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瓶检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6382发布日期:2018-06-23 00:35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药品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瓶检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压检漏机的检测电极一般采用放电针,若设置较高的检测电压,则检测范围大,但检测能量高易造成击穿、熔化包材,特点是对于熔点较低的PVC口服液瓶、塑料安瓿瓶和大输液袋等包材;若设置较低的检测电压,则检测范围小,且对被检测物的机械跳动敏感,导致检测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检测范围大、检测精度高且安全可靠的药瓶检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药瓶检漏装置,包括发射端电极、接收端电极、辅助电极、取样电阻和检测电源,所述发射端电极与所述检测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接收端电极通过所述取样电阻与所述检测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发射端电极与接收端电极之间形成检漏区域,所述发射端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形成覆盖所述检漏区域的等离子体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辅助电极通过限流电阻接地。

所述取样电阻与所述检测电源之间设有接地点。

所述发射端电极为放电针。

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发射端电极的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药瓶检漏装置,发射端电极与接收端电极之间形成检漏区域,将待检测药瓶置于检漏区域内,由于设置了辅助电极,辅助电极与发射端电极之间能形成覆盖检漏区域的等离子体区,因此,待检测药瓶表面的电阻很小,即使在检测过程中待检测药瓶发生跳动,也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即即使检测电源的电压为较小值,也能具备较大的检测范围和很高的检测精度,且不会因电压过大导致击穿、熔化熔点较低的PVC口服液瓶、塑料安瓿瓶和大输液袋等包材,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药瓶检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发射端电极;2、接收端电极;3、辅助电极;4、限流电阻;5、取样电阻;6、检测电源;7、药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药瓶检漏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发射端电极1、接收端电极2、辅助电极3、取样电阻5和检测电源6,发射端电极1与检测电源6的一端连接,接收端电极2通过取样电阻5与检测电源6的另一端连接,发射端电极1与接收端电极2之间形成检漏区域,发射端电极1与辅助电极3之间形成覆盖检漏区域的等离子体区,发射端电极1与接收端电极2之间形成检漏区域,将待检测药瓶7置于检漏区域内,由于设置了辅助电极3,辅助电极3与发射端电极1之间能形成覆盖检漏区域的等离子体区,因此,待检测药瓶7表面的电阻很小,即使在检测过程中待检测药瓶7发生跳动,也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即即使检测电源6的电压为较小值,也能具备较大的检测范围和很高的检测精度,且不会因电压过大导致击穿、熔化熔点较低的PVC口服液瓶、塑料安瓿瓶和大输液袋等待检测药瓶7,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中,辅助电极3通过限流电阻4接地,防止发射端电极1与辅助电极3之间发生高压击穿,保护检测电源6和待检测药瓶7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取样电阻5与检测电源6之间设有接地点,通过取样电阻5取样流经发射端电极1、接收端电极2的电流值。

本实施例中,发射端电极1为放电针。

本实施例中,辅助电极3位于发射端电极1的正上方。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