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小车板老化冲击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2698发布日期:2018-11-02 20:28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小车板老化冲击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埋弧焊的配套机构,具体涉及全自动小车板老化冲击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埋弧焊机是一种利用电弧在焊剂层下燃烧进行焊接的焊接机器。其固有的焊接质量稳定、焊接生产率高、无弧光及烟尘很少等优点,使其成为压力容器、管段制造、箱型梁柱钢结构等制作中的主要焊接机器。近年来,虽然先后出现了许多种高效、优质的新型焊接机器,但埋弧焊机的应用领域依然未受任何影响。

由于埋弧焊小车属于埋弧焊的配套机构,当前弧焊电源生产商对于埋弧焊小车板没有有效的可靠性验证方法,往往只能通过小车试焊测试其功能,由于生产量大,为了提高出厂效率,出厂前试焊时间有限,对于小车板的持久性及功率元器件的可靠性难以验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小车板老化冲击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全自动小车板老化冲击测试装置,包括供电装置、开关电源U1、启停控制板U2、被测小车板U3、驱动装置、冷却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空气开关QF1、变压器TC1,所述空气开关QF1与变压器TC1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变压器TC1的次级线圈与开关电源U1连接,所述变压器TC1的次级线圈与启停控制板U2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行走电机和送丝电机,所述行走电机和送丝电机分别与所述被测小车板U3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与变压器TC1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驱动装置;所述开关电源U1和启停控制板U2分别与被测小车板U3连接。

进一步地,启停控制板U2包括电源模块U21、脉冲触发电路U22、动作模块U23,所述电源模块U21与开关电源U1连接,所述电源模块U21、脉冲触发电路U22、动作模块U23依次连接,所述动作模块U23连接被测小车板U3。

进一步地,电源模块U21包括整流桥、稳压器P1、稳压器P2、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3、电解电容C4、二极管V5、二极管V6,所述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连接三相电中的两相,所述电容C7和电容C8串联后连接在整流桥的两个输出端之间,三相电中的另一相电连接在电容C7与电容C8连接的线路上;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V5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5的阳极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4的正极与电解电容C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6的阴极与电解电容C4的负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V6的阳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2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器P1的输入端连接在电解电容C1与二极管V5连接的线路上,所述稳压器P1的输出端连接在电解电容C3与二极管V5连接的线路上,所述稳压器P1的地端连接稳压器P2的地端;所述稳压器P2的输入端连接在电解电容C2与二极管V6连接的线路上;所述稳压器P2的输入端连接在电容C8与整流桥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7与电容C8连接的节点、电解电容C1与电解电容C2连接的节点、稳压器P1与稳压器P2的地端连接的节点、电解电容C3与电解电容C4连接的节点共同接地;所述电容C9、电容C10串联,电容C9连接电容C10端的另一端连接在电解电容C3与二极管V5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10连接电容C9端的另一端连接在稳压器P2的输出端;稳压器P1的输出端连接+15V,所述稳压器P2的输出端连接-15V;串联的电容C9和电容C10两端为电源模块U21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脉冲触发电路U22包括放大器N1A、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解电容C5、电解电容C6、二极管V7、二极管V8、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开关K1、电位器RT1、电位器RT2,所述电源模块U21连接在放大器N1A的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放大器N1A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4一端连接放大器N1A的反向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电阻R3一端连接在电阻R4与放大器N1A连接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电阻R7,电阻R7连接电阻R3端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T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T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二极管V7的阴极,电位器RT1的活动端连接电位器RT2的活动端,所述电位器RT2的一个固定端连接开关K1的动端,开关K1的不动端连接二极管V8的阳极;所述二极管V8的阴极连接二极管V8的阳极;电阻R5一端连接在二极管V8与二极管V7连接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放大器N1A的正向输入端;电容C13连接电位器RT1端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4与稳压二极管ZD1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12一端连接在在二极管V8与开关K1连接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13与电阻R4连接的线路上;电解电容C5的正极连接在电阻R5与二极管V7连接的线路上,电解电容C5的阴极连接电解电容C6的阴极,电解电容C6的阳极连接在电容C12与电阻R4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11一端连接在电阻R5与电解电容C5连接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电解电容C6与电阻R4连接的线路上;电解电容C6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6一端连接在放大器N1A与电阻R2连接的线路上,另一端与动作模块U23连接。

进一步地,动作模块U23包括继电器KD、场效应管Q1、电阻R8、二极管V9、二极管V10、电阻R1,所述场效应管Q1的G极连接脉冲触发电路U22,S极接地,D极连接继电器KD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D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VCC;所述二极管V9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场效管Q1的G极;电阻R8并联在二极管V9两端;二极管V10的阳极连接在场效应管Q1与继电器KD连接的线路上,阴极连接在电阻R1与继电器KD连接的线路上;继电器KD的触点与被测小车板U3对应连接。

进一步地,继电器KD为多组,多组继电器KD并联,每组继电器KD控制两个被测小车板U3。

进一步地,变压器TC1的次级线圈产生的电压包括AC18V、AC110V、AC220V,AC18V为启停控制板U2供电,AC110V为被测小车板U3供电,AC220V为开关电源U1供电;所述变压器TC1的初级线圈包括AC380V和AC220V,AC220V为冷却装置供电。

进一步地,开关电源U1使用AC220V产生DC35V和DC1V。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小车板检测技术,替换了人工检测,实现了自动化检测,可以批量检测;

2、本实用新型通过启停控制板可以实现老化和冲击两种检测模式,可以通过改变启停时间就可以改变工作周期,频率为f=1/t;

3、本实用新型在被测小车板上设置电压表,可实时监测小车板工作状态;

4、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效率,大大减少人员的劳动量,节约材料和劳动成本,效率提高了至少50%。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启停控制板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全自动小车板老化冲击测试装置,包括供电装置、开关电源U1、启停控制板U2、被测小车板U3、驱动装置、冷却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包括空气开关QF1、变压器TC1,所述空气开关QF1与变压器TC1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变压器TC1的次级线圈与开关电源U1连接,所述变压器TC1的次级线圈与启停控制板U2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行走电机和送丝电机,所述行走电机和送丝电机分别与所述被测小车板U3连接;所述冷却装置与变压器TC1的初级线圈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驱动装置;所述开关电源U1和启停控制板U2分别与被测小车板U3连接。

继电器KD为多组,多组继电器KD并联,每组继电器KD控制两个被测小车板U3。

变压器TC1的次级线圈产生的电压包括AC18V、AC110V、AC220V,AC18V为启停控制板U2供电,AC110V为被测小车板U3供电,AC220V为开关电源U1供电;所述变压器TC1的初级线圈包括AC380V和AC220V,AC220V为冷却装置供电。

开关电源U1使用AC220V产生DC35V和DC1V。

工频AC380V经过空气开关QF1进入TC1控制变压器初级,变压AC220V给冷却装置(冷却风机)供电,冷却装置(冷却风机)用于冷却负载电阻R11、R12的发热,TC1次级变压双AC18V给MZDK-AP1(被测小车板U1)启停控制板供电,控制变压器次级输出AC220V给开关电源U1供电,开关电源U1输出两组直流电压:35V用于给MZDAP1小车板(被测小车板U1)提供弧压信号(模拟焊接电压反馈),1V用于给MZDAP1提供电流信号(模拟焊接电流反馈);次级另一组输出110VAC用于给MZDAP1供电用于驱动送丝电机(R12模拟代替)和行走电机(R11模拟代替);由启停控制板输出启停信号控制MZDAP1的工作和休息。

启停控制板U2包括电源模块U21、脉冲触发电路U22、动作模块U23,所述电源模块U21与开关电源U1连接,所述电源模块U21、脉冲触发电路U22、动作模块U23依次连接,所述动作模块U23连接被测小车板U3。

电源模块U21包括整流桥、稳压器P1、稳压器P2、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解电容C1、电解电容C2、电解电容C3、电解电容C4、二极管V5、二极管V6,所述整流桥的两个输入端连接三相电中的两相,所述电容C7和电容C8串联后连接在整流桥的两个输出端之间,三相电中的另一相电连接在电容C7与电容C8连接的线路上;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与二极管V5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5的阳极与电解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4的正极与电解电容C3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V6的阴极与电解电容C4的负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V6的阳极连接,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电解电容C2的正极连接;所述稳压器P1的输入端连接在电解电容C1与二极管V5连接的线路上,所述稳压器P1的输出端连接在电解电容C3与二极管V5连接的线路上,所述稳压器P1的地端连接稳压器P2的地端;所述稳压器P2的输入端连接在电解电容C2与二极管V6连接的线路上;所述稳压器P2的输入端连接在电容C8与整流桥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7与电容C8连接的节点、电解电容C1与电解电容C2连接的节点、稳压器P1与稳压器P2的地端连接的节点、电解电容C3与电解电容C4连接的节点共同接地;所述电容C9、电容C10串联,电容C9连接电容C10端的另一端连接在电解电容C3与二极管V5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10连接电容C9端的另一端连接在稳压器P2的输出端;稳压器P1的输出端连接+15V,所述稳压器P2的输出端连接-15V;串联的电容C9和电容C10两端为电源模块U21的输出端。

TC1输出双18VAC经过端子12A、12B、12C输入到二极管V1-V4全桥整流滤波经P1(型号:7815)、P2(型号:7915)稳压输出±15V为N1A(型号:LM324)供电,整流滤波后VCC为KD1-KD10继电器供电。

脉冲触发电路U22包括放大器N1A、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解电容C5、电解电容C6、二极管V7、二极管V8、稳压二极管ZD1、稳压二极管Z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开关K1、电位器RT1、电位器RT2,所述电源模块U21连接在放大器N1A的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放大器N1A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与稳压二极管ZD2的阳极连接;所述电阻R4一端连接放大器N1A的反向输入端,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D2的阴极;电阻R3一端连接在电阻R4与放大器N1A连接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电阻R7,电阻R7连接电阻R3端的另一端连接电位器RT1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RT1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二极管V7的阴极,电位器RT1的活动端连接电位器RT2的活动端,所述电位器RT2的一个固定端连接开关K1的动端,开关K1的不动端连接二极管V8的阳极;所述二极管V8的阴极连接二极管V8的阳极;电阻R5一端连接在二极管V8与二极管V7连接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放大器N1A的正向输入端;电容C13连接电位器RT1端的另一端连接在电阻R4与稳压二极管ZD1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12一端连接在在二极管V8与开关K1连接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电容C13与电阻R4连接的线路上;电解电容C5的正极连接在电阻R5与二极管V7连接的线路上,电解电容C5的阴极连接电解电容C6的阴极,电解电容C6的阳极连接在电容C12与电阻R4连接的线路上;电容C11一端连接在电阻R5与电解电容C5连接的线路上,另一端连接在电解电容C6与电阻R4连接的线路上;电解电容C6的阳极接地;所述电阻R6一端连接在放大器N1A与电阻R2连接的线路上,另一端与动作模块U23连接。

脉冲触发电路为RC单运放自激脉宽可调电路,由N1A和C5、C6以及启动时间电位器(电位器RT1)和停止时间电位器(电位器RT2)组成,RC的充放电时间常数决定输出高低脉宽时间和频率,简述原理:当N1A输出为H(高)时通过ZD1、ZD2限幅(稳压二极管ZD1、ZD12保护N1A输入端为安全电压值),经过启动时间电位器(电位器RT2)和正向二极管V8对C5进行充电,C5阳极接N1A反向输入端,当N1A反向输入端电压高于同向输入端N1A的2脚时,N1A输出翻转为L(低),C5通过同向二极管V7、停止时间电位器(电位器RT1)对N1A输出端1脚放电,当N1A反向端电压低于同向端电压时N1A又翻转为H,如此反复,由于RC中的C5C6容值固定,故可通过启动和停止时间电位器调节充放电时间而控制N1A的高低脉宽输出时间,脉冲方波频率为f=1/t。当把启停开关断开后,停止时间支路断开,同向输入端电压永远高于反向输入端,故N1A持续输出H高电平。

动作模块U23包括继电器KD、场效应管Q1、电阻R8、二极管V9、二极管V10、电阻R1,所述场效应管Q1的G极连接脉冲触发电路U22,S极接地,D极连接继电器KD的输出端;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KD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VCC;所述二极管V9的阳极接地,阴极连接场效管Q1的G极;电阻R8并联在二极管V9两端;二极管V10的阳极连接在场效应管Q1与继电器KD连接的线路上,阴极连接在电阻R1与继电器KD连接的线路上;继电器KD的触点与被测小车板U3对应连接。

生成脉宽可调的脉冲信号,通过启停开关K1控制脉冲有/无,当打到脉冲无的时候,N1A持续输出一个高电平到Q1场效应管的1脚G极,Q1场效应管2、3脚DS极常通,KD1-KD10通电吸合,所有触头AF和BD导通(图1中的*AB、*CE、*DF中的*指图2中的1-10,图1中的A、B、C、D、E、F分别与图2对应),持续启动控制MZDAP1持续老化,当启停开关K1打到脉冲有时,N1A持续输出脉宽可调的脉冲高低电平,通过启动时间和停止时间调节高低脉宽的时间,脉冲电平控制Q1场效应管的导通时间和关闭时间来控制KD1-KD10的吸合时间和断开时间从而控制MZDAP1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KD1-KD10为双触头继电器,一个继电器可同时控制两张MZDAP1的工作和休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