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具升降式片料双面板自动对位电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6690发布日期:2019-08-27 20:2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具升降式片料双面板自动对位电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对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具升降式片料双面板自动对位电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需要性能高、体积小、功能多的电子产品,促使印制线路板制造也向轻、薄、短、小发展,在有限空间,实现更多功能,布线密度变大,孔径更小,从而延伸出双面电路板。

双面电路板在生过程中需要进行电测,以检测电路板的性能是否完好。在电测作业时,一般是先将卷料打定位孔后分切成片料,在电测工序中,通过人手取片料,利用事先打好的定位孔配合电测设备上的定位柱,通过人手进行定位安装,实现产品的电测。上述生产步骤不仅自动化程度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其定位精度差,从而导致产品误检率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具升降式片料双面板自动对位电测设备,针对片料双面板进行电测,自动化程度高,大大节省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的电测效率和准确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治具升降式片料双面板自动对位电测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方设置有电测支撑架,所述电测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有第一自动对位平台,所述电测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自动对位平台,所述电测支撑架的下方连接有用于固定片料双面板的弹性固定架,所述弹性固定架随第一自动对位平台升降,所述第一自动对位平台连接有用于对片料双面板下方进行电测的第一电测装置,所述第二自动对位平台连接有用于对片料双面板上方进行电测的第二电测装置,所述弹性固定架位于第一电测装置和第二电测装置之间,所述弹性固定架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用于拍摄面板的CCD摄像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装置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有升降支撑板,所述第一自动对位平台安装于升降支撑板,所述弹性固定架连接于升降支撑板。

作为优选,所述电测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翻转支撑板,所述机架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翻转支撑板的一侧与支撑杆铰接;所述机架设置有上下驱动装置,所述翻转支撑板的另一侧与上下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铰接;所述第二自动对位平台安装于翻转支撑板。

作为优选,所述翻转支撑板连接有限位气缸,所述电测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与限位气缸的输出轴配合的限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有进料装置,所述机架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机架,所述进料机架设置有可升降的上料叠料装置,所述进料机架的上方设置有将片料双面板送入弹性固定架的进料机械手。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机架,所述出料机架设置有可升降的下料叠料装置,所述出料机架的上方设置有将片料双面板由弹性固定架送出至下料叠料装置的出料机械手。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固定架包括与升降支撑板连接的弹性支撑柱,所述弹性支撑柱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头,所述定位头固定有用于放置面板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有若干用于定位面板的定位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治具升降式片料双面板自动对位电测设备,包括机架,机架上方设置有电测支撑架,电测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连接有第一自动对位平台,电测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自动对位平台,电测支撑架的下方连接有用于固定片料双面板的弹性固定架,弹性固定架随第一自动对位平台升降,第一自动对位平台连接有用于对片料双面板下方进行电测的第一电测装置,第二自动对位平台连接有用于对片料双面板上方进行电测的第二电测装置,弹性固定架位于第一电测装置和第二电测装置之间,弹性固定架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用于拍摄面板的CCD摄像装置,外部送料装置将片料双面板放置于弹性固定架上,第一自动对位平台和第二自动对位平台根据片料双面板位置分别实时驱动第一电测装置和第二电测装置,完成自动对位,升降装置驱动第一电测装置上升,第二电测装置与面板上方贴合后继续上升,由于弹性固定架带弹性,面板下方可以下降与第一电测装置贴合,同时实现片料双面板的电测作业,升降装置驱动第一电测装置下降,弹性固定架复位,外部出料装置根据电测结果将面板取下,并可放置不同标识的叠料工位,从而实现双面板的自动化电测,自动化程度高,大大节省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的电测效率和准确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测部分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机架 2—电测支撑架 3—升降装置

31—升降支撑板 32—翻转支撑板

33—支撑杆 34—上下驱动装置 35—限位气缸

4—第一自动对位平台 5—第二自动对位平台 6—弹性固定架

61—弹性支撑柱 62—定位头 63—支撑板

64—定位针 7—第一电测装置 8—第二电测装置

9—进料装置 91—进料机架 92—上料叠料装置

93—进料机械手 10—出料装置 101—出料机架

102—下料叠料装置 103—出料机械手 11—片料双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治具升降式片料双面板11自动对位电测设备,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方设置有电测支撑架2,所述电测支撑架2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3,所述升降装置3连接有第一自动对位平台4,所述电测支撑架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自动对位平台5,所述电测支撑架2的下方连接有用于固定片料双面板11的弹性固定架6,所述弹性固定架6随第一自动对位平台4升降,所述第一自动对位平台4连接有用于对片料双面板11下方进行电测的第一电测装置7,所述第二自动对位平台5连接有用于对片料双面板11上方进行电测的第二电测装置8,所述弹性固定架6位于第一电测装置7和第二电测装置8之间,所述弹性固定架6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用于拍摄面板的CCD摄像装置。外部送料装置将片料双面板11放置于弹性固定架6上,第一自动对位平台4和第二自动对位平台5根据片料双面板11位置分别实时驱动第一电测装置7和第二电测装置8,完成自动对位,升降装置3驱动第一电测装置7上升,第二电测装置8与面板上方贴合后继续上升,由于弹性固定架6带弹性,面板下方可以下降与第一电测装置7贴合,同时实现片料双面板11的电测作业,升降装置3驱动第一电测装置7下降,弹性固定架6复位,外部出料装置10根据电测结果将面板取下,并可放置不同标识的叠料工位,从而实现双面板的自动化电测,自动化程度高,大大节省企业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的电测效率和准确率。

本实施例的升降装置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有升降支撑板31,所述第一自动对位平台4安装于升降支撑板31,所述弹性固定架6连接于升降支撑板31。升降装置3驱动升降支撑板31升降,升降支撑板31带动第一自动对位平台4、弹性固定架6同时升降实现面板的双面电测。

本实施例的电测支撑架2的上方设置有翻转支撑板32,所述机架1设置有支撑杆33,所述翻转支撑板32的一侧与支撑杆33铰接;所述机架1设置有上下驱动装置34,所述翻转支撑板32的另一侧与上下驱动装置34的动力输出轴铰接;所述第二自动对位平台5安装于翻转支撑板32。针对不同的片料双面板11,需要对应更换不同的电测装置,为了方面操作人员更换,上下驱动装置34可以抬升翻转支撑板32,使翻转支撑板32朝外打开,形成较大的操作空间,操作人员就可以方便快速更换不同的电测装置。

本实施例的翻转支撑板32连接有限位气缸35,所述电测支撑架2的上方设置有与限位气缸35的输出轴配合的限位孔。为避免翻转支撑板32在电测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影响电测精度,当翻转支撑板32被合上时,限位气缸35驱动输出轴伸出插入电测支撑架2上方的限位孔,使翻转支撑板32被固定,保证电测精度。

本实施例的机架1的一侧设置有进料装置9,所述机架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料装置10。通过设置进料装置9和出料装置10,形成流水线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进料装置9包括进料机架91,所述进料机架91设置有可升降的上料叠料装置92,所述进料机架91的上方设置有将片料双面板11送入弹性固定架6的进料机械手93。待检测的片料双面板11叠放于上料叠料装置92上,进料机械手93可以抓取片料双面板11运送至弹性固定架6上,上料叠料装置92配合进料机械手93逐级上料。

本实施例的出料装置10包括出料机架101,所述出料机架101设置有可升降的下料叠料装置102,所述出料机架101的上方设置有将片料双面板11由弹性固定架6送出至下料叠料装置102的出料机械手103。弹性固定架6上已检测的片料双面板11,出料机械手103根据电测的结果将片料双面板11取下,放置于不同标识的下料叠料装置102上,下料叠料装置102配合出料机械手103逐级下降放料。作为优选,不同标识的下料叠料装置102包括合格品下料叠料装置102、可修理的不合格品下料叠料装置102和不可修理的不合格品下料叠料装置102,以方便操作人员区分处理。

本实施例的弹性固定架6包括与升降支撑板31连接的弹性支撑柱61,所述弹性支撑柱61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头62,所述定位头62固定有用于放置面板的支撑板63,所述支撑板63设置有若干用于定位面板的定位针64。片料双面板11放置于支撑板63上,第二电测装置8对片料双面板11上表面进行贴合下压,弹性支撑柱61起到弹性升降,使片料双面板11的下表面可以贴合第一电测装置7,实现双面电测。定位针64用于固定面板,保证电测精度。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