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水壶的水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2148阅读:13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的水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可检测水位的电热水壶通常采用一个已知阻值的固定电阻和水电阻串联,再并联一个电容滤波,用单片机的A/D口来检测分压值,根据电压值的大小来判断出水壶中的水位。

若水壶与耦合器的接触不良,检测出的水电阻很大,此时主机控制电路易误判为水壶内没水;使用时间长之后,水温探头和水壶底部的有水垢沉淀,导致检测出的水电阻增大;不同水质之间水电阻的差别大,例如纯净水的水电阻大于自来水水电阻,会导致单片机误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热水壶的水位检测装置,能准确检测电热水壶中的水位,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热水壶的水位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主机上的单片机和耦合器、壶体以及设置在壶体腔室内的水位检测探头,所述耦合器与单片机连接,所述水位检测探头外包裹有绝缘材料且水位检测探头的上端裸露在壶体腔室内;

单片机的I/O端设有电容传感器模块,所述水位检测探头的金属外壳通过耦合器与电容C3并联后与电容传感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容传感器模块与电容C3之间充放电。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3为单片机外置或内置充放电电容。

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检测探头的金属外壳与电容C3之间还串联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安规电容。

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检测探头的A端通过耦合器与单片机的电源端VDD 连接,所述水位检测探头的B端通过耦合器与单片机的A/D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检测探头的B端与单片机的A/D端之间还并联有电容C2和电阻R1。

进一步的,还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电源端VDD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单片机的I/O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电源端VDD连接,二极管D2的与单片机的A/D端连接。

壶体与耦合器接触不良时,电容传感器模块与电容C3充放电时间长,避免单片机误判水壶内有水;当壶体内覆有水垢时或水导电电阻变化时,对充放电时间的影响不大,避免单片机误判;

安规电容可避免人体因接触水位检测探头的金属外壳导致的触电;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分别用于保护单片机的I/O端和单片机的A/D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热水壶的水位检测装置的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的一实施例,所述水位检测装置包括设置在主机上的单片机和耦合器、壶体以及设置在壶体腔室内的水位检测探头,所述水位检测探头外包裹有绝缘材料且水位检测探头的上端裸露在壶体腔室内,所述耦合器与单片机连接。AC-L通过可控开关部分与单片机连接,AC-L通过可控开关部分和耦合器与负载连接,负载的另一端与AC-N连接,电源PE线通过耦合器与壶体连接。

单片机的I/O端设有电容传感器模块,水位检测探头的金属外壳通过耦合器与电容C3并联后与电容传感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C3为单片机外 置或内置充放电电容,电容传感器模块与电容C3之间充放电,电容传感器模块通过检测电容传感器模块与电容C3之间充放电时间,并与标准充放电时间范围对比后判断壶体内是否有水。

电热水壶的水位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壶体内无水时,水位检测探头的金属外壳不与水接触,电容传感器模块的电容值不变,电容传感器模块与电容C3充放电时间不变;

壶体内有水时,壶体内的水与水位检测探头的金属外壳接触,电容传感器模块的电容值变小,电容传感器模块与电容C3充放电时间变短;

电容传感器模块对比检测到的充放电时间和标准充放电时间范围,并判断此时壶体是否有水。

所述水位检测探头的金属外壳与电容C3之间还串联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安规电容CY1和安规电容CY2,所述安规电容CY1和安规电容CY2避免因人体接触到水位检测探头的金属外壳后导致的触电,保护人身安全。

所述水位检测探头的A端通过耦合器与单片机的电源端VDD连接,所述水位检测探头的B端通过耦合器与单片机的A/D端连接,水位检测探头的B端与单片机的A/D端之间还并联有电容C2和电阻R1;单片机的电源端VDD输出电平信号,电平信号经过水位检测探头A端、水位检测探头B端,再经过电容C2和电阻R1分压后,在单片机的A/D端输入A/D值,单片机通过该A/D值判断壶体内的水温。

还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单片机的电源端VDD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单片机的I/O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与所述单片机的电源端VDD连接,二极管D2的与单片机的A/D端连接;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分别用于保护单片机的I/O端和单片机的A/D端,避免单片机被击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