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楼板砼厚控制测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8093发布日期:2018-11-23 19:4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施工用具领域,特别涉及现浇楼板砼厚控制测量器。



背景技术:

在现浇砼楼板施工过程中,楼板砼厚度、平整度控制为控制重点及难点,如果砼厚度控制不好,容易出现混凝土楼板平整度超标现象,不能满足工程标准规范要求。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241671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现浇楼板砼厚控制测量器,包括基板下方固定连接三根长度相同的测量柱,测量柱与基板垂直;在使用时,将测量板的底端抵接在需要使用的面上,然后,浇砼高度与基板平行后,将测量器取出投放到下一个需要进行浇砼的部位。

但是,在进行浇砼的过程中,当流动的砼撞击到测量柱的侧面时,测量器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偏移的情况产生,造成测量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现浇楼板砼厚控制测量器,达到提高固定后的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现浇楼板砼厚控制测量器,包括基板,基板上连接有若干个测量柱,测量柱垂直于基板,所述基板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仪;所述测量柱远离基板的端头处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垂直于测量柱;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延伸至测量柱中固定孔的轴线与测量柱的轴线共线;固定孔中连接有固定刺,固定刺与测量柱之间设有限位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使用测量器时,首先先将若干个测量柱上的固定刺通过限位组件从固定孔中拉出,然后,将固定刺插入到需要进行浇砼的施工现场中,完成后,工人根据基板上的水平仪的显示结果进行测量器的调整,当基板与地面之间平行时,停止对于测量器的调整;进行浇砼工作时,测量器通过固定刺插入到地下后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克服掉测量柱在浇砼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减少了测量器漂浮在混凝土上的情况发生,提高了测量器固定后的稳定性;当固定刺插入后,固定刺与固定盘的配合,通过与地面之间的应力从而对测量柱提供约束力,约束力与浇砼时测量器受到的冲击力互相抵消,减少测量器被冲击后发生移动的情况,进一步的提高了测量器固定后的稳定性,达到提高固定后的稳定性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开设在测量柱侧面上的滑动槽,滑动槽连接到固定孔中;滑动槽的端头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与滑动槽垂直;限位槽中抵接有限位杆,限位杆固定连接在固定刺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固定刺时,可以直接通过拉动限位杆的方法将固定刺从测量柱中拉出,提高了固定刺的使用方法;其次,在对固定刺进行固定时,将限位杆旋转至限位槽中即可,操作简单、方便,降低了对使用工人的要求,提高了限位组件的使用便捷性。

较佳的,所述固定刺远离测量棒的一端为带有棱的三棱锥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固定刺远离测量柱的一端为刺入地面的一端,所以将刺入的一端设置为三棱锥的形状,通过三角锥四面都为三角形的特点,提高了固定刺的抗形变能力,从而提高了固定刺的稳定性,间接的提高了对于测量器的固定效果。

较佳的,所述固定刺设有辅助组件,辅助组件包括开设在固定刺的棱上的辅助槽,辅助槽远离测量柱的一端开设有辅助孔,辅助槽中铰接有辅助刺,辅助孔中固定连接有辅助弹性件,辅助弹性件远离辅助孔的一端与辅助刺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辅助刺能够在固定刺进行固定时,辅助固定刺对测量器提供更多的约束力的提供位置,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对于测量器的固定效果,进一步的达到提高固定后的稳定性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辅助弹性件为辅助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辅助弹簧具有较好的反应灵敏度,从而能够在受到压力时迅速做出反应,提高了辅助组件的使用灵敏性,其次,由于辅助弹簧受到压力或者拉力时会被压缩或者拉伸,然后具有弹性势能的特点,简化了辅助刺的使用过程,辅助刺能够在进入到固定孔中时,辅助刺被固定孔的内壁挤压,辅助弹簧压缩,辅助刺回到辅助槽中;当固定刺伸出固定孔时,辅助刺在辅助弹簧的弹力下伸出辅助槽,无需工人来启动,从而提高了辅助刺的使用便捷性。

较佳的,辅助刺为三棱锥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三棱锥的形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辅助刺的使用效果;其次,由于辅助刺的形状与固定刺的形状相同,从而能够在辅助刺收回到辅助槽中后,减少对于固定刺的干扰。

较佳的,所述辅助刺和固定刺上涂设有防磨漆,防磨漆在辅助刺和固定刺的表面上形成防磨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刺和辅助刺刺入地面时,固定刺和辅助刺的杆身与地面之间发生摩擦,防磨层阻挡固定刺和辅助刺的杆身与地面的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固定刺和辅助刺使用时的损耗,延长了固定刺和辅助刺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防磨漆为环氧树脂涂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环氧防腐涂漆主要是由环氧树脂制成,环氧树脂具有耐磨的优点,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防磨层对于固定刺和辅助刺的保护效果,其次,防磨层减少了辅助刺和固定刺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延缓了辅助刺和固定刺被空气腐蚀的速度,从而进一步延长了辅助刺和固定刺的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固定刺和辅助组件的配合使用达到提高固定后的稳定性的效果;

2、滑动组件和水平仪的配合使用提高了测量器使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浇楼板砼厚控制测量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浇楼板砼厚控制测量器的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了展示固定板处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为了展示辅助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板;2、测量柱;21、固定板;22、固定孔;23、固定刺;24、限位组件;241、滑动槽;242、限位槽;243、限位杆;25、辅助组件;251、辅助槽;252、辅助孔;253、辅助刺;254、辅助弹簧;3、水平仪;4、防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现浇楼板砼厚控制测量器,如图1所示,包括方形的基板1,基板1上固定连接有水平仪3,基板1远离水平仪3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圆柱状的测量柱2,测量柱2垂直于基板1。

结合图2,测量柱2远离基板1的端头上固定连接有圆形的固定板21,固定板21的直径比测量柱2的直径大,固定板21上开设有圆形的固定孔22(结合图3),固定孔22延伸至测量柱2中,固定孔22中滑动连接有固定刺23,固定刺23靠近测量柱2的一端为圆柱状,另一端为带有棱的三棱锥状,固定刺23和与测量柱2之间设有限位组件24。

限位组件24包括开设在测量柱2侧面上的直腰型的滑动槽241,滑动槽241与测量柱2的轴线平行,滑动槽241与固定孔22连通,滑动槽241靠近固定盘的一端上开设有直腰型的限位槽242,限位槽242与滑动槽241垂直,限位槽242中抵接有方形的限位杆243,限位杆243的端头固定连接在固定刺23的侧面上。

结合图4,固定刺23上设有辅助组件25,辅助组件25位于固定刺23的棱上,辅助组件25包括开设在固定刺23的棱上的辅助槽251,辅助槽251中铰接有三棱锥状的辅助刺253,辅助刺253的朝向与固定刺23一致,辅助槽251远离测量柱2的一端的底面上开设有圆形的辅助孔252,辅助孔252中固定连接有辅助弹簧254,辅助弹簧254一端固定连接在辅助孔252的底面上,另一端与辅助刺253固定连接,当辅助刺253位于辅助槽251中时,辅助弹簧254被压缩;辅助刺253和固定刺23上涂设有环氧树脂涂料的防磨漆,防磨漆在辅助刺253和固定刺23上形成防磨层4。

其中,在使用时,首先先将固定刺23从固定孔22中拉出,拉出时,直接拉动限位杆243,然后使限位杆243在滑动槽241中向限位槽242所在的方向滑动,同时带动固定刺23向外滑动,当限位杆243滑动至限位槽242附近时,将限位杆243转动至与限位槽242抵接的状态中,使固定刺23与测量柱2的相对位置固定,在固定刺23从固定孔22中完全滑出时,辅助刺253在辅助弹簧254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固定刺23的方向转动,然后,将辅助刺253和固定刺23共同插入到地面中,直至固定板21与地面抵接为止,插入后,根据基板1上的水平仪3的显示结果,调整测量器的位置,直至测量器调节完成后为止,然后,开始进行浇砼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固定刺23和辅助刺253对测量器提供约束力,减少测量器受到的冲击力和浮力,提高测量器固定后的稳定性。综上,通过上述步骤,达到提高固定后的稳定性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