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1501发布日期:2019-05-31 22:40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雷达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雷达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雷达通过雷达支架安装在车辆上,目前车辆上的雷达支架多为钣金件,但是这种雷达支架的重量高,一般的塑料类雷达支架又存在强度不足以及固定不稳等问题,并且现有的钣金件的雷达支架以及塑料类的雷达支架均无法将雷达与外界隔开,因此,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泥水、沙石等存在飞溅损坏雷达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雷达支架,以解决市面上的雷达支架无法将雷达与外界隔开的难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以及支架隔板,所述支架本体与车身之间形成雷达安装槽,所述支架隔板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朝向所述车身的表面上,且所述雷达安装槽位于所述支架隔板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隔板与所述车身之间具有间隙A,A满足关系式:1mm≤A≤6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车身之间具有三个固定点位,且三个所述固定点位分布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

具体地,三个所述固定点位包括:第一固定点位、第二固定点位和第三固定点位,所述第一固定点位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上方,所述第二固定点位和所述第三固定点位位于所述支架本体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本体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固定点位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所述支架本体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固定点位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三固定点位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板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还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向上凸出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的背离所述雷达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网格式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本体的朝向所述车身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网格式加强筋,所述第二网格式加强筋位于所述雷达安装槽的上方和/或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雷达支架为塑料雷达支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雷达支架具有以下优势:

雷达支架可与车身固定连接,并且通过设置支架本体,保证雷达可放置在雷达支架上,从而保证雷达可正常工作。通过设置支架隔板,支架隔板可以对雷达的下方进行保护,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泥水、沙石等杂物从雷达下方飞溅进去,从而导致损坏雷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雷达支架,所述车身为后保险杠,所述雷达支架适于与所述后保险杠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雷达支架,通过第一固定点位、第二固定点位以及第三固定点位分别与后保险杠固定连接,保证雷达支架与后保险杠固定可靠,并且雷达支架设有支架隔板,可以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泥水、沙石等杂物从雷达下方飞溅进去,从而对雷达进行保护,该雷达支架为塑料雷达支架,可以解决钣金件的雷达支架的重量高、一般的塑料类雷达支架的强度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支架的正面立体示意图;

图2是雷达支架的反面立体示意图;

图3是雷达支架、雷达以及车辆的后保险杠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处的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雷达支架100、支架本体10、雷达安装槽11、雷达安装点111、支架隔板20、固定点位30、第一固定点位31、第一支撑板31a、定位柱31a1、第二固定点位32、第二支撑板32b、第三固定点位33、第三支撑板33c、第一网格式加强筋40、第二网格式加强筋50、雷达60、车身(后保险杠)70、后保险杠支撑板8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4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雷达支架100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0以及支架隔板20,支架本体10与支架隔板20固定连接,支架本体10与车身70之间形成雷达安装槽11,也就是说,雷达支架100可与车身70固定连接,且支架本体10与车身70连接完毕后,支架本体10与车身70之间有一定的空档,该空档为雷达安装槽11,且雷达60适于放置在雷达安装槽11中,雷达60可适于安装在雷达支架100上,有效防止雷达60脱落,从而保证雷达60可正常工作。

具体地,雷达安装槽11的槽壁上设置有雷达安装点111,雷达安装点111与雷达60为可拆卸式配合,从而保证雷达60可以方便快捷地安装在雷达安装槽11内或从雷达安装槽11中取出,以便更换雷达60。

在实际装配时,可先将雷达60与雷达支架100装配完成之后,再将雷达60与雷达支架100的组合件整体装配至车身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雷达60也可直接与支架隔板20连接。

进一步地,参考图4所示,支架隔板20设置在支架本体10的朝向车身70的表面上,且雷达安装槽11位于支架隔板20的上方,也就是说,当雷达支架100与车身70完成连接后,支架隔板20的自由端朝向车身70的表面延伸,支架隔板20构造为片筋结构,且雷达安装槽11位于支架隔板20的上方,因此,当雷达60放置在雷达支架100中后,雷达60位于支架隔板20的上方,从而支架隔板20可以对雷达60的下方进行保护,将雷达60与外界隔开,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泥水、沙石等杂物从雷达60下方飞溅进去,从而导致损坏雷达60。同时如图4所示,雷达60的上方和右侧由支架本体10进行保护,雷达60的的左侧由车身70进行保护,确保雷达60的四周都有保护结构,从而对雷达60进行多方位防护。

优选地,支架本体10可与支架隔板20一体成型,可以加快生产节拍,在传统的车辆上,为了防护雷达60,通常增加EPDM(Ethylene Propylene Diene Monomer-三元乙丙橡胶)类型防护产品,这样会增加整车制造成本,并且会增加零件数量,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雷达支架100之后,可以降低雷达支架100的制造成本,进而有利于降低整车制造成本,并且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雷达支架100可与车身70固定连接,雷达60可安装在雷达支架100上,从而保证雷达60可正常工作。通过设置支架隔板20,支架隔板20可以对雷达60的下方进行保护,防止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泥水、沙石等杂物从雷达60下方飞溅进去,从而导致损坏雷达60。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雷达支架100之后,雷达60的功能不受影响且雷达60不易损坏。

可选地,支架隔板20与车身70之间具有间隙A,如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车身70为后保险杠70,雷达支架100安装在后保险杠70后,支架隔板20与车身70之间有一定的间隙A,且A满足关系式:1mm≤A≤6mm,支架隔板20与车身70之间具有间隙A,可以保证雷达支架100在与后保险杠70配合时,支架隔板20不会触碰到车身70,从而防止行车过程中支架隔板20与后保险杠70碰撞而造成异响,并且,间隙A在此范围即可以防止支架隔板20与车身70之间的间隙过小,导致车辆在行驶时,由于车身70出现晃动而触碰到支架隔板20,从而导致支架隔板20碰撞雷达60,使雷达60受到损伤,且间隙A在此范围又可以防止支架隔板20与车身70之间的间隙过大,导致车辆在行驶时,支架隔板20无法将从车身70下部进来的飞溅物完全隔开,从而影响雷达60的正常工作。在具体实施例中,支架隔板20与车身70之间的间隙可以为3mm,当然,也可以是2mm、5mm。

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3所示,支架本体10与车身70之间具有三个固定点位30,且三个固定点位30分布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从而形成三角形固定,三角形结构稳定,可保证雷达支架100与车身70连接牢靠,并且有利于提高与车身70连接后的雷达支架100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放置在雷达安装槽11中的雷达60安放稳定。

具体地,三个固定点位3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固定点位32和第三固定点位33,参考图1-图2所示,第一固定点位31位于支架本体10的上方,第二固定点位32和第三固定点位33位于支架本体10的下方,从而保证当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固定点位32和第三固定点位33均固定在车身70上后,支架本体10的上下均可牢牢地固定在车身70上,进而可以保证雷达支架100与车身70连接的可靠性高,从而保证放置在雷达支架100上的雷达60稳定性好。

优选地,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固定点位32以及第三固定点位33可以为固定孔,因此,可以通过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螺栓穿过第二固定点位32以及第三螺栓穿过第三固定点位33与后保险杠70连接,进而将支架本体10固定在车身70上。通过将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固定点位32以及第三固定点位33设置为固定孔,不仅可以保证加工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固定点位32以及第三固定点位33较为方便,而且可以通过螺接的方式将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固定点位32以及第三固定点位33固定在后保险杠70上,保证了支架本体10与后保险杠70连接可靠、操作简单,当然,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固定点位32以及第三固定点位33与后保险杠70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胶接、铆接等。可选地,第二固定点位32、第三固定点位33可通过子母扣与后保险杠70之间连接。

进一步地,参考图1-图2所示,支架本体10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1a,第一固定点位31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1a上,支架本体10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支撑板32b和第三支撑板33c,第二固定点位32设置在第二支撑板32b上,第三固定点位33设置在第三支撑板33c上,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31a、第二支撑板32b以及第三支撑板33c,为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固定点位32以及第三固定点位33提供了支撑,并且当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固定点位32以及第三固定点位33固定在车身70上后,第一支撑板31a、第二支撑板32b以及第三支撑板33c可均与车身70贴合,从而增加了支架本体10与车身70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支架本体10与车身70连接的稳定性。

具体地,参考图1-图2所示,第一支撑板31a上还设置有定位柱31a1,定位柱31a1向上凸出第一支撑板31a的上表面,后保险杠70具有后保险杠支撑板80,后保险杠支撑板80上设置有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定位柱31a1适于与该定位孔配合,在具体实施例中,安装雷达支架100时,操作人员首先对定位柱31a1以及定位孔进行配合,起预安装作用的同时,保证雷达支架100的定位准确,从而可以有利于提高操作人员固定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固定点位32以及第三固定点位33时的工作效率,提升雷达支架100与车身70之间的装配便利性及配合精度。当然,定位孔也可以是圆形孔。

优选地,定位柱31a1可以为十字型定位柱31a1,对应地,定位孔可以为十字型定位孔,从而保证定位柱31a1与定位孔配合完成后,雷达支架100不会发生左右的晃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操作人员固定第一固定点位31、第二固定点位32以及第三固定点位33时的工作效率。

参考图1所示,支架本体10的背离雷达安装槽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网格式加强筋40,通过设置第一网格式加强筋40,保证支架本体10的背离雷达安装槽11的一侧的结构强度足够,从而有利于提高支架本体10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参考图2所示,支架本体10的朝向车身7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网格式加强筋50,第二网格式加强筋50位于雷达安装槽11的上方和/或下方,也就是说,第二网格式加强筋50可以位于雷达安装槽11的上方和下方,也可以位于雷达安装槽11的上方或下方中的其中一方,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网格式加强筋50位于雷达安装槽11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设置第二网格式加强筋50,保证支架本体10的朝向车身70的一侧的结构强度足够,从而有利于提高支架本体10的强度以及稳定性。

通过设置第一网格式加强筋40与第二网格式加强筋50,保证支架本体10的结构强度足够,可以保证安装雷达支架100以及雷达60的过程中,雷达支架100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较好,并且可以满足雷达安装环境的振幅在标准范围内,从而保证雷达60可正常工作。

进一步地,雷达支架100为塑料雷达支架100,塑料材质可以为PA66-GF30(PA66塑胶原料加30%玻璃纤维),采用PA66-GF30材料制作成的雷达支架100具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好、耐水解等特点,可以解决钣金件的雷达支架的重量高、一般的塑料类雷达支架的强度差等问题。在具体实施例中,支架主体的厚度可以为2mm。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雷达支架100,雷达60可以是倒车雷达,也可以是其它盲点雷达。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70为后保险杠70,雷达支架100适于与后保险杠70固定。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车身70还可以是侧围饰板、纵梁、横梁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