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烟排放在线监测传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0145发布日期:2018-11-16 22:2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烟环保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烟排放在线监测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餐饮等领域的油烟中含有大量细颗粒物,如果不经净化直接排入大气,会造成空气污染,现实监测也表明,油烟颗粒物对城市PM2.5整体浓度的升高有较大贡献。随着环保监管的加强,不仅要求餐饮等领域加装油烟净化器,以此滤除细微的颗粒物,并且为了保证监管到位,许多城市还在餐饮的油烟排放口加装了油烟细微颗粒物监测传感器。如果油烟排放中的颗粒物不达标,传感器即能检测超标并在线报警。所用的油烟传感器通过采样管采集油烟,经过过滤管通过化学试剂滤除油分和水分,使细微颗粒物通过,再通过传感器检测微颗粒物或有机挥发物。传感器与隔膜泵相连,作为吸引气体流动的动力,隔膜泵具有流量控制精确、动力充足的特点。但是这种传感装置中的化学试剂存在使用容量,当吸附饱和后即不起作用,需要更换,频繁的维护不仅造成试剂耗费,也消耗了拆装施工时间,运营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并且,隔膜泵的连续运转寿命只有几千小时,不适合长期在线不间断运行,换用其他动力装置还存在动力不足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烟排放在线监测传感装置,该装置使用寿命长,适合在线连续进行监测,后期维护成本低,并且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烟排放在线监测传感装置,包括采样管道,所述采样管道与油水分离管的入口端相连,在油水分离管内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网罩相连,油水分离管的出口端与微颗粒物传感器和/或有机挥发物传感器的入口端相连,微颗粒物传感器和/或有机挥发物传感器的出口端与引风扇密封相连。

优选的,所述旋转网罩包括中心支撑盘和边缘支撑环,中心支撑盘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连,中心支撑盘和边缘支撑环在所述油水分离管的轴向上存在距离差,中心支撑盘的边缘与边缘支撑环之间呈辐射状连接有多个条片。

优选的,所述油水分离管的侧壁上留有储油槽,储油槽经油水分离管侧壁上的开口与储油盒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微颗粒物传感器为激光传感器或红外线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驱动电机可以驱动旋转网罩高速旋转,旋转网罩上的多个辐射状的条片与油烟中细小的油滴、水滴相接触时发生撞击,能够将油滴、水滴甩打到油水分离管的侧壁从而使其与烟气分离,再从侧壁的储油槽排入储油盒中,分离油分和水分的烟气在引风扇的吸引下进入微颗粒物传感器、有机挥发物传感器,从而对油烟微颗粒物和有机挥发物的浓度进行监测,并可以将监测数据发送给远程终端。本实用新型非常适合进行长时间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在线监测,油水分离管及旋转风罩基本不存在过滤容量的限制,不需要像化学试剂那样定期更换,免去了后期维护操作和成本。隔膜泵的使用寿命是3-5千小时,而无刷风扇的使用寿命是5-7万小时,利用风扇替代隔膜泵不仅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极大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驱动电机和旋转网罩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油烟排放在线监测传感装置具有采样管道1,采样管道1与油水分离管2的入口端相连,在油水分离管2内安装电机支架3,在电机支架3上安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与中心支撑盘5相连,中心支撑盘5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条片6,条片6呈辐射状向油水分离管2的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斜向伸展,各个条片6的外端均固定在边缘支撑环7上,由此使得边缘支撑环7与中心支撑盘5之间在油水分离管2的轴向上存在距离差。此外,根据使用需要,条片6也可以单纯沿径向方向伸展。中心支撑盘5、条片6和边缘支撑环7组成旋转网罩。驱动电机4转动时,带动旋转网罩一起旋转,当有油烟进入到油水分离管2后,会与高速旋转的条片6发生撞击,条片6即可以将油分和水分甩打到油水分离管的侧壁上,并进入在侧壁设置的储油槽内,通过侧壁开口流入到储油盒10内,储油盒10与排油管11相连,最后可以打开排油管11上的阀门将油水放走。传感器8的入口端与油水分离管2的出口端相连,分离油水后的烟气进入传感器8内并被检测,传感器8可以选择微颗粒物传感器,比如激光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也可以选择有机挥发物传感器,或者同时集成微颗粒物传感器和有机挥发物传感器,这样既可以检测微颗粒物的浓度,还可以检测有机挥发物的浓度,从而对油烟排放进行全面检测。传感器8的出口端与引风扇9相连,引风扇旋转时在传感器的入口端产生负压,使烟气顺利进入传感器从而被检测。

本装置使用时,采样管道1的入口端位于油烟产生源头,传感器8可以通过网络模块与监测终端相连,将检测数据显示在监测终端上,从而进行长时间不间断地在线监测。

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新型构思和实现的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发明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