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零同步头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0691发布日期:2019-08-13 21:45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零同步头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过零同步头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载波通信的迅猛发展,交流电网电压过零点的准确检测变得非常关键,只有利用过零点值,才能实现载波数据传输的同步性,一般的过零同步头检测电路直接由三级管完成脉动电压的过零点的固定的电平的转换过程,并直接输出,电流检测技术在电子类应用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电路过于简单,可靠性性低易受干扰,同时存在着稳定性差低、鉴别灵敏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零同步头检测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零同步头检测电路,包括桥式整流二极管BR1、电阻R1、电阻R7、电阻R9、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容C1、电容C3、电容C4、电容C21、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比较器U8、三端稳压芯片U7、光电耦合器U2、稳压二极管D1、其特征是:桥式整流二极管BR1脚2连接L相输入端脚3连接N相输入端脚4连接接地脚1连接电阻R7一端、电阻R7另一端连接电阻R9一端稳压二极管D1一端电阻R40一端、电阻R9另一端连接接地稳压二极管D1另一端电阻R41另一端电容C21另一端、电阻R40另一端连接一端电阻R41一端电容C21一端比较器U8脚2、比较器U8脚3连接RVEG脚7连接电阻R42一端、电阻R42另一端连接电容C1一端电阻R1一端光电耦合器U2B脚2、电容C1另一端电阻R1另一端光电耦合器U2B脚1VDD相接入端连接电阻R14一端电容C22一端电容C23一端三端稳压芯片U7脚3、电阻R14另一端连接整流器U9脚3脚1电阻R17一端、整流器U9脚连接接地、电阻R17另一端连接RVEG电阻R39一端、RVEG连接电容C24一端、电阻R39另一端电容C24另一端连接电容C22另一端电容C23另一端三端稳压芯片U7脚2电容C3一端电容C4一端电阻R12一端接地、三端稳压芯片U7脚1连接输入端电容C3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电阻R12另一端、光电耦合器U2A脚4连接输入端、光电耦合器U2A脚3连接电阻R16一端、电阻R16另一端连接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市电经过BR1桥式整流二极管得到100HZ正相信号、经过电阻R7、电阻R9分压后经D1稳压二极管得出稳定的馒头波信号,然后连接电阻R40、电阻R41分压送到U8比较器2脚、电容C21为消除市电高频干扰去耦电容。

进一步的:所述VDD输入端经过电阻R14、整流器U9、电阻R17、电阻R39、电容C24取得基准信号,连接U8比较器第3脚与第二脚信号进行比较,由U8比较器第7脚下拉方式输出连接电阻R42驱动U2-B光电耦合器、电阻R1、电容C1为消除光电耦合器U2-B工作时尖峰,经U2光电耦合器耦合到次级第3脚输出过零同步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提供稳定性高,鉴别灵敏度高,可靠性高,解决了易受干扰的过零同步头检测电路。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过零同步头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过零同步头检测电路,本电路兼容110V-220V交流电压,在宽范围交流变化时,输出过零同步头不受市电变化而变化,兼容50/60HZ频率不会发生相位漂移。

本电路U7为三端稳压芯片,给线路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U8比较器检测过零同步信号。

市电经过BR1整流桥得到100HZ正相信号,经过R7,R9分压后经D1稳压得出稳定的馒头波信号,然后连接R40,R41分压送到U8比较器2脚;C21电容为消除市电高频干扰去耦电容。

VDD经过R14,U9,R17,R39,C24取得基准信号,连接U8比较器第3脚与第二脚信号进行比较,由U8比较器第7脚下拉方式输出连接R42驱动U2-B,R1,C1为消除U2-B工作时尖峰,经U2光电耦合器耦合到次级第3脚输出过零同步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