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823发布日期:2019-05-24 20:57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用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用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安全和环保的重视,基于汽车碰撞安全性的轻量化设计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轻量化新材料、新结构的不断应用,在提升整车轻量化系数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应用必须保证汽车碰撞安全性满足法规要求,因此进行汽车碰撞试验对被动安全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是检验汽车侧面碰撞被动安全的重要试验,主要利用固定壁障和台车试验进行,通过专用夹具将汽车B柱固定在固定壁障上,保证B柱固定状态为实际整车装车状态,并根据R点参数确定B柱的相对安装位置。在B柱上对应人头部、胸部、腹部和骨盆位置及B柱底座部位安装传感器,对碰撞过程中各点的侵入量和侵入速度进行监测;在B柱侧面布置高速摄像机,对B柱的变形过程进行记录。通过过程中侵入量、侵入速度、变形等参数对比,对汽车B柱侧面碰撞的被动安全性进行评估。

目前在测试时,安装B柱的夹具是固定不可调整的,需要针对不同尺寸的试样进行专门定做,无法根据零件长度尺寸的改变而变化,长度发生变化后,必须重新做新的夹具,造成试验不便以及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试验完成时间,从而影响工程设计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用夹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B柱的夹具固定不可调整,无法根据零件长度尺寸的改变而变化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用夹具,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夹持单元、第二夹持单元及紧固件;

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相配合,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的配合部分别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内设置有可调节的所述紧固件,所述第一底座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座及所述第二底座固定于壁障上;

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夹持单元用于夹持所述汽车B柱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夹持单元用于夹持所述汽车B柱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横梁、第一支撑夹板及第一支撑U板;

所述第一支撑横梁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柱与所述第一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夹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U板与所述第一支撑夹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U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汽车B柱的零件固定螺栓及零件固定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为四根。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螺栓及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支撑夹板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及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横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螺栓及第二螺母;所述第一支撑U板通过所述第二螺栓及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支撑夹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单元包括: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横梁、第二支撑夹板及第二支撑U板;

所述第二支撑横梁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柱与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夹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U板与所述第二支撑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U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汽车B柱的零件固定螺栓及零件固定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柱为四根。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螺栓及第三螺母;所述第二支撑夹板通过所述第三螺栓及第三螺母与所述第二支撑横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四螺栓及第四螺母;所述第二支撑U板通过所述第四螺栓及所述第四螺母与所述第二支撑夹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五螺栓及第六螺母;所述第一底座通过所述第五螺栓及所述第六螺母与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用夹具,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的配合部开分别开设腰型孔,腰型孔内设置有可调节的紧固件,第一底座通过紧固件与第二底座固定连接。通过调节第一底座配合部腰型孔与第二底座配合部腰型孔的重合度,可实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连接长度的调节,从而根据零件长度尺寸的改变而变化,通用性强,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用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底座及第一夹持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底座及第二夹持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夹持单元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用夹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B柱的夹具固定不可调整,无法根据零件长度尺寸的改变而变化的技术问题。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用夹具,包括:第一底座6、第二底座1、第一夹持单元、第二夹持单元及紧固件。其中,第一底座6与第二底座1相配合,第一底座6与第二底座1的配合部分别开设有腰型孔,腰型孔内设置有可调节的紧固件,腰型孔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的长度范围灵活设置,第一底座6通过紧固件与第二底座1固定连接。第一底座6及第二底座1固定于壁障上。第一夹持单元固定在第一底座6上,第一夹持单元用于夹持汽车B柱的一端;第二夹持单元固定在第二底座1上,第二夹持单元用于夹持汽车B柱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2,第一夹持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柱7、第一支撑横梁8、第一支撑夹板9及第一支撑U板10。第一支撑横梁8通过第一支撑柱7与第一底座6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7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横梁8。第一支撑夹板9与第一支撑横梁8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支撑U板10与第一支撑夹板9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撑夹板9的厚度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实现对第一支撑U板10高度的调节。第一支撑U板1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汽车B柱的零件固定螺栓18及零件固定螺母1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2,第一支撑柱7为四根。第一支撑柱7以可靠的对第一支撑横梁8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4,还包括:第一螺栓13及第一螺母14;第一支撑夹板9通过第一螺栓13及第一螺母14与第一支撑横梁8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4,还包括:第二螺栓15及第二螺母16;第一支撑U板10通过第二螺栓15及第二螺母16与第一支撑夹板9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3,第二夹持单元包括:第二支撑柱2、第二支撑横梁3、第二支撑夹板4及第二支撑U板5。第二支撑横梁3通过第二支撑柱2与第二底座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柱2用于支撑第一支撑横梁8。第二支撑夹板4与第二支撑横梁3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支撑U板5与第二支撑夹板4固定连接;其中,第二支撑夹板4的厚度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实现对第二支撑U板5高度的调节。第二支撑U板5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汽车B柱的零件固定螺栓18及零件固定螺母1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二支撑柱2为四根。四根第二支撑柱2以可靠的对第一支撑横梁8进行支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3,还包括:第三螺栓及第三螺母。第二支撑夹板4通过第三螺栓及第三螺母与第二支撑横梁3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及图3,还包括:第四螺栓及第四螺母。第二支撑U板5通过第四螺栓及第四螺母与第二支撑夹板4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1,紧固件包括:第五螺栓12及第六螺母11;第一底座6通过第五螺栓12及第六螺母11与第二底座1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用夹具的工作过程如下:参见图1-图3,通过零件固定螺栓和零件固定螺母将汽车B柱零件上下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U板10和第二支撑U板5上,实现汽车B柱零件的固定。根据汽车B柱零件厚度方向的高度差,调节第一支撑夹板9和第二支撑夹板4,以适应不同尺寸的汽车B柱零件。根据R点参数确定汽车B柱的相对安装位置,通过T型固定螺栓的T型滑块移动汽车B柱在固定壁障上的位置,保证汽车B柱固定状态为实际整车装车状态。布置并接通各传感器连接通道,放置高速摄像装置,检查一切工作就绪后,按下台车释放装置进行侧面碰撞试验并采集试验数据,然后处理试验数据,计算该零件各点的侵入量、侵入速度及变形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或多种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或优点: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B柱侧面碰撞试验用夹具,第一底座6与第二底座1的配合部开分别开设腰型孔,腰型孔内设置有可调节的紧固件,第一底座6通过紧固件与第二底座1固定连接。通过调节第一底座6配合部腰型孔与第二底座1配合部腰型孔的重合度,可实现第一底座6与第二底座1连接长度的调节,从而根据零件长度尺寸的改变而变化,通用性强,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