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拉伸试验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657发布日期:2019-02-12 21:1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材拉伸试验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拉伸试验技术领域,是一种针对多种型号板材拉伸试验的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拉伸测试是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中一种常见的测试。在一些相关的厂商或者检测机构,一天要进行几十或上百次拉伸测试,这导致与试样接触的夹持装置接触面磨损严重,需要经常更换。更换一个夹持装置的成本很高,对于一些进口仪器更是如此,而且重新购买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另外,不同材质、硬度、表面粗糙度的试样往往需要配备不同的夹持装置,这将导致检测部门需要准备相当数量不同夹持面的夹持块,这同样会带来成本增加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板材拉伸试验夹持装置,包括:夹持片,其侧面设有凹槽;及夹持块,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第三接触面、第四接触面和第五接触面;所述第四接触面和第五接触面上分别设有第四接触面凹槽和第五接触面凹槽;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三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四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五接触面和所述第二接触面之间形成第四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第二夹角、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与所述夹持块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接触面、第二接触面、第三接触面、第四接触面和第五接触面皆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夹角、第二夹角、第三夹角和第四夹角皆为直角。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夹持块包括第一被接触面、第二被接触面、第三被接触面、第四被接触面、第五被接触面和夹持面;所述第一被接触面、第二被接触面、第三被接触面、第四被接触面、第五被接触面与所述凹槽配合,所述夹持面与所述夹持片表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拉伸试验夹持装置中,所述夹持面上设有齿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凹槽不与所述夹持片的任何一端相连,仅在面内开出一个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拉伸试验夹持装置中,所述凹槽与所述夹持块之间留有0.005~0.010mm装配公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所述拉伸试验夹持装置中,所述第四接触面凹槽和/或所述第五接触面凹槽内设有撬棒;所述撬棒一端通过弹簧连接于所述第四接触面凹槽和/或所述第五接触面凹槽,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凹槽内;所述撬棒底部中间设有支撑点,所述支撑点固定在所述第四接触面凹槽和/或所述第五接触面凹槽内;所述夹持块侧边设有限位槽,所述撬棒位于凹槽内的端部可卡入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夹持不同材质、硬度、表面粗糙度的试样进行拉伸试验,保证试样的稳定夹持,并且装卸方便,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夹持块体积较小,大大降低了更换整块夹持片的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夹持片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夹持块的结构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夹持块的主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夹持块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没有特别限制内容。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原先已经磨损失效的夹持片作为夹持片3,在夹持片3的夹持面上开凿凹槽1。如图1所示,该夹持片3为梯形,凹槽1包括第一接触面11、第二接触面12、第三接触面13、第四接触面14和第五接触面15,所述第一接触面11与所述第二接触面12之间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三接触面13和所述第二接触面12之间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四接触面14和所述第二接触面12之间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五接触面15和所述第二接触面12之间形成第四夹角,上述全部夹角与所述夹持块相互配合。为了便于更换夹持块2,在凹槽1的两侧再开出两个小凹槽(即,在所述第四接触面14和第五接触面15上分别设有第四接触面凹槽141和第五接触面凹槽151),使得更换时有足够的施力面取出或装入夹持块。

图1中,凹槽1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其中第一接触面11、第二接触面12、第三接触面13、第四接触面14和第五接触面15均为平面。根据实际装配需求,在凹槽1与夹持块2之间进一步留有0.005~0.010mm的装配公差。

参见图2、图3a和图3b,本实施例中的夹持块2包括第一被接触面21、第二被接触面22、第三被接触面23、第四被接触面25、第五被接触面26和夹持面24;第一被接触面21与第一接触面11配合,第二被接触面22与第二接触面12配合,第三被接触面23与第三接触面13配合,第四被接触面25和第四接触面14配合、第五被接触面26和第五接触面15配合,将夹持块2从槽口中插入凹槽1后,夹持面24与夹持片3的正面齐平,夹持面24上设有不同类型的齿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夹持块2被设置成长方形结构,夹持面24的长度为50毫米,宽度为40毫米,第二被接触面22的长度为50毫米,宽度为40毫米,夹持面24与第二被接触面22之间的厚度为5毫米,夹持块2的硬度大约为HRC62。在试验中可根据拉伸试样的不同材质、硬度、表面粗糙度,选择各种夹持块2进行试验。

图4显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夹持装置的结构图。该夹持装置包括:夹持片3及被嵌入凹槽1的夹持块2。夹持块2从槽口插入凹槽1内,然后将该夹持装置装入拉伸试验机的上下夹具内并开始试验。试验中拉伸试样与夹持块2的夹持面24相接触,拉伸试验机中的上下各两块夹具分别夹持住拉伸试样的上下两端,以20mm/min的速度进行拉伸试验,整个试验过程中试样都能保持稳定夹持状态,直至试样被拉断。夹持面24表面的齿状结构被磨损或者不适用于所测试的样品时进行更换。

本实施例中的板材拉伸试验夹持装置,第四接触面凹槽141和第五接触面凹槽151内均设有撬棒;撬棒一端通过弹簧连接于第四接触面凹槽141/第五接触面凹槽151,另一端延伸至凹槽1内;撬棒底部中间设有支撑点,支撑点固定在第四接触面凹槽141/第五接触面凹槽151内。当放入夹持块2时,撬棒一端卡入限位槽27内,当按下第四接触面凹槽141/第五接触面凹槽151内的撬棒时,由于过杠杆原理使夹持块2翘起,极大地方便了操作人员取出夹持块2,具有显著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拉伸试样不同的材质、硬度和表面粗糙度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夹持块,并且保证试样的稳定夹持。使用该夹持装置进行拉伸试验,不但装卸方便,而且无需更换整体夹持装置可大大降低检测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背离实用新型构思的精神和范围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变化和优点都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