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气体检测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4116发布日期:2019-07-13 09:5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电芯气体检测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氦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气体检测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装置。锂电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比如钴酸锂、三元镍钴锰等容易在循环或者存储过程中产气,导致硬壳电芯的电流切断单元或防爆阀提前翻转,因此需要对电芯内的气体进行成分检测。

然而,传统的检测方法几乎都是人工操作,技术工人用手将电池拉开后进行检测,这样电芯内的气体极易泄漏且会混入其他气体和杂质,导致测量数据失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简单的从锂电池内抽取气体,并且不混入其他的气体或者杂质,从而实现高精度检测气体成分的电芯气体检测辅助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芯气体检测辅助装置,包括腔体和前盖板,腔体内形成有腔室,腔体上设置有手柄和刺针,刺针伸入腔体,手柄带动刺针运动;

腔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分流块,分流块内形成有分流室,腔室连通分流室;

分流块上设置有多个管道接口,管道接口上设置有气阀。

进一步地,腔体的顶面上设置有刺针座,刺针穿设刺针座,刺针上套设有自锁螺母,自锁螺母将刺针固定在刺针座上。

进一步地,刺针上套设有刺针止回,刺针止回位于刺针座内。

进一步地,刺针座与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进一步地,刺针上套设有密封套,密封套位于前盖板内。

进一步地,分流块与腔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地,管道接口有三个,气阀为不锈钢球阀。

进一步地,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腔体的底面垂直的三角形支撑板。

进一步地,腔体与前盖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打开前盖板,将电芯放入腔体的腔室内,旋转手柄带动刺针刺破电芯,电芯内的气体通过腔室流入到分流室中,打开一个球阀,使另外两个关闭,通入氦气进行中和,随后关闭该球阀,打开另一个球阀,将气体抽出到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其中,腔体的顶部设置有刺针座,刺针座内设置有刺针止回,防止刺针选出时掉落,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三角形支撑板,使装置能够斜放在桌面上,方便技术人员操作,刺针上套设有密封套,刺针座与腔体之间、腔体与分流块之间,腔体与前盖板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能,使其在抽取时不会混入其他的气体或杂质,从而实现高精度检测电芯内气体成分。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芯气体检测辅助装置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芯气体检测辅助装置实施例中刺针4、刺针座11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芯气体检测辅助装置实施例中分流块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芯气体检测辅助装置实施例中的侧面半剖视图;

图中:1-腔体、11-刺针座、12-自锁螺母、13-刺针止回、14-密封套、16-前盖板、2-腔室、3-手柄、4-刺针、5-分流块、6-分流室、7-管道接口、8-气阀、9-三角形支撑板、01-第一密封圈、02-第二密封圈、03-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芯气体检测辅助装置,包括腔体1和前盖板16,腔体1内形成有腔室2,腔体1上设置有手柄3和刺针4,刺针4伸入腔体1,手柄3带动刺针4运动,腔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分流块5,分流块5内形成有分流室6,腔室2连通分流室6,分流块5上设置有多个管道接口7,管道接口7上设置有气阀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待检测电芯放入腔室2内,通过旋转手柄3带动刺针4刺破电芯,电芯内的气体从腔室2流入分流室6中,再从管道接口7处通入氦气,中和后再通过管道接口7抽出到检测装置内进行检测,全过程都在密封环境下进行,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进一步地,腔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刺针座11,刺针4穿设刺针座11,刺针4上套设有自锁螺母12,自锁螺母12将刺针4固定在刺针座11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刺针4通过自锁螺母12旋转固定在刺针座11上,使刺针4不会轻易掉落或脱出。

进一步地,刺针4上套设有刺针止回13,刺针止回13位于刺针座11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刺针止回13防止刺针4轻易旋出。

进一步地,刺针座11与腔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刺针座11与腔体1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气体从刺针4处流出。

进一步地,刺针4上套设有密封套14,密封套14位于腔体1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刺针4与腔体1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气体从刺针4处流出。

进一步地,分流块5与前盖板16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0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分流块5与腔体1之间的密封性能,防止气体在流向分流室6时流出。

进一步地,管道接口7有三个,气阀8为不锈钢球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不锈钢球阀作为气阀8,其结构紧凑,易于操作和维修,密封性能好,三个管道接口7能够合理通入不同种类的气体,实现气体的混合与流通。

进一步地,腔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腔体1的底面垂直的三角形支撑板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装置能够斜放置在桌面上,方便技术人员操作。

进一步地,腔体1与前盖板16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0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腔体1本身的密封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打开前盖板16,将电芯放入腔体1的腔室内,旋转手柄3带动刺针4刺破电芯,电芯内的气体通过腔室2流入到分流室6中,打开一个球阀,使另外两个关闭,通入氦气进行中和,随后关闭该球阀,打开另一个球阀,将气体抽出到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其中,腔体1的顶部设置有刺针座11,刺针座11内设置有刺针止回13,防止刺针4选出时掉落,腔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三角形支撑板9,使装置能够斜放在桌面上,方便技术人员操作,刺针4上套设有密封套,刺针座11与腔体1之间、腔体1与分流块5之间,腔体1与前盖板16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圈,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性能,使其在抽取时不会混入其他的气体或杂质,从而实现高精度检测电芯内气体成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