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试验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5505发布日期:2018-12-21 19:1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冲击试验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试验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击试验仪。



背景技术:

产品在加工完成后往往需要对产品自身的强度、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有效性进行确定,而确定产品的这些品质的方法常采用冲击试验,进行冲击试验的仪器称为冲击试验仪。从试验方式来分,冲击试验仪包括摆球冲击试验仪和落球冲击试验仪,落球冲击试验仪适用于塑胶、陶瓷、亚克力、玻璃、镜片、五金等产品的耐冲击强度测试。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291615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水泥抗冲击试验仪,包括底座及支架,支架上安装有一承托架,承托架由可开闭的托片、控制把柄以及支撑架组成,承托架能够承托住钢球。实际使用时,先将钢球放置于承托架上,按照试验的要求设置好承托架的高度,通过控制把柄打开托片使钢球下落,下落的钢球撞击下方的水泥试验样品,可以通过转动把柄不断调节承托架的高度及钢球的坠落高度,通过钢球的坠落高度、撞击次数,看试件损坏程度,来确定产品的性能及要求。

上述冲击试验仪部件精简、易于操作和服务,但是在试验结束后一些质量不合格的试验品会出现破碎,碎片溅射在实验台上难以收集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击试验仪,达到便于收集清理试验碎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冲击试验仪,包括底座及支架,支架上安装有承托架,承托架上固定设置有托盘,托盘的底部设置有可开闭的托片,托片上放置有钢球,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以放置试件的试验架,试验架位于托盘的正下方,试验架内设置有引导体,引导体为一斜面体,引导体的斜面向着靠近支架的一侧向下倾斜且穿出试验架,引导体上开设有宽度小于钢球直径的过渡槽,过渡槽竖直设置且位于引导体穿出试验架的位置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试件放置在试验架上,利用钢球的自由落体运动对试件进行冲击试验,当所选试件质量较低,在受冲击时破碎,此时钢球会掉落至引导体上,并顺着引导体向下滑动,引导体上的过渡槽宽度小于钢球直径,因此钢球会阻拦地通过过渡槽,继续沿着斜面滚落,而破碎的试件一部分沿着引导体的斜面下滑,在过渡槽处直接掉落进入过渡槽中,另一部分会分散在引导体的表面上,如此一来使得钢球和试件碎片相分离,在后期清理时便于收集试件碎片。

较佳的,所述过渡槽将引导体划分为第一引导台和第二引导台,第一引导台位于试验架内部,试验架包括竖直设置的试验支腿以及固接在试验支腿顶端的支撑座,试验支腿与第一引导台的侧边固定相连,第一引导台的两侧固定设置有挡板,挡板与试验架固接并沿第一引导台斜面包覆在过渡槽的两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试件搁置在支撑座上,第一引导台位于试验架内部,且试验支腿与第一引导台的侧边固接,因此试验架得到了有效固定,提高了试验架的稳定效果,使得冲击试验的质量得到保障;冲击试验后,质量差的试件破碎,钢球掉落,并在挡板阻挡作用下,使得钢球顺着斜面向下,引导着钢球从第一引导台滚至第二引导台,同时挡板也能遮挡部分试件碎屑,能更好地收集碎屑。

较佳的,所述支撑台上设置有放置桶,试验架和引导台位于放置桶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桶将试验架和引导台包覆于其中,因此不论是试件碎屑还是钢球,都在放置桶内部,便于收集。

较佳的,所述第二引导台的斜面上开设有用以引导钢球滚动的引导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钢球自第一引导台滚落至第二引导台,并在引导槽内得到引导进行滚动,使得钢球不会从第二引导台边缘滚落,让钢球与碎屑有效分离,便于后期的碎屑收集工作的开展。

较佳的,所述引导槽宽度自斜面由上至下逐渐变小,直至宽度与钢球直径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靠近第一引导台一侧的引导槽开口较大,因此钢球在从第一引导台上掉落时,能较为轻松地掉落至引导槽中,使得钢球与试件碎屑的分离效率大大提高。

较佳的,所述放置桶上开设有排出钢球的出球口,出球口与引导槽位置相对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钢球在引导槽的引导作用下滚动,并从出球口排出放置桶,使得钢球和试件碎屑分离的更加彻底。

较佳的,所述放置桶的一侧搁置有接球箱,接球箱位于出球口的正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出球口滚落出来的钢球直接掉至接球箱中,使得分离出来的钢球能有效得以安放,不必再通过人工将钢球放置到其他位置,提高效率。下次再使用钢球时可以直接从接球箱中拿出钢球即可。

较佳的,所述引导体的斜面上固定设置有橡胶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的摩擦力较大,使得一些碎裂的试件滑动受阻,减少顺着引导体下滑至接球箱中的试件碎屑,提高分离效率。

较佳的,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二支杆插接设置在第一支杆内,第一枝干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第一调节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栓,第二支杆远离第一调节螺栓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调节螺栓可以调节第二支杆在第一支杆内的相对距离,进而调节支架的高度,并且通过第二支杆上的刻度盘来确定具体的高度值,已确定不同高度对应的冲击试验效果。

较佳的,所述托片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杆,托片与调节杆之间形成钝角,托片与调节杆的固定连接点处与托盘铰接,调节杆斜向上穿出承托架并与承托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回位弹簧,托片在回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处于常闭状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做冲击试验时,可以通过调节杆来带动托片转动,使得钢球自由落体进行冲击试验;再不需要试验时,托片在回位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处于常闭状态,钢球位于托盘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引导体以及放置桶使得钢球和试件碎屑有效分离,便于将试件碎屑收集清理;

2、通过设置挡板进一步提高了碎屑的收集效果;

3、通过设置接球箱使得钢球得到有效回收。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突出试验架和引导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支架;21、第一支杆;211、第一调节孔;212、第一调节螺栓;22、第二支杆;221、刻度盘;222、第二调节孔;223、第二调节螺栓3、承托架;31、调节槽;32、托盘;321、托片;322、调节杆;3221、回位弹簧;4、放置桶;41、出球口;5、试验架;51、支撑座;511、第一支撑杆;512、第二支撑杆;52、试验支腿;6、引导体;61、第一引导台;611、挡板;62、第二引导台;621、引导槽;63、过渡槽;7、接球箱;8、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冲击试验仪,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以及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的支架2,支架2上设置有用以承托钢球8的承托架3,承托架3的正下方设置有放置桶4,放置桶4内设置有用以放置试件的试验架5(结合图2),试验架5的下方设置有引导体6,引导体6为斜面体,引导体6的斜面向着支架2的一端向下倾斜。引导体6上开设有过渡槽63,过渡槽63的宽度小于钢球8的直径且不影响钢球8的正常滚动,过渡槽63将引导体6划分为第一引导台61和第二引导台62,第一引导台61位于试验架5的正下方且与试验架5固定连接。在做冲击试验时,钢球8自承托架3上掉落,砸在试验架5上方的试件上,当试件质量不佳被砸碎时,钢球8顺着斜面向下滚动,而试件碎屑一部分会堆积在第一引导台61上,另一部分会顺着第一引导台61掉落至过渡槽63中,使得钢球8和碎屑分离,便于清理;同时放置桶4可将碎屑收集在一起。

如图1所示,支架2包括竖直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支杆21以及插设在第一支杆21内的第二支杆22,第二支杆22为L形杆,再结合图3可知,第一支杆21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211,第一调节孔211内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栓212,第一支杆21远离第一调节孔211的一侧设置有刻度盘221。滑动第二支杆22,调节第二支杆22在第一支杆21内的相对位置,并拧紧第一调节螺栓212则可以调节第二支杆22的高度,进而达到不同高度要求的冲击试验。

如图3所示,承托架3插设于第二支杆22远离第一支杆21的端部,第二支杆22上靠近承托架3一端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调节孔222,第二调节孔222内螺纹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栓223,水平移动承托架3,并利用第二调节螺栓223的拧紧进行限位,可以调整试验在水平方向达到合适位置。

回看图1,承托架3为矩形板,其远离第二支杆22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槽31,调节槽31截面为矩形且向着远离第二支杆22的方向延伸。承托架3远离第二支杆22的末端固定设置有托盘32,托盘32为圆环状且上下通透,托盘3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托片321,托片321与托盘32的横截面相同且完全盖住托盘32底部。托片321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杆322,调节杆322倾斜向着靠近支架2上方的方向延伸并穿过调节槽31,调节杆322与托片321的固定连接点与托盘32铰接相连,向上穿过调节槽31的调节杆322与承托架3支架2固定设置有回位弹簧3221,且在回位弹簧3221的弹性力作用下,托片321始终闭合在托盘32的底部。做冲击试验时,将钢球8放置在托片321上,且不会自动掉落,此时向着靠近钢球8的方向拨动调节杆322,与调节杆322固接的托片321会绕着与托盘32的铰接点转动,使得托片321打开,钢球8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与下方的试件碰撞接触完成冲击试验。

结合图1和图2,放置桶4位于托盘32的正下方,放置桶4为圆柱状桶体,试验架5位于放置桶4内正中间位置,试验架5包括竖直设置的试验支腿52以及与试验支腿52顶部固定连接的支撑座51,实验支腿呈矩形排列,支撑座51水平设置,支撑座51包括固接在试验支腿52相邻两个侧面的第一支撑杆511和第二支撑杆512,第一支撑杆511和第二支撑杆512均水平设置,第一支撑杆511沿引导体6的斜面倾斜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杆512与第一支撑杆511垂直,相邻试验支腿52上的第一支撑杆511(第二支撑杆512)相互正对。做冲击试验时,将试件放置在支撑座51上即可。

如图2所示,第一引导台61的四个竖直的侧边与试验支腿52固定连接,第一引导台61沿斜面方向的两个侧边固定设置有挡板611,挡板611与试验支腿52固定连接且沿着斜面方向延伸遮挡在过渡槽63的两侧与第二引导台62固定连接。挡板611的设置可以减少碎裂的试件溅射,便于后续的碎屑收集处理。同时可以阻挡钢球8从引导体6的斜面侧边掉落更有利于引导钢球8顺着引导体6的斜面向下滚动。

如图2所示,第二引导台62上开设有引导槽621,引导槽621自第二引导台62斜面的顶端一直向下延伸且槽宽越来越小,位于第二引导台62斜面顶端的引导槽621的槽宽与第二引导台62的顶端宽度一致,位于第二引导台62斜面底端的引导槽621的槽宽与钢球8直径基本一致。放置桶4上靠近引导槽621的位置处开设有出球口41,出球口41尺寸略大于钢球8直径尺寸,出球口41的正下方设置有接球箱7,接球箱7为圆柱形箱体。引导槽621可以将钢球8快速引导向下滚动,并从出球口41滚落至接球箱7中,而试件碎屑一部分会顺着第一引导台61斜面下滑并掉落至过渡槽63中,另一部分会溅射在放置桶4内其他位置,使得钢球8和碎屑有效分离,便于后续的碎屑收集处理工作的开展。

第一引导台61的斜面上设置有橡胶层(图中未示出),橡胶层的摩擦阻力较大,一些被钢球8砸碎的试件会在橡胶层的阻力作用下停留在第一引导台61上,而不会随着斜面向下滚落从而通过出球口41掉落在接球箱7中,使得碎屑集中留在放置桶4内,便于后续的碎屑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利用第一调节螺栓212调整支架2至合适的高度,利用第二调节螺栓223使得钢球8在水平合适的位置下落;同时将试件放置在支撑座51上,向着靠近钢球8的方向拨动调节杆322,调节杆322带动托片321打开,使得托盘32内的钢球8自由落体,并砸在试件上,当试件的质量较差被砸碎时,碎裂的试件一部分会溅落在放置桶4内,一部分会沿着引导体6的斜面向下运动,并掉落至过渡槽63内,还有一部分会在摩擦力作用下停留在第一引导台61上;而钢球8会沿着第一引导台61向下滚动,并越过过渡槽63,顺着第二引导台62上的引导槽621通过出球口41,最终掉落至接球箱7中,至此,试件碎屑均在放置箱内,收集完毕后直接清理,较为方便,而钢球8可以直接放置在接球箱7中,下次使用时可以直接拿取,提高了试验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