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21834发布日期:2020-03-31 16:1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货运车辆超载一直是交通安全中的一大隐患,公路上行驶的货运车辆往往存在超过载重的情况,超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带来很多安全问题,甚至危害到人员生命安全。例如,超载不仅会减少车辆的使用寿命,也会对公路路基路面造成毁坏性的破坏,更重要的是超载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实时测量汽车的载重是否超载十分必要。车辆在装货中往往装货不均导致车辆失衡的情况,车辆失衡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带来很多安全问题,甚至危害到人员生命安全。例如,车辆失衡导致一侧车体过载,不仅减少车辆的使用寿命,也会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发生侧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实时测量汽车的载重平衡也十分必要。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测量车重和平衡的方法大都结构复杂、易损坏、安装不便、环境影响大、数据准确度差。

例如:高度测重传感器,这是一种用构件传导改变高度探测器与水平面夹角的变化来检测车辆载重的设备,这种通过金属构件传导的方式:1.容易损坏,2.一定时间后构件间的锈蚀或污物导致构件传导力的变化以及构件磨损松动后产生的误差会导致测量数据就不再准确,3.安装和维护麻烦,不定期就需要检查传导构件的完整性。

或者是应力测重传感器,这是一种放置在车辆弹簧钢片上根据测量弹簧形变产生的应力或者放置在车辆轴上测量变形的应力来测量车辆载重的设备,这种通过接触车辆构件测形变应力测重的方式:1.容易损坏,2.到一定时间后应力探测器与弹簧钢片间的紧贴程度会降低以及弹簧钢片本身产生误差会导致测量数据的不再准确,3.应力测重传感器受温度影响很大,车辆金属构件也受温度影响,两两组合后误差更大,4.安装麻烦,部分部位安装需前装定制构件;压力测重传感器,这是一种放置在地面测量车辆载重的设备,这种方式只适合定点测量,不能实时测量当前车辆的载重情况,不够便捷。如何提供一个方便稳定、使用便捷、寿命长、维护方便且精度准确的既能测量车辆载量也能测量车辆载重平衡的装置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车辆平衡载重测量设备容易损坏,测量不准确,安装和维护麻烦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其特点在于,所述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包括微波测距雷达,所述微波测距雷达直接或者间接设置于一车桥/车辆构件上,所述微波测距雷达向车辆构件/车桥发射微波以探测因载重变化,悬挂系统被压缩而产生的车辆构件与车桥间的距离变化,其中,所述车辆构件为车辆的悬挂上方的构件。车辆构件为车架、车厢体、罐体等。

微波通过车辆构件或者车桥形成的反射面测距,再通过滤波去掉干扰波得到准确的测量距离,从而根据测重标定计算车辆载重。

较佳地,所述车辆构件/车桥上搁置有一反射板,所述微波测距雷达向所述反射板发射微波以探测所述车架与所述车桥间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反射板完全覆盖于所述微波测距雷达发射方向的空间。

较佳地,所述的微波测距雷达和所述反射板各自的中心点垂直相对。

较佳地,所述微波测距雷达位于所述车架的下方,所述微波测距雷达向所述车架发射微波以探测所述车架与所述车桥间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车架包括左右纵梁,两侧的左右纵梁下方各设置有一微波测距雷达。通过两个微波测距雷达配合使用,可以直观的检测到车辆平衡情况,能有效避免车辆超载和车辆装货不均,从而避免由于车辆载重失衡引发的诸多安全隐患。

较佳地,所述微波测距雷达垂直朝向所述车架的中心线。

较佳地,所述微波测距雷达上固定有凸起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为球体或多面锥体。加装凸起防尘罩可以有效防止探测器上方堆积污物,进一步可选用半球形的或者多面锥体的防尘罩。

较佳地,所述微波测距雷达连接于一调节支架上,所述调节支架连接于所述车桥上,所述调节支架调节所述微波测距雷达的姿态以使得所述微波测距雷达与水平面持平。在车辆停靠在水平地面时调节支架使微波测距雷达处于水平状态。

较佳地,所述调节支架上设置有万向水平仪,调节所述调节支架以使得所述万向水平仪中的气泡居中。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采用微波作为测量手段,具有抗干扰、抗污物能力强等优点。2.根据测得的距离变化计算载重,这样就根源避免了温度对测量的影响。3.安装在车架和车桥之间,且调试简单,改装成本低,安装方便,同时能够保证可靠监测灵敏度。4.上下结构分离或结构单一,采用了非接触测量的手段,具有数据可长期保持有效的优点,不会有传统测重方法磨损的情况,寿命长。5.微波测距雷达准确度高,可以精确的监测车辆载重情况,能有效避免车辆超载,从而避免超载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6.通过两个微波测距雷达配合使用,可以直观的检测到车辆平衡情况,能有效避免车辆超载和车辆装货不均,从而避免由于车辆载重失衡引发的诸多安全隐患。7.维护方便,定期从新标定下测量标准,即可避免时间久了构件老化带来的测量误差,不需要更换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包括:微波测距雷达1,半球防尘罩2,反射钢板3,调节支架4,万向水平仪5,车架6,车桥7。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单体使用,包括微波测距雷达1、反射钢板3和调节支架4。

微波测距雷达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半球防尘罩2,加装半球防尘罩2可以有效防止探测器上方堆积污物,进一步可选用三角形的防尘罩。

微波测距雷达1固定在调节支架4上;调节支架设置有万向水平仪5,万向水平仪5固定在调节支架4上,调节支架4固定在车桥7上,微调调节支架4让万向水平仪5中的气泡居中,此时微波测距雷达1与水平面持平,微波测距雷达1正面垂直朝上。

反射钢板3直接横跨固定在两侧的车架6上,使其完全覆盖微波测距雷达1的垂直空间,能有效反射微波测距雷达1的微波,并遮盖周边复杂形态造成的干扰源头。微波测距雷达1和反射钢板3各自中心点垂直相对。

当车辆载重增加的时候,车架下移,相应的反射钢板3也会下移,而车桥7不会下移,所以安装于车架4上的微波测距雷达1的高度位置不会随着载重的变化而改变。微波测距雷达1发射微波至反射钢板3,再由反射钢板3反射回微波测距雷达1,微波测距雷达1根据发射微波至接收到微波所用的时间乘以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除以2就是微波测距雷达1至反射钢板的距离,根据测重标定计算得出车辆载重的变化,本实施例的单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只能测车辆载重。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包括:微波测距雷达8,半球防尘罩9,万向水平仪10,调节支架11,左侧纵梁12,左侧车桥13,微波测距雷达14,半球防尘罩15,万向水平仪16,调节支架17,右侧纵梁18,右侧车桥19。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两侧组合使用,如图2所示,车辆左侧装置包括微波测距雷达8和调节支架11。微波测距雷达8固定设置有半球防尘罩9,微波测距雷达8固定在调节支架11上;调节支架11设置有万向水平仪10,万向水平仪10固定在调节支架11上,调节支架11固定在左侧车桥3上,微调调节支架11让万向水平仪10中的气泡居中,此时微波测距雷达8与水平面持平,微波测距雷达8垂直朝向左侧纵梁12中心线。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右侧装置包括微波测距雷达14和调节支架17。微波测距雷达14固定设置有半球防尘罩15,微波测距雷达14固定在调节支架17上;调节支架17设置有万向水平仪16,万向水平仪16固定在调节支架17上,调节支架17固定在右侧车桥19上,微调调节支架17让万向水平仪16中的气泡居中,此时微波测距雷达14与水平面持平,微波测距雷达14垂直朝向右侧纵梁18中心线。

本实施例为双车辆平衡载重微波探测装置:将两个微波测距雷达14分别固定设置在调节支架11之上,调节支架11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侧车桥上,处于两侧车架的左右纵梁之下。除了能够测车辆载重,还可以根据两侧微波测距雷达14与两侧车架之间的距离差得出车辆失衡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1.采用微波作为测量手段,具有抗干扰、抗污物能力强等优点。2.根据测得的距离变化计算载重,这样就根源避免了温度对测量的影响。3.安装在车架和车桥之间,且调试简单,改装成本低,安装方便,同时能够保证可靠监测灵敏度。4.上下结构分离或结构单一,采用了非接触测量的手段,具有数据可长期保持有效的优点,不会有传统测重方法磨损的情况,寿命长。5.微波测距雷达准确度高,可以精确的监测车辆载重情况,能有效避免车辆超载,从而避免超载带来的诸多安全隐患。6.通过两个微波测距雷达配合使用,可以直观的检测到车辆平衡情况,能有效避免车辆超载和车辆装货不均,从而避免由于车辆载重失衡引发的诸多安全隐患。7.维护方便,定期从新标定下测量标准,即可避免时间久了构件老化带来的测量误差,不需要更换设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