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工程管理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9724发布日期:2018-11-02 22:5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工程管理尺。



背景技术:

工程管理测量涉及的内容有工程制图、地形绘图、房屋建筑学、地形测量、工程控制测量、测量平差基础、工程CAD、工程摄影测量、GPS测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测图、道路桥梁概论、土木工程施工放样、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道路放样、工程监理等。

目前在工程管理测量中使用的测量工具主要为直尺、卷尺、水准仪和经纬仪等,采集一些数据进行计算等,工程管理测量尺一般包括直尺,圆盘,角度刻度,游标卡尺。

目前,公知的多功能工程管理测量尺构造是包括直尺,圆盘,角度刻度,标记通孔,皮尺,游标卡尺框,刻度标记。测量尺是用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一种工具,方便人们的生活,给人们提供很大的便利,提高人们对长度和角度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尺方面也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其中多功能工程管理测量尺也在广泛使用中。但是现在市场上的多功能工程管理测量尺仍然存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使用不方便,不易大规模的使用,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工程管理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工程管理尺,操作具体如下:包括测量尺、皮尺盒、蓄电池盒、激光测量装置、测量数显示器和圆盘,所述测量尺两端分别安装设有皮尺盒和蓄电池盒,所述皮尺盒内部通过皮尺转轴连接设置有皮尺,所述皮尺顶端连接设置有皮尺头,所述皮尺盒内底部设置有收纳抽屉,所述收纳抽屉内部设置有记录板和记录笔,所述测量尺上设置有游标卡尺安装框,所述测量尺上还设置有水平仪,所述蓄电池盒内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盒底角上通过圆盘轴夹连接设有圆盘,所述圆盘上设有角度刻度,所述蓄电池盒与圆盘连接处设置有标记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激光测量装置通过信号线与测量数显示器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尺上通过游标卡尺安装框安装游标卡尺。

作为优选,所述激光测量装置和测量数显示器通过导线分别与蓄电池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量尺和圆盘,来测量短距离的长度和角度,同时具有游标卡尺能够精准测量小距离的长度,还具有皮尺盒,能够测量长距离的长度,利用记录板和记录笔进行记录;通过测量数显示器可以显示测量的具体数据,激光测量装置可以准确的定位需要测量的位置;使得作业简单,工作性能高,也减少了很多复杂的结构,节约了成本,适合大规模长时间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多功能工程管理尺包括测量尺1、皮尺盒2、蓄电池盒3、激光测量装置4、测量数显示器5和圆盘8,所述测量尺1两端分别安装设有皮尺盒2和蓄电池盒3,所述皮尺盒2内部通过皮尺转轴21连接设置有皮尺23,所述皮尺23顶端连接设置有皮尺头24,所述皮尺盒2内底部设置有收纳抽屉22,所述收纳抽屉22内部设置有记录板25和记录笔26,所述测量尺1上设置有游标卡尺安装框11,所述测量尺1上还设置有水平仪12,所述蓄电池盒3内部设置有蓄电池6,所述蓄电池盒3底角上通过圆盘轴夹7连接设有圆盘8,所述圆盘8上设有角度刻度9,所述蓄电池盒3与圆盘8连接处设置有标记通孔10。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激光测量装置4通过信号线与测量数显示器5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测量尺1上通过游标卡尺安装框11安装游标卡尺。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激光测量装置4和测量数显示器5通过导线分别与蓄电池6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测量尺和圆盘,来测量短距离的长度和角度,同时具有游标卡尺能够精准测量小距离的长度,还具有皮尺盒,能够测量长距离的长度,利用记录板和记录笔进行记录;通过测量数显示器可以显示测量的具体数据,激光测量装置可以准确的定位需要测量的位置;使得作业简单,工作性能高,也减少了很多复杂的结构,节约了成本,适合大规模长时间使用。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