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芯线断股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2983发布日期:2018-07-31 22:11阅读:9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性能检测设备,具体为一种线束芯线断股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束芯线断股检测(连接器缺针检测,PIN脚断量检测)主要采用光纤传感器的PLC高速计数功能来检测,该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在机台设备生产中。但是随着线束产品精度的不断提高,PIN脚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0.4mm),普通的光纤传感器的光束的直径大于PIN脚之间的间距,此时就会出现计数不准,数量误判的问题。现有的该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更换更为精细的光纤线,或CCD来检测,提高了检测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芯线断股检测装置,实现采用普通光纤线,实现更高精度的检测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束芯线断股检测装置,包括光纤传感器、安装座及两组光源板,所述的安装座上部及下部设有安装孔,安装座中部为一检测容置槽,所述的两组光源板分别固定在检测容置槽的上方及下方,所述的光源板中部设置有光源通孔,所述的光源通孔与安装孔同轴竖直设置,所述的光源通孔的直径≤0.2mm。

优选地,所述的光源通孔的直径为0.1mm。

其中,所述的安装座由左座体和右座体装配组成,所述的安装孔部分设置在左座体上,部分设置在右座体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线束安装座及输送导轨,所述的线束安装座设置在输送导轨上,所述的输送导轨带动线束安装座穿过检测容置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原有的光纤线的基础上,通过加装本实用新型装置,能显著提高精度,实现高精度的PIN位检测功能,降低检测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光纤传感器,2:安装座,21:左座体,22:右座体,23:安装孔,24:检测容置槽,3:光源板,31:光源通孔,4:线束安装座,5:输送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芯线断股检测装置 ,包括光纤传感器1、安装座2及两组光源板3。安装座2上部及下部设有安装孔23,安装座2中部为一检测容置槽24。两组光源板3分别固定在检测容置槽24的上方及下方。光源板3中部设置有光源通孔31,光源通孔31与安装孔23同轴竖直设置,光源通孔31的直径≤0.2mm。本实施例中光源通孔31的直径设置为0.1mm。

如图2所示,安装座2可由左座体21和右座体22装配组成,安装孔23部分设置在左座体21上,部分设置在右座体22上。加工时,同轴竖直加工安装孔23及光源通孔31,安装孔23的孔径与光纤传感器的光纤线的孔径相匹配,光源通孔31的孔径小于安装孔23的孔径,光源通孔31的孔径为0.1mm。

加工完成后,将光纤传感器的光纤线夹装在安装孔23内,使大直径的光源经过光源通孔后缩小为0.1mm的光束,从而调整了检测光束的直径,提高了精度线束芯线断股的检测精度。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线束芯线断股检测装置,除包括光纤传感器1、安装座2及两组光源板3外,还包括线束安装座4及输送导轨5。线束安装座4设置在输送导轨5上,将待检测线束夹放于线束安装座4上,输送导轨5自动带动线束安装座4穿过检测容置槽24,从而使待测线束自动完成芯线断股的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