A熔断保险丝,电流过大情况下熔断保护。所述整流柜1的大电力输入、输出接口均为带M8孔的铜条端子;整流柜内还包含有一个对缓冲电阻进行散热的散热风机10;

所述整流柜1包括整流柜的顶盖A0、顶盖内的容留槽B0、整流柜的柜体C0与柜体内的容留槽D0,所述整流柜的顶盖A0经由合页连接在所述整流柜的柜体C0的顶部,所述顶盖内的容留槽B0设在所述整流柜的顶盖A0的底端,所述柜体内的容留槽D0设在所述整流柜的柜体C0的顶部,所述顶盖内的容留槽B0与柜体内的容留槽D0相通,所述整流桥11、放电电阻12、电容13、缓冲电阻14、真空接触器15、高压继电器16、空气开关17、熔断丝18及接触器19设置在所述顶盖内的容留槽B0与柜体内的容留槽D0的内部空间中,所述整流柜的顶盖A0包括顶盖的第一罩体A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设在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内部,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经由螺旋状玻青铜丝A03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相连,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的底部当间位置为所述顶盖内的容留槽B0,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间设置着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顶盖的第一罩体A01、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围成顶盖的减震部A04;

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均为直角折尺状,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同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间均保持着0.2cm-0.4cm的间隔,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包括顶盖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和顶盖的第一橡胶片的竖直段,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的一头和顶盖的第一橡胶片的竖直段的一头相连接构成直角折尺状,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包括顶盖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和顶盖的第二橡胶片的竖直段,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的一头和顶盖的第二橡胶片的竖直段的一头相连接构成直角折尺状,所述顶盖的减震部A04的高度大于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的高度和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的高度。由此就可以确保减震期间最先挤压的为螺旋状玻青铜丝A03,然后再挤压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由此减震性能更佳;

所述整流柜的柜体C0的左外壁和右外壁上分别开有第一卡接口和第二卡接口,第一水平杆180的一头和第二水平杆190的一头分别为第一卡接头和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和第二卡接头分别用来卡接入第一卡接口和第二卡接口中,第一竖直杆200的一头和第二竖直杆210的一头分别为第三卡接头和第四卡接头,固定在地面的支撑台220的顶壁上开有第三卡接口和第四卡接口,所述第三卡接头和第四卡接头分别用来与所述第三卡接口和第四卡接口相卡接;

第一水平杆180的另一头由第一圆筒A101所箍接,所述第一圆筒A101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水平杆180的外表面相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一圆筒A101的当间位置竖直朝下连接着第二圆筒A102,所述第二圆筒A102箍接着所述第一竖直杆200的另一头,所述第二圆筒A102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竖直杆200的外表面相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圆筒A102的内表面设置着第一弹性铜片A105与第一挡板A106,所述第一弹性铜片A105位于所述第一挡板A106的下方;

所述第一弹性铜片A105包括固联于所述第二圆筒A102内部的左表面的第一铜片段A1051与和所述第一铜片段A1051相连接的第二铜片段A1052,所述第二铜片段A1052朝右上方伸展,所述第二铜片段A1052与水平面保持45度到60度的夹角,另外于所述第一竖直杆200的上部外壁上开有用来和所述第一弹性铜片A105相结合的第一定位口A1041;

第二水平杆190的另一头由第三圆筒B101所箍接,所述第三圆筒B101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水平杆190的外表面相过盈配合,于所述第三圆筒B101的当间位置竖直朝下连接着第四圆筒B102,所述第四圆筒B102箍接着所述第二竖直杆210的另一头,所述第四圆筒B102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竖直杆210的外表面相过盈配合,所述第四圆筒B102的内表面设置着第二弹性铜片B105与第二挡板B106,所述第二弹性铜片B105位于所述第二挡板B106的下方;

所述第二弹性铜片B105包括固联于所述第四圆筒B102内部的左表面的第三铜片段B1051与和所述第三铜片段B1051相连接的第四铜片段B1052,所述第四铜片段B1052朝右上方伸展,所述第四铜片段B1052与水平面保持45度到60度的夹角,另外于所述第二竖直杆210的上部外壁上开有用来和所述第二弹性铜片B105相结合的第二定位口B1041。

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边沿位置的下端部分的俯视图处在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的俯视图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的俯视图之间;所述螺旋状玻青铜丝A03处在所述顶盖的减震部A04中。

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均为梯形台状或长方体状,所述顶盖内的容留槽B0为长方体状。

这样所述顶盖内设置着螺旋状玻青铜丝A03、所述顶盖的第一橡胶片A05和所述顶盖的第二橡胶片A06使得整流柜中的器件在外部震动的影响下保持有减震的性能,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间保持有间隔,由此在顶盖覆盖在柜体上时挤压的状态佳,确保顶盖保持有减震性能。

所述整流柜的柜体C0包括柜体的第一罩体C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C02,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设在所述柜体的第一罩体C01内部,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C01经由螺旋状玻青铜丝C03与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相连,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的底部当间位置为所述柜体内的容留槽D0,所述柜体的第一罩体C01与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间设置着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柜体的第一罩体C01、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围成柜体的减震部C04;

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均为直角折尺状,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同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间均保持着0.4cm-0.6cm的间隔,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包括柜体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和柜体的第一橡胶片的竖直段,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的一头和柜体的第一橡胶片的竖直段的一头相连接构成直角折尺状,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包括柜体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和柜体的第二橡胶片的竖直段,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的一头和柜体的第二橡胶片的竖直段的一头相连接构成直角折尺状,所述柜体的减震部C04的高度大于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的横向段的高度和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的横向段的高度。由此就可以确保减震期间最先挤压的为螺旋状玻青铜丝C03,然后再挤压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由此减震性能更佳。

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边沿位置的下端部分的俯视图处在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的俯视图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的俯视图之间;所述螺旋状玻青铜丝C03处在所述柜体的减震部C04中。

所述柜体的第一罩体C01与所述柜体的第二罩体C02均为长方体状,所述柜体内的容留槽D0为长方体状。

这样所述柜体内设置着螺旋状玻青铜丝C03、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使得整流柜中的器件在外部震动的影响下保持有减震的性能,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间保持有间隔,由此在顶盖覆盖在柜体上时挤压的状态佳,确保顶盖保持有减震性能。而所述柜体内设置着螺旋状玻青铜丝C03、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使得整流柜中的器件在外部震动的影响下保持有减震的性能。

所述柜体的减震部C04中还设置着拱状塑料片C07,进一步起到减震的作用。

所述带有支撑件的牵引系统的测试系统的方法包括:整流桥11电性连接变压器5,该变压器5将接入的380V交流电转换为1060V高压交流电,并输出给整流桥11,整流桥11由六个二极管构成,二极管两两串联后并联连接,将输入的三相交流整流为直流输出;放电电阻12在对电容13中的电能进行持续释放,掉电后电容放电时间为10-15min;电容13对整流桥输出直流电进行滤波,消除毛刺,并储存电能,为负载做无功补偿;真空接触器14可在支撑电容充电完成80%后短接充电电阻;高压继电器16为控制充电回路电流,过载及断开电路,用于给变压器5等主回路上电,整流柜1最终输出1500V直流电;

在整流柜受到外部震动时,在顶盖中最先挤压的为螺旋状玻青铜丝C03,然后再挤压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在柜体中最先挤压的为螺旋状玻青铜丝C03,然后再挤压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

在进行装配期间,让所述第一竖直杆的另一头插入所述第二圆筒中,并保持所述第一弹性铜片与所述第一定位口相分开,这样所述第二铜片段与所述第一竖直杆相接触且在接触的过程中受到朝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方向的作用力而被压缩,另外所述第一挡板会挡住所述第一竖直杆进一步插入,这样旋动所述第一竖直杆让第二铜片段在所述第一定位口的位置复原而伸入所述第一定位口中,由此所述第一竖直杆即可稳定在所述第二圆筒中,接着把所述第一卡接头卡接入第一卡接口,以及把所述第三卡接头卡接入第三卡接口;让所述第二竖直杆的另一头插入所述第四圆筒中,并保持所述第二弹性铜片与所述第二定位口相分开,这样所述第四铜片段与所述第二竖直杆相接触且在接触的过程中受到朝所述第四圆筒的内表面方向的作用力而被压缩,另外所述第二挡板会挡住所述第二竖直杆进一步插入,这样旋动所述第二竖直杆让第四铜片段在所述第二定位口的位置复原而伸入所述第二定位口中,由此所述第二竖直杆即可稳定在所述第四圆筒中,接着把所述第二卡接头卡接入第二卡接口,以及把所述第四卡接头卡接入第四卡接口;由此实现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所述柜体内设置着螺旋状玻青铜丝C03、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使得整流柜中的器件在外部震动的影响下保持有减震的性能,所述顶盖的第一罩体A01与所述顶盖的第二罩体A02间保持有间隔,由此在顶盖覆盖在柜体上时挤压的状态佳,确保顶盖保持有减震性能。而所述柜体内设置着螺旋状玻青铜丝C03、所述柜体的第一橡胶片C05和所述柜体的第二橡胶片C06使得整流柜中的器件在外部震动的影响下保持有减震的性能。另外装配不难且便利,可高效地把第一水平杆和第一竖直杆相联,无需执行熔接,不会出现熔接部位被空气中的酸性物质侵蚀而损害以及进行熔接时常常出现工作人员被熔接剂烫伤的问题。

所述第一水平杆180和第二水平杆190均为圆柱状,所述支撑台220为长方体状。

以上以附图说明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了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不限于以上描述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改变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