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标记检测4-氯苯酚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14791发布日期:2019-01-05 09:33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非标记检测4-氯苯酚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检测领域,指一种用于环境中4-氯苯酚非标记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4-氯苯酚(4-cp)因毒性剧烈,难降解,已被美国环境保护总局和欧盟立法优先列入污染物清单,因此对4-cp的检测及其治理工作必须得到重点对待且要加强实施。许多研究者都已致力于发展简单、快速、灵敏的方法用于4-cp的检测。现已有的检测4-cp的方法包括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研究方法,虽然这些方法能够满足灵敏度与特异性检测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所用仪器设备昂贵,操作复杂,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因而不适合低成本、现场的快速检测。光电化学(pec)检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分析技术,已经在诸多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例如生物领域、医药领域以及环境科学等。由于pec分别使用了不同形式的激发和检测信号,使得该技术具有较低的背景信号和较高的灵敏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宽测量范围等优点为一体的光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实现了快速定量检测4-氯苯酚的目的。

本发明制备ag/gcn/碳球(ag/gcn/c)纳米复合物作为光电活性材料,由于贵金属ag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与碳球的电子效应的协同增强,使得该复合物具有优异的光电活性,并基于此成功建立超灵敏的光电化学传感平台,利用ag/gcn/c纳米复合物对可见光的较大吸收和快速响应等性质,对检测系统起到一个信号放大的作用,用于4-氯苯酚的光电检测。当溶液中加入目标物4-氯苯酚,ag/gcn/c纳米复合物受到可见光的激发,产生的空穴对将4-氯苯酚氧化,消耗所产生的空穴,使得其光电流响应强度增加,通过建立光电流响应值与4-氯苯酚浓度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对环境水体中4-氯苯酚含量快速、灵敏、有选择性的检测的目的。

本发明构建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建立了4-氯苯酚浓度与光电流响应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了简单、灵敏、快速检测4-氯苯酚的目的,可被用于检测环境水体中4-氯苯酚的含量。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具体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非标记检测4-氯苯酚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制备石墨相氮化碳(gcn):

将三聚氰胺缓慢加入到含有三聚氯氰的乙腈溶液中,待完全溶解后,将所得溶液转移至不锈钢高压釜中进行溶剂热处理,反应完毕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即为石墨相氮化碳gcn;

步骤2、制备ag/gcn/碳球(ag/gcn/c)三元光电活性材料:

将步骤1制得的gcn超声分散于纯水中,得到溶液a;将agno3溶液逐滴滴加到溶液a中,搅拌均匀,得到溶液b;将溶液b加热至沸腾后,快速加入抗坏血酸水溶液于溶液b中,得到溶液c,持续搅拌,反应完毕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即为ag/gcn/c;

步骤3、构建非标记检测4-氯苯酚的光电化学传感器:

将步骤2制得的ag/gcn/c分散于超纯水中,得到ag/gcn/c分散液,将ag/gcn/c分散液滴涂于ito电极上,以ito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作为对电极,构成非标记检测4-氯苯酚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经过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氙灯光源的照射下进行光电化学分析。

步骤1中,所述三聚氯氰和三聚氰胺的质量比为0.6~1.7g:0.1~0.5g;所述溶剂热处理的温度为140~200℃。

步骤2中,所述溶液a中,gcn与水的用量比为0.01~0.04g:50ml。

步骤2中,gcn、agno3和抗坏血酸的质量比为0.01~0.04g:0.001~0.007g:0.001~0.005g。

步骤2中,所述反应时间为8~12h。

步骤3中,ag/gcn/c分散液中,ag/gcn/c的浓度为1mg/ml。

步骤3中,所述氙灯光源的强度为60%~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制备ag/gcn/c纳米复合物作为光电活性材料来构建光电化学传感器,基于贵金属ag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与碳球的电子效应的协同增强作用,双重放大了光电流响应信号。

(2)本发明采用gcn作为光电活性中心,一方面,gcn具有优异的光电化学活性;另一方面,gcn制备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成本低、重现性好、操作简便。

(3)本发明所提出的信号放大方法和检测模式实现了对4-氯苯酚的灵敏检测,在16~1104ng·ml–1的浓度区间内,4-氯苯酚浓度的对数值(lgc4-cp)与光电流响应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5.33ng·ml–1

(4)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本发明中所提出的4-氯苯酚的光电化学检测方法具有操作更简便灵活,仪器设备更简单,试剂用量少,检测成本低廉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制备的ag/gcn/c纳米复合物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4-氯苯酚浓度与光电流响应值的对应关系图;

图3为4-氯苯酚浓度与光电流响应值对应的线性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步骤1,制备石墨相氮化碳(gcn)的步骤:

首先称取0.6g三聚氯氰和15ml乙腈混合均匀后,将0.1g三聚氰胺缓慢转入其中,待完全溶解后,将所得溶液转移至高压釜中进行溶剂热处理,将高压釜置于140℃,反应48h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即为gcn。

步骤2、制备ag/gcn/碳球(ag/gcn/c)三元光电活性材料的步骤:

首先称取0.01ggcn超声分散于50ml水中,得到溶液a,再称取0.001gagno3溶解于溶液a中,得到溶液b。加入溶液b,待溶液b沸腾后快速加入0.001g抗坏血酸,持续搅拌,反应时间为8h,得到ag/gcn/c。

步骤3、构建4-氯苯酚灵敏的非标记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

步骤3中,用超纯水制备ag/gcn/c分散液,ag/gcn/c的浓度为1mg/ml;取定量的ag/gcn/c分散液修饰在ito电极上,以ito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作为对电极,经过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氙灯光源的照射下进行光电化学分析。

当材料的光电流响应趋于稳定之后,往含有磷酸缓冲溶液的石英光电池中滴加配置好的4-氯苯酚溶液,按浓度依次进行光电分析。另外,步骤3中,所述氙灯光源的强度为60%,所述磷酸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为0.02m。

实施例2

步骤1,制备石墨相氮化碳(gcn)的步骤:

首先称取1.7g三聚氯氰和40ml乙腈混合均匀后,将0.5g三聚氰胺缓慢转入其中,待完全溶解后,将所得溶液转移至高压釜中进行溶剂热处理,将高压釜置于200℃,反应48h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即为gcn。

步骤2、制备ag/gcn/碳球(ag/gcn/c)三元光电活性材料的步骤:

首先称取0.04ggcn超声分散于50ml水中,得到溶液a,再称取0.007gagno3溶解于溶液a中,得到溶液b。加入溶液b,待溶液b沸腾后快速加入0.005g抗坏血酸,持续搅拌,反应时间为12h,得到ag/gcn/c。

步骤3、构建4-氯苯酚灵敏的非标记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

步骤3中,用超纯水制备ag/gcn/c分散液,ag/gcn/c的浓度为1mg/ml;取定量的ag/gcn/c分散液修饰在ito电极上,以ito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作为对电极,经过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氙灯光源的照射下进行光电化学分析。

当材料的光电流响应趋于稳定之后,往含有磷酸缓冲溶液的石英光电池中滴加配置好的4-氯苯酚溶液,按浓度依次进行光电分析。另外,步骤3中,所述氙灯光源的强度为100%,所述磷酸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为0.2m。

实施例3

步骤1,制备石墨相氮化碳(gcn)的步骤:

首先称取0.9g三聚氯氰和20ml乙腈混合均匀后,将0.3g三聚氰胺缓慢转入其中,待完全溶解后,将所得溶液转移至高压釜中进行溶剂热处理,将高压釜置于160℃,反应48h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即为gcn。

步骤2、制备ag/gcn/碳球(ag/gcn/c)三元光电活性材料的步骤:

首先称取0.02ggcn超声分散于50ml水中,得到溶液a,再称取0.0035gagno3溶解于溶液a中,得到溶液b。加入溶液b,待溶液b沸腾后快速加入0.0025g抗坏血酸,持续搅拌,反应时间为12h,得到ag/gcn/c。

步骤3、构建4-氯苯酚灵敏的非标记检测的光电化学传感器;

步骤3中,用超纯水制备ag/gcn/c分散液,ag/gcn/c的浓度为1mg/ml;取定量的ag/gcn/c分散液修饰在ito电极上,以ito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丝作为对电极,经过电化学工作站三电极系统,在氙灯光源的照射下进行光电化学分析。

当材料的光电流响应趋于稳定之后,往含有磷酸缓冲溶液的石英光电池中滴加配置好的4-氯苯酚溶液,按浓度依次进行光电分析。另外,步骤3中,所述氙灯光源的强度为80%,所述磷酸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为0.1m。

图1是实施例3获得的ag/gcn/c纳米复合物的扫描电镜图,由图可知,明显存在三种不同的形貌的材料,表明已成功制备ag/gcn/c纳米复合物;

图2是实施例3获得的4-氯苯酚浓度与光电流响应值的对应关系图;图3为相应的线性关系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随着4-氯苯酚浓度的增加,ag/gcn/c/ito的光电流逐渐增大,并且光电流大小与4-氯苯酚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如图3,16~1104ng·ml–1的浓度区间内,4-氯苯酚浓度的对数值(lgc4-cp)与光电流响应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5.33ng·ml–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