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器钩脚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9595发布日期:2019-01-02 22:2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向器钩脚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换向器产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换向器钩脚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换向器钩脚是用作连接漆包线圈接头的;生产中对换向器钩脚的形状和尺寸有严格的要求,而细细的换向器钩脚,在抛光工序极易产生变形,钩脚变形的换向器,进入下一工序加工后,就是废品;生产流水线开机时做首件检查,以及有频次的换向器钩脚质量抽查,都不能保证没有钩脚变形的换向器进入下一加工序,产生一定数量的废品隐患。采用人工全检查,不但检测成本高,检测速度慢,也不能满足生产流水线机械联机批量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钩脚变形的换向器的检测速度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检测换向器钩脚的装置。

一种检测换向器钩脚的装置,包括机架座1、产品导向槽2、进料机构3、夹持机构4、钩脚检测机构5、挑非正品机构6和正品送转机构7。

所述机架座1为水平放置的开口向下的槽钢,机架座1上平面上连接产品导向槽2,产品导向槽2的一端连接进料机构3,产品导向槽2的中间位置连接夹持机构4,产品导向槽2的中间位置的一侧连接钩脚检测机构5,产品导向槽2的另一端连接正品送转机构7,夹持机构4与正品送转机构7之间连接挑非正品机构6。

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进料气缸31。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固定夹爪41、活动夹爪44和活动夹爪气缸46。所述钩脚检测机构5包括检测支架51、检测气缸53和钩脚检测头54,所述检测气缸53通过检测支架51竖直安装在机架座1的侧面,检测气缸53的活塞杆端垂直向下,且在活塞杆端部连接钩脚检测头54,所述钩脚检测头54垂直向下的位置是固定夹爪41与活动夹爪44夹持状态的中心。所述挑非正品机构6包括挑非正品气缸61。所述正品送转机构7包括正品送转气缸71。

检测时,若干个换向器8排队进入产品导向槽2入口处,进料气缸31将换向器8推到夹持机构4位置,活动夹爪气缸46推动活动夹爪44,将换向器8夹持在固定夹爪41与活动夹爪44之间,检测气缸53向下推动钩脚检测头54压紧换向器8并继续下压检测,检测判定为非正品的换向器8由挑非正品气缸61推出产品导向槽2。检测判定为正品的换向器8由正品送转气缸71推出产品导向槽2。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产品导向槽2包括进料口底板21、前挡板22、左中挡板23、右挡板24、后挡板25、出料口底板26、左后挡板27和非正品口底板28。所述进料口底板21为短板和长板构成的L形折弯板,进料口底板21的短板安装在机架座1的侧面,进料口底板21的长板与机架座1上平面平齐。所述前挡板22上设有第一腰形孔221,所述第一腰形孔221为进料气缸31的活塞杆的通过孔。所述左中挡板23上设有第一方孔231,所述第一方孔231为活动夹爪44的通过孔。所述右挡板24上设有第二腰形孔241、第二方孔242和第三腰形孔243,所述第二腰形孔241为进料接近开关32的通过孔,所述第三腰形孔243为挑非正品气缸61活塞杆的通过孔,所述第二方孔242为固定夹爪41的伸出孔。所述左后挡板27上设有开口槽271,所述开口槽271为正品送转气缸71活塞杆的通过孔。所述出料口底板26和非正品口底板28与进料口底板21结构相同。

所述机架座1包括接近开关支架11、挑非正品气缸支架12和正品送转气缸支架13,所述开关支架11安装在料口底板21的对面。所述挑非正品气缸支架12安装在非正品口底板28的对面。所述正品送转气缸支架13安装在出料口底板26的对面。

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进料接近开关32和进料行程开关33,所述进料接近开关32安装在接近开关支架11上,所述进料行程开关33安装在进料气缸31上。

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固定夹爪导向套42、活动夹爪导向套45和活动夹爪行程开关47。所述固定夹爪导向套42安装在右挡板24的外侧,固定夹爪导向套42内安装固定夹爪41,通过固定螺丝43锁紧固定夹爪41。所述活动夹爪导向套45安装在左中挡板23的外侧,所述活动夹爪行程开关47安装在活动夹爪气缸46上。

所述检测支架51的下端设有第三方孔511,所述第三方孔511为固定夹爪导向套42的通过孔。检测支架51的上端设有第四腰形孔512,所述第四腰形孔512上安装检测导向套52,所述检测导向套52的上方安装检测气缸53,所述检测气缸53上安装检测感应器55和检测原点开关56。

所述挑非正品气缸61上安装挑非行程开关62。

所述正品送转气缸71上安装送转行程开关72。

所述产品导向槽2根据不同规格的换向器8尺寸来调节前挡板22、左中挡板23、右挡板24、后挡板25和左后挡板27安装位置来控制导向槽的宽度尺寸。

在检测不同规格的换向器8时需要更换与之匹配的钩脚检测头5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换向器通过钩脚检测机构检测出换向器钩脚是否合格,并分别通过挑非正品机构、正品送转机构将非正品、正品的换向器推出产品导向槽,可以有效筛选出上一工序给换向器钩脚形状和尺寸造成异样的换向器,从而提高了生产线的正品率。

(2)所述产品导向槽可以根据不同规格的换向器尺寸来调节前挡板、左中挡板、右挡板、后挡板和左后挡板安装位置来控制导向槽的宽度尺寸。

(3)提高了检验速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架座和产品导向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机构、挑非正品机构、正品送转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钩脚检测机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机架座1、接近开关支架11、挑非正品气缸支架12、正品送转气缸支架13;产品导向槽2、进料口底板21、前挡板22、第一腰形孔221、左中挡板23、第一方孔231、右挡板24、第二腰形孔241、第二方孔242、第三腰形孔243、后挡板25、出料口底板26、左后挡板27、开口槽271、非正品口底板28;进料机构3、进料气缸31、进料接近开关32、进料行程开关33;夹持机构4、固定夹爪41、固定夹爪导向套42、固定螺丝43、活动夹爪44、活动夹爪导向套45、活动夹爪气缸46、活动夹爪行程开关47;钩脚检测机构5、检测支架51、第三方孔511、第四腰形孔512、检测导向套52、检测气缸53、钩脚检测头54、检测感应器55、检测原点开关56;挑非正品机构6、挑非正品气缸61、挑非行程开关62;正品送转机构7、正品送转气缸71、送转行程开关72;换向器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5,一种检测换向器钩脚的装置,包括机座架1、产品导向槽2、进料机构3、夹持机构4、钩脚检测机构5、挑非正品机构6和正品送转机构7。所述机座架1为水平放置的开口向下的槽钢,所述机座架1的上平面上装配产品导向槽2,所述产品导向槽2包括进料口底板21、前挡板22、左中挡板23、右挡板24、后挡板25、出料口底板26、左后挡板27和非正品口底板28。所述进料机构3包括进料气缸31、进料接近开关32、进料行程开关33。所述夹持机构4包括固定夹爪41、固定夹爪导向套42、固定夹爪固定螺丝43、活动夹爪44、活动夹爪导向套45、活动夹爪气缸46、活动夹爪行程开关47。所述钩脚检测机构5包括检测支架51,检测支架51上装有检测导向套52、检测气缸53和钩脚检测头54,检测感应器55、检测原点开关56装在检测气缸53上,钩脚检测头54的中心点处于固定夹爪41和活动夹爪43合夹时的中心点正上方。所述挑非正品机构6包括挑非正品气缸61和挑非行程开关62。所述正品送转机构7有正品送转气缸71和送转行程开关72。

本实用新型配置在换向器8的生产流水线中,所述产品导向槽2进料口端与上一工序传输带相连接,所述产品导向槽2出料口端与下一加工序传输带相连。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运行时,待检换向器8顺着进料口底板21、前档板22和左挡板23组成的槽型进料口,有序排列滑动,抵近右挡板24时,进料接近开关32得讯,驱使进料气缸31把这一只待检换向器8推送到钩脚检测头54正下面,夹持机构4启动,活动夹爪气缸46带动活动夹爪44与固定夹爪41相互夹持,固定好这一只待检换向器的位置,检测气缸53带动钩脚检测头54下压,检测原点开关56失讯,PLC控制程序开始检测计时,在设定的检测时间内,钩脚检测头54顺利下压到设定位置,检测感应器55得讯,检测气缸53带动钩脚检测头54返程回到原始位置,检测原点开关56得讯,这一只受检换向器判定为正品,顺着左档板23和右挡板24形成的导向槽继续滑动,直到抵达后挡板25,再有正品送转气缸71,将其顺着出料口底板26、右挡板24和后挡板25形成的出料口推送入下一加工序传输带。如果检测气缸53带动钩脚检测头54下压,检测原点开关56失讯,PLC控制程序开始计时,在设定的检测时间内,钩脚检测头54因换向器8钩脚变形,卡滞住钩脚检测头54,不能顺利下压到设定位置,检测感应器55不得讯,PLC控制程序设定的检测时间计时到,检测气缸53也带动钩脚检测头54返程回到原始位置,检测原点开关56得讯,这一只受检换向器判定为非正品,顺着左档板23和右挡板24形成的导向槽继续滑动,到达正对挑非正品气缸61位置时,被挑非正品气缸61从左档板23中部的非正品出口挑出,集中收集。这样就保证了进入下一加工序的换向器都是正品,排除了因换向器钩脚变形导致的废品隐患。而挑出来的非正品,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修复钩脚变形后,变为正品进入下一加工序。

以上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