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MOS短路的新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5102发布日期:2019-08-03 15:48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MOS短路的新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MOS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MOS短路的新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半导体行业经常会使用到MOS进行电路的开关,放大,限幅等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一些外部或者内部的原因可能会导致MOS损坏短路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地被系统识别到该异常情况,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风险。在一些应用型电路中,针对功率型负载,一般会使用热敏器件来检测MOS的温升,当MOS发生异常后其温升急剧上升,系统通过检测热敏器件的参数变化来发现MOS的异常情况,但是这种检测系统需要增加热敏器件,同时需要保证MOS对热敏器件的热传导良好,存在可靠性低、成本较高且工艺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MOS短路的新型系统,不需要热敏器件就能够完成对MOS短路的检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可靠性低、成本较高和工艺复杂等问题。

一种检测MOS短路的新型系统,包括MOS、控制系统和检测模块,所述的MOS与所述的控制系统、检测模块信号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与检测模块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电压检测模块和转化模块,所述的电压检测模块与MOS信号连接,所述的电压检测模块与转化模块信号连接,所述的转化模块、电压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系统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的报警模块与控制模块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电压采集模块能够实时检测MOS的电压,并将电压数据传输到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的转化模块接收电压采集模块的电压数据,并将电压数据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到控制系统。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系统驱动并监控MOS工作。

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模块为芯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检测MOS短路的新型系统,能够完成对MOS短路的检测,及时迅速对MOS短路的判断,而且不需要热敏器件,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附图1,一种检测MOS短路的新型系统,包括MOS、控制系统1和检测模块2,所述的MOS与所述的控制系统1、检测模块2信号连接,所述的控制系统1与检测模块2信号连接,控制系统1包括控制模块11,本实用新型的MOS不局限于贴片或者插件等不同工艺类型,也不局限于封装方式。

检测模块2包括电压检测模块21和转化模块22,所述的电压检测模块21与MOS信号连接,所述的电压检测模块21与转化模块22信号连接,所述的转化模块22、电压检测模块21与控制模块11信号连接。

控制系统1还包括报警模块,报警模块与控制模块11信号连接,当控制模块11判断MOS出现异常时,报警模块通知用户出现异常情况。

电压采集模块21能够实时检测MOS的电压,并将电压数据传输到控制系统1;转化模块22接收电压采集模块21的电压数据,并将电压数据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到控制系统11;控制系统11驱动并监控MOS工作;控制模块(11)为芯片。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系统工作时,控制系统对MOS进行驱动,此时MOS的栅极G或与栅极G连接的驱动电路上的电压是通过控制系统发出,该电压属于可控的已知电压,当MOS出现了短路损坏的情况下,MOS的栅极G与源极S之间的阻值会急剧下降,通常不会超过1KΩ,而正常MOS栅极G和源极S之间的阻值至少在MΩ级别以上,电压检测模块将检测到MOS的信息直接发送或者经过转化模块转化为电信号后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电压检测模块检测出来信息来判断MOS是否短路。

本实用新型对常规通过MOS温升的检测来判断MOS是否短路的方式进行了改善,通过设置与MOS连接的检测模块,根据MOS短路在栅极G和源极S之间的阻值会大幅度降低的特性,对MOS栅极电压或者栅极驱动电路的电压进行检测或者转化,然后将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完成了MOS短路损坏的检测。相比常规检测温升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发现MOS短路的速度更快,且不需要用到热敏器件,不需要复杂的加工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确保了负载的安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上,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施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