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以及汽车后防护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4600发布日期:2018-07-07 04:5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以及汽车后防护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据统计,发生的各类交通事故当中,追尾交通事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轿车追尾钻入卡车后部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交通事故形式,通常会造成乘用车前部的严重变形和车内乘员的死伤。后防护装置可以在发生后方碰撞时预防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国家标准GB11567-2017《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对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提出了技术要求,该标准为国家强制性标准,标准不仅对汽车和挂车后防护的安装尺寸、结构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还要求后防护装置对后部追尾碰撞车辆必须具有一定的阻挡能力,以防止发生钻入碰撞。因此,车辆检测机构在对车辆进行检测时,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对车辆的后防护装置进行检测。

在现有后防护装置检测试验中,大多都是依靠工作人员对其安装尺寸及强度进行检测,检测手段复杂并且检测数据不够精确,从而无法依照标准对车辆后防护装置进行全面的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该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的结构合理,其能够对汽车后防护进行多方位的检测,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防护测试设备,该汽车后防护测试设备能够对单独的汽车后防护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包括:

两个导轨,所述两个导轨并行设置且相对固定;

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两个导轨上;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板在所述两个导轨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板的远离所述导轨的一侧;

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液压油缸与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平行;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在所述支撑架的高度方向上移动;

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前端且用于对汽车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

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滑动板上,所述减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贯穿所述滑动板且伸入所述两个导轨之间;

齿轮,所述齿轮套设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上且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同步转动;

其中一个所述导轨内侧壁形成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还包括:

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相连;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减震机构的远离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一端;

施压块,所述施压块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远离所述减震机构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还包括:

第一测距传感器,所述施压块的远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形成朝向所述连接件凹陷的凹陷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凹陷部内且用于检测汽车后防护的变形量。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减震机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的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多个导向柱,所述多个导向柱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远离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一端且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平行;

多个减震块,所述多个减震块与所述多个导向柱一一对应,所述减震块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减震块的一端与所述导向柱的另一端相连;

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滑动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减震块的靠近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滑动件的远离所述减震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还包括:

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至少部分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且沿所述支撑架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

滑动部,所述滑动组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滑动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部的第一侧形成第二齿条,所述滑动组件的至少部分形成通孔以使位于所述滑动组件内的部分所述第二齿条能够相对暴露,所述通孔内可转动地设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的第三齿条;

所述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具有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齿条啮合以使所述滑动组件相对所述支撑架固定的非移动状态,以及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齿条分离以使所述滑动组件相对所述支撑架滑动的移动状态。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

第二液压油缸,所述第二液压油缸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架的远离所述滑动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入所述支撑架的内部且与所述滑动组件的至少部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远离所述滑动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部的靠近所述滑动板的一侧;

所述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还包括:

第二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固定部的靠近所述滑动板的一侧且用于检测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后防护测试设备,包括:

两个导轨,所述两个导轨并行设置且相对固定;

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两个导轨上;

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板在所述两个导轨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板的远离所述导轨的一侧;

第一液压油缸,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液压油缸与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平行;

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至少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液压油缸在所述支撑架的高度方向上移动;

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汽车后防护,所述固定机构设在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的前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能够全面的、智能化的对后防护装置进行检测,解决了现有检测中检测数据不精确以及检测过程复杂的问题,从而确保汽车后防护装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拆下定位机构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第三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汽车后防护测试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导轨;101-第一齿条;110-滑动板;120-支撑架;121-滑动部;130-第一电机;140-减速器;141-齿轮;151-减震机构;152-连接件;153-施压块;154-第一测距传感器;160-滑动组件;161-本体;162-连接板;163-转动件;164-通孔;170-第二液压油缸;180-第一液压油缸;190-固定部;200-第二测距传感器;300-第一立柱;310-第一滑动件;320-固定件;330-第二电机;340-绕线轮;400-第二立柱;410-固定板;411-连接孔;1211-第二齿条;1511-壳体;1512-导向柱;1513-减震块;1514-第二滑动件;320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该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包括两个导轨100、滑动板110、滑动组件160、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120、第一液压油缸180、第二驱动机构、定位机构、第一测距传感器154和第二测距传感器200。

参阅图3,其中,两个导轨100并行设置且相对固定。

换而言之,两个导轨100平行且相对的,即其中一个导轨100的一端与另一导轨100的一端对齐,其另一端与另一导轨100的另一端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导轨100可通过螺栓安装在地面或者其他部件上,例如,工作台或底板上。

本实施例中,滑动板110为板状结构,其可滑动地安装在两个导轨100上,由此,在外力作用下,滑动板110即可在两个导轨100上沿导轨100的长度方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设置在滑动板110上且用于驱动滑动板110在两个导轨100的长度方向上往复移动。

结合图3、图4和图5,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30、减速器140、齿轮141以及形成在其中一个导轨100上的第一齿条101。

其中,第一电机130固定安装在滑动板110上,减速器140固定安装在滑动板110上且与第一电机130相邻设置,减速器140的输入端与第一电机130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减速器140的输出端贯穿滑动板110且伸入两个导轨100之间,齿轮141套设在减速器140的输出端上且与减速器140的输出端同步转动。

该第一齿条101形成在其中一个导轨100的内侧壁上,第一齿条101沿导轨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齿条101与齿轮141啮合,由此,通过第一电机130带动齿轮141转动,从而使得齿轮141沿第一齿条10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滑动板110在两个导轨100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支撑架120大致为箱式结构,其形状为长方体状。

支撑架120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相对,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长方形的第一开口。

第一侧壁的开口和第三侧壁的第一开口相对应,此处的相对应是指,第一侧壁的第一开口和第三侧壁的第一开口位置、面积大小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第一液压油缸180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架120的两个第一开口之间,当然,第一液压油缸180的两端也能够相对支撑架120的两个第一开口凸出,第一液压油缸180即用于检测汽车后防护的承压能力,第一液压油缸180的安装方向与导轨100的宽度方向平行。

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该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还包括减震机构151、连接件152和施压块153,其中,减震机构151与第一液压油缸180的活塞杆相连,而减震机构151的远离第一液压油缸180的一端与连接件152相连,连接件152的远离减震机构151的一端与施压块153相连,该施压块153则用于直接与汽车后防护接触,以对汽车后防护进行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52可以为矩管。

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减震机构151包括壳体1511、多个导向柱1512、多个减震块1513和第二滑动件1514。

其中,壳体1511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状,壳体1511具有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的容纳腔,壳体1511的一端即与连接件152相连,需要说明的是,该开口端处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面积小于封闭端的面积。

进一步地,多个导向柱151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壳体1511内的远离第一液压油缸180的一端,导向柱1512与第一液压油缸180的活塞杆平行。减震块1513的数量与导向柱1512的数量一致,减震块1513的形状可以为圆柱状或棱柱状,减震块1513设在容纳腔内且减震块1513的一端与导向柱1512的另一端相连,减震块1513与导向柱1512同轴。

第二滑动件1514为板状结构,其设在容纳腔内,其与容纳腔的竖向截面相适配,由此,第二滑动件1514可在容纳腔内滑动,此外,减震块1513的靠近第一液压油缸180的一端与第二滑动件1514相抵接,而第一液压油缸180的活塞杆与第二滑动件1514的远离减震块1513的一侧固定连接,由此,通过该减震机构151可避免第一液压油缸180与汽车后防护之间刚性接触,从而避免其影响测试的准确性,以保证后期的测试准确度。

进一步地,施压块153为板状结构,在施压块153的远离连接件152的一侧设置有朝向连接件152凹陷的凹陷部,而第一测距传感器154即设在凹陷部内且用于检测汽车后防护的变形量,该凹陷部可以为盲孔,其截面形状不定,可以为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形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测距传感器154应处于凹陷部内,避免其与汽车后防护接触,初始状态下,当施压块153与汽车后防护相隔一定距离时,通过第一测距传感器154测出该距离并定义为第一距离,待第一液压油缸180对汽车后防护测试之后并回到初始状态下的位置,通过第二测距传感器200测出施压块153与汽车后防护测试部位的距离,定义该距离为第二距离,由此,第二距离与第一距离之差即为汽车后防护的变形量,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测距传感器154实时反馈汽车后防护的变形量。

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液压油缸180是通过滑动组件160与支撑架120滑动连接的,该滑动组件160包括本体161和连接板162。

其中,本体16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本体161对应套设在支撑架120的两侧,本体161与支撑架120滑动连接,而连接板162则分别与两个本体161相连,从而使两个本体161构成一整体。

第一液压油缸180贯穿两个本体161且与连接板162平行,第一液压油缸180与本体161固定连接,由此,当本体161相对支撑架120的高度方向移动时,第一液压油缸180也能随之移动。

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该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还包括固定部190,固定部190大致呈U型,其安装在支撑架120的远离滑动板110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为使得第一液压油缸180能够多方位地对汽车后防护进行检测,因而设置该第二驱动机构,且该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液压油缸180在支撑架120的高度方向上移动。

参阅图3,具体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液压油缸170。第二液压油缸170与固定部190固定连接,且位于固定部190与连接板162之间,第二液压油缸170的活塞杆与固定部190固定连接,第二液压油缸170即可带动第一液压油缸180在支撑架120的高度方向上往复移动。

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液压油缸170带动第一液压油缸180到达测试高度时,为使滑动组件160能够相对支撑架120固定,该支撑架120还包括滑动部121。其中,本体161与滑动部121滑动连接,而滑动部121的第一侧形成第二齿条1211,第二齿条1211的数量为两个,即两个第二齿条1211在导轨100的宽度方向且位于支撑架120的一侧,此外,本体161上开设有通孔164,该通孔164为矩形,该通孔164使得本体161内的部分第二齿条1211相对暴露,而通孔164内可转动地设有转动件163,其中,转动件163通过转轴实现转动,转轴可设在通孔164内靠近其底部的一端,该转轴沿通孔164的宽度方向延伸,该转动件163为板状结构,转轴穿过转动件163分别与通孔164内的两侧壁转动连接,转动件163与通孔164的形状相适配,其大小可小于通孔164,转动件163与第二齿条1211相对应的一侧设有与第二齿条1211啮合的第三齿条,由此,当转动件163转动并使第三齿条与第二齿条1211啮合时,此时,滑动组件160相对支撑架120处于非移动状态,即可将支撑架120与本体161相对固定更加牢固;将第三齿条与第二齿条1211分离之后,第二液压油缸170即可带动滑动组件160沿支撑架120上下移动,此时,滑动组件160相对支撑架120处于移动状态。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第二测距传感器200安装在固定部190的靠近滑动板110的一侧且用于检测滑动组件160与固定部190之间的最小距离,从而实时检测施压块153的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滑动组件160的连接板162与施压块153的中心的距离是一定的,定义为第三距离;固定部190与地面的距离也是一定的,定义为第四距离;第二测距传感器200可以实时测量出固定部190与连接板162的距离数值,将其定义为第五距离,由此,可以得到施压块153的中心距离地面的实时距离,在此定义为第六距离即为第四距离-第三距离-第五距离,第六距离即为施压块153的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当施压块153的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即第六距离)大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进行后防护检测试验时施力点中心离地最大高度时,第二测距传感器200将触发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的报警器报警。

结合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定位机构包括两个第一立柱300、两个第一滑动件310、第三驱动机构和两个固定件320。

具体地,两个第一立柱300相对设置,且两个第一立柱300相对地面固定。两个第一滑动件310与两个第一立柱300一一对应,第一滑动件310套设在第一立柱300的外周面且能够相对第一立柱300滑动,且两个第一滑动件310相对设置。

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330、绕线轮340以及钢丝绳。

第二电机330与绕线轮34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第一立柱300上均安装一第二电机330和一绕线轮340,且第二电机330设在第一立柱300的顶端,而绕线轮340套设在第二电机330的输出轴上且与之同步转动,此外,在每个第一滑动件310上设有两个连接部,通过将钢丝绳分别穿过两个连接部并将钢丝绳的另一端卷绕在绕线轮340上,由此,可通过第二电机330驱动绕线轮340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动件310相对第一立柱300滑动。

结合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20为块状结构,其中一个固定件320设在其中一个第一滑动件310上,另外一个固定件320设在另外一个第一滑动件310上,两个固定件320位于两个第一立柱300之间,两个固定件320上分别设置有定位孔3201,该定位孔3201呈L型,两个固定件320的定位孔3201用于穿设钢丝绳,从而利用钢丝绳对汽车底盘的副梁进行固定,从而避免汽车朝向车头的方向移动。

检测时,可首先通过定位机构对汽车进行固定,然后利用第一液压油缸180对汽车后防护进行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用于对后防护安装在汽车上时对其进行检测。

综上,该汽车后防护测试装置的结构合理,其能够全面的、智能化的对后防护装置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准确。

实施例2

结合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后防护测试设备,该汽车后防护测试设备包括固定机构、两个导轨100、滑动板110、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120、第一液压油缸180以及第二驱动机构。

其中,两个导轨100、滑动板110、第一驱动机构、支撑架120、第一液压油缸180以及第二驱动机构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位置、连接关系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结合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包括两个第二立柱400和两块固定板410。

两个第二立柱400相对设置,两个第二立柱400相对地面固定,且第一液压油缸180的前端靠近两个第二立柱400,即当第一液压油缸180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一液压油缸180的活塞杆能够伸入两个第二立柱400之间,此外,固定板410固定连接于第二立柱400的顶部,两块固定板410相对设置,两块固定板410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孔411,由此,可通过螺栓将汽车后防护安装在固定板410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后防护测试设备是针对后防护从汽车上拆下之后对其进行检测的。检测时,将拆下的汽车后防护安装在固定板410上,然后控制第一液压油缸180即可,其同样能够实现对汽车后防护进行全面、智能地检测,并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