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点位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2419发布日期:2019-03-22 19:56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点位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将梁板下方的监测位点转化为梁板上方的监测位点的装置。



背景技术:

依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的规定,现浇混凝土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属于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对架体进行安全监测。

目前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中架体形变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常规测量监测和高支模智能监测。常规测量监测是在梁板下设监测点,然后支镜测量。这种在梁板下方测量的方式危险性较大且内部点不能通视,难以达到监测效果。高支模智能监测通过综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现场监测仪连通起来,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模板沉降、支架变形和立杆轴力进行实时监测。这种监测方法安全且自动化程度高,但是价格昂贵,不利于普通项目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调节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点位转换装置,以解决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中架体形变的监测方法中常规测量监测方法危险性较大且内部点不能通视,难以达到监测效果;高支模智能监测价格昂贵,不利于普通项目推广应用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调节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点位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整体呈L形,包括抱柱装置、长度调节装置、直角装置、立杆段、360°双面转换云台和棱镜;

所述抱柱装置水平转动连接在待监测模板支撑体系的立杆的顶部;

所述长度调节装置的一端与抱柱装置螺纹连接,另一端与直角装置螺纹连接;

所述立杆段的底端与直角装置连接,立杆段的顶端穿过梁板,并且水平转动连接在360°双面转换云台的底部;

所述棱镜连接在360°双面转换云台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抱柱装置包括有弧形背板、抱卡、横杆和第一角撑;

所述弧形背板沿立杆长度方向贴合设置在立杆的顶部,

所述抱卡与弧形背板焊接,且将弧形背板箍在立杆的侧壁上,

所述横杆的一端与弧形背板焊接连接,另一端与长度调节装置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角撑焊接连接在弧形背板与横杆之间。

优选地,所述长度调节装置包括有正反丝扣套筒和螺纹连接在正反丝扣套筒两端的丝杆。

优选地,所述直角装置包括有L型连接件和设置在L型连接件横部和立部之间的第二角撑。

优选地,所述立杆段由多节短杆拼接而成,包括有梁板下方立杆段和梁板上方立杆段。

优选地,所述360°双面转换云台包括有云台底座和双面翻转云台板,

所述云台底座水平转动连接在立杆段的顶端,并且通过立杆锁紧丝扣固定;

所述双面翻转云台板通过云台板锁紧丝扣与云台底座可翻转连接。

优选地,所述棱镜为迷你棱镜,所述迷你棱镜丝扣连接在360°双面转换云台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棱镜为圆棱镜,所述圆棱镜卡扣连接在360°双面转换云台的顶端。

优选地,所述抱柱装置、长度调节装置、直角装置、立杆段、360°双面转换云台均为铝合金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点位转换装置通过可旋转的抱柱装置、长度调节装置、直角装置和可接长的立杆段,将常规梁板下方立杆顶部的监测点位便捷准确地转换为梁板上方监测点位,通过360°双面转换云台将迷你棱镜或者圆棱镜连接在立杆段的顶部,一物两用,通过旋转360°双面转换云台来调整棱镜的方向,配合全站仪等一起进行监测,有效地保障监测人员的安全,也能有效避免梁板下方监测因出现危险而难以撤离、间断监测。

(2)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点位转换装置使得监测点位布设灵活,同时避免了常规监测方法中内部监测点难以通视的技术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点位转换装置设计巧妙、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尤其适用于一般工程中的危险性较大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安全监测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调节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点位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调节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点位转换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抱柱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抱柱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图5为抱柱装置、长度调节装置和直角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图5的A-A剖面示意图。

图7为直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立杆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360°双面转换云台的结构示意图1。

图10为360°双面转换云台的结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如图1~2所示,一种可调节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点位转换装置,包括有抱柱装置(6)、长度调节装置(5)、直角装置(4)、立杆段(3)、360°双面转换云台(2)和棱镜(1)。抱柱装置(6)固定在待监测模板支撑体系的立杆(7)顶部,并且可绕立杆水平转动。长度调节装置(5)的一端与抱柱装置(6)螺纹连接,长度调节装置(5)的另一端与直角装置(4)螺纹连接。立杆段(3)的底端与直角装置(4)连接,立杆段(3)的顶端穿过梁板(8),进而与360°双面转换云台(2)连接, 360°双面转换云台(2)可绕立杆段(3)的顶端水平转动,并且用立杆锁紧丝扣(24)固定。棱镜(1)连接在360°双面转换云台(2)的顶端。

如图3~4所示,抱柱装置(6)包括有弧形背板(63)、抱卡(64)、横杆(61)和第一角撑(62)。弧形背板(63)沿立杆(7)长度方向贴合设置在立杆(7)的顶部。一对抱卡(64)将弧形背板(63)箍在立杆(7)的侧壁上。横杆(61)的一端与弧形背板(63)焊接连接,横杆(61)的另一端与长度调节装置(5)螺纹连接。第一角撑(62)焊接连接在弧形背板(63)与横杆(61)之间。

如图5~6所示,长度调节装置(5)包括有正反丝扣套筒(51)和螺纹连接在正反丝扣套筒(51)两端的丝杆(52),长度调节装置(5)通过丝杆(52)分别与抱柱装置(6)的横杆(61)、直角装置(4)的L型连接件(41)连接。长度调节装置(5)采用正反丝扣连接,可保证连接过程中抱柱装置(6)不动,直角装置(4)不旋转只做水平相对位移。

如图7所示,直角装置(4)包括有L型连接件(41)和设置在L型连接件(41)的横部和立部之间的第二角撑(42)。

如图8所示,立杆段(3)由多节短杆拼接而成,包括有梁板下方立杆段(31)和梁板上方立杆段(32)。梁板下方立杆段(31)的长度根据待监测模板支撑体系的立杆(7)顶部和梁板(8)之间的高度差确定。

如图9和10所示, 360°双面转换云台(2)包括有云台底座(22)和双面翻转云台板(21),云台底座(22)连接在立杆段(3)的顶端,云台底座(22)沿竖向转轴转动并且通过立杆锁紧丝扣(24)固定。双面翻转云台板(21)包括A面和B面,双面翻转云台板(21)的A面通过丝扣连接迷你棱镜,也可以在双面翻转云台板(21)的B面通过卡扣连接圆棱镜。双面翻转云台板(21)通过云台板锁紧丝扣(23)固定在云台底座(22)的侧板。拧松云台板锁紧丝扣(23)即可翻转双面翻转云台板(21),选择A面或B面朝上,连接相对应选型的棱镜。根据监测需求选定不同的棱镜型号,均可以使用本转换装置进行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达到一物两用的作用。

抱柱装置(6)、长度调节装置(5)、直角装置(4)、立杆段(3)、360°双面转换云台(2)均为铝合金构件。

上述可调节模板支撑体系变形监测点位转换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监测点位、固定抱柱装置(6):选择待监测模板支撑体系的立杆(7),将弧形背板(63)沿立杆(7)长度方向贴合设置在立杆(7)的顶部,用抱卡(64)将弧形背板(63)箍在立杆(7)的侧壁上,弧形背板(63)上焊接连接横杆(61),弧形背板(63)与横杆(61)之间焊接连接第一角撑(62)。根据待监测位置和梁板(8)上预留孔的位置,调整抱柱装置(6)的位置。

步骤二、连接长度调节装置(5)和直角装置(4):将长度调节装置(5)的一端与抱柱装置(6)螺纹连接,长度调节装置(5)的另一端与直角装置(4)螺纹连接。

步骤三、初调长度调节装置(5):根据梁板(8)上预留孔的位置初调长度调节装置(5),转动正反丝扣套筒(51),直角装置(4)水平移动,使直角装置(4)的L型连接件(41)的立部顶端位于梁板(8)上预留孔的下方;

步骤四、连接立杆段(3):根据待监测位置与梁板(8)上预留孔的位置之间的高度差确定梁板下方立杆段(31)的长度,进而确定拼接立杆段(3)所需的短杆的数量,将立杆段(3)的底端与直角装置(4)连接。

步骤五、微调长度调节装置(5):微调长度调节装置(5)至梁板下方立杆段(31)的顶端对准梁板(8)上预留孔的中心位置,通过微调正反丝扣套筒(51),使梁板下方立杆段(31)至梁板(8)上预留孔的中心,然后继续拼接梁板上方立杆段(32);

步骤六、组装棱镜(1):将迷你棱镜或圆棱镜连接在双面翻转云台板(21)的A面或B面;

步骤七、调整棱镜(1):根据全站仪的位置转动360°双面转换云台(2),使棱镜(1)面向全站仪,调节棱镜(1),使棱镜(1)的中心与全站仪物镜的十字丝重合;

步骤八、进行三维测量:开启全站仪,进行三维测量。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