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1987发布日期:2020-08-05 00:1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侦测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温度是控制智能电锅烹饪非常关键的一个物理量,智能电锅可通过温度监控判断可能出现的加热缺陷,进而及时发现处理,预防粘锅现象的发生,并按照事先温度设定运行,从而保证烹饪的质量。实现这一过程必须通过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结合先进行温度采集,然后进行数字温度转换和输出才能得以实现;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上安装有在发热盘超温时就会切断电源以免引发火灾的热熔断器即温度保险丝,具有单个热熔断器的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在热熔断器出现故障时,防烧锅作用会失效,因此需要配备具有两个热熔断器的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当前用于电饭煲、电压力煲、电炒菜锅、电火锅等电锅的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其装配结构如附图1-4所示,热敏电阻1两极的裸露引脚分别焊接或通过铜带6铆接与电线5连接,然后在热敏电阻1上套装玻纤套管7,玻纤套管7的长度延伸到铜带6处截止以防止漏电,并在玻纤套管7外再套装透明硅胶管8,透明硅胶管8的长度延伸超过铜带6将铜带6包住,再在透明硅胶管8的外部位于热敏电阻1和电线5的连接段套装内胶外纤硅胶管9以增加绝缘性,第一热熔断器2和第二热熔断器3分别穿入内胶外纤硅胶管9再将第一热熔断器2和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裸露引脚分别焊接或通过铜带6铆接与电线5连接,还装有接地线4,然后用尼龙扎带11扎住接地线4、热敏电阻1上套装的内胶外纤硅胶管9、透明硅胶管8及第一热熔断器2和第二热熔断器3的内胶外纤硅胶管9或电线5,再在热敏电阻1上套装的透明硅胶管8上对应热敏电阻1处涂覆导热硅脂10后,将扎好的已连接电线5并套装好玻纤套管7、透明硅胶管8和内胶外纤硅胶管9的热敏电阻1及第一热熔断器2和第二热熔断器3、接地线4装在固定板12上并放入金属盖13中,再收紧金属盖13将金属盖13压紧连接在固定板12上,最后在金属盖13上装入弹簧14。使用时,电锅内胆放入锅体后压在金属盖13上,金属盖13向下移动一定距离,热敏电阻1随着内胆温度的变化改变阻值大小,将信号传递给微处理器控制板控制加热,在发热盘超温时第一热熔断器2和第二热熔断器3感知锅内温度并切断电源以免引发火灾。

上述现有的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存在以下缺陷:

1、其热敏电阻1采用轴向玻封后加套绝缘套管的形式来绝缘,金属盖13将热量传导给外层的透明硅胶管8后传导给内层的玻纤套管7,再传导给热敏电阻1,轴向玻封的热敏电阻1不能有效紧贴装到金属盖13的金属面,外层透明硅胶管8与金属盖13之间间隙会影响导热性,在导热硅脂10的作用下可以增强外层透明硅胶管8与金属盖13之间的导热,但内层的玻纤套管7和外层的透明硅胶管8之间的间隙无法填充导热硅脂10,始终存在间隙,导热时有空气阻隔,导致热敏电阻1反应迟缓;如果套管的壁厚不均匀,热敏电阻1受热不一致,就会影响智能电锅的电脑板对温度的判断不一致、加热效果就不一致,出现糊饭或生饭、口感不好,存在热反应慢和热反应一致性差的问题;

2、其第一热熔断器2和第二热熔断器3也是采用轴向加绝缘套管来绝缘,由于绝缘套管即内胶外纤硅胶管9绝热且第一热熔断器2和第二热熔断器3装在内胶外纤硅胶管9内也有空隙,第一热熔断器2和第二热熔断器3不能有效紧贴装到金属盖13的金属面,不能有效地感知锅内真实的温度,热反应慢和热反应一致性差,无法有效起到防烧锅的作用;

2、其热敏电阻1的玻纤套管7、透明硅胶管8、内胶外纤硅胶管9的套装,其第一热熔断器2和第二热熔断器3的内胶外纤硅胶管9的套装,尼龙扎带11的扎紧,扎好的已连接电线5并套装好玻纤套管7、透明硅胶管8及内胶外纤硅胶管9的热敏电阻1及套装有内胶外纤硅胶管9的第一热熔断器2和第二热熔断器3装在固定板12上均需要人工来完成,不仅工序复杂、人工成本高,使用材料多,资源浪费严重,而且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

3、在用固定板12将套有绝缘套管的热敏电阻1和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固定在金属盖13内时,容易压穿绝缘套管,造成耐压不良漏电现象。

综上所述,现有的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存在热反应慢、热反应一致性差、无法有效起到防烧锅作用、生产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及易在生产环节造成品质缺陷等诸多问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热反应和热反应一致性良好、能有效起到防烧锅作用且生产工序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第一热熔断器、第二热熔断器、地线、电线和金属盖,所述热敏电阻的两极引脚分别连接有电线,所述第一热熔断器、所述第二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分别连接有电线,所述地线连接有电线,所述地线与所述金属盖接触,还包括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热敏电阻、所述第一热熔断器、所述第二热熔断器及所述地线并对所述热敏电阻的两极引脚及热敏电阻的两极引脚与电线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及第一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与电线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及第二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与电线的连接部进行绝缘支撑的绝缘支架;

安装设置于所述金属盖中位于所述金属盖的盖面与所述热敏电阻及所述第一热熔断器、所述第二热熔断器之间的用于导热绝缘的导热绝缘件,所述导热绝缘件分别与所述金属盖、所述热敏电阻及所述第一热熔断器、所述第二热熔断器导热接触,所述绝缘支架安装固定于所述金属盖;

所述绝缘支架的端面上设置有电阻安装槽、第一熔断器安装槽和第二熔断器安装槽,所述绝缘支架的端面侧部上设置有地线安装槽,所述绝缘支架内具有容纳所述热敏电阻的两极引脚、与所述热敏电阻两极引脚连接的电线及所述热敏电阻的两极引脚与电线的连接部的第一线槽,所述电阻安装槽与所述第一线槽相通,所述热敏电阻安装于所述电阻安装槽中且所述电阻安装槽中填充导热硅脂,所述绝缘支架内具有容纳所述第一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与所述第一热熔断器两极引脚连接的电线及所述第一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与电线的连接部的第二线槽,所述第一熔断器安装槽与所述第二线槽相通,所述第一热熔断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熔断器安装槽中且所述第一熔断器安装槽中填充导热硅脂,所述绝缘支架内具有容纳所述第二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与所述第二热熔断器两极引脚连接的电线及所述第二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与电线的连接部的第三线槽,所述第二熔断器安装槽与所述第三线槽相通,所述第二热熔断器安装于所述第二熔断器安装槽中且所述第二熔断器安装槽中填充导热硅脂,所述绝缘支架内具有容纳与所述地线连接的电线的第四线槽,所述地线安装槽与所述第四线槽相通,所述第一线槽、所述第二线槽、所述第三线槽和所述第四线槽之间相互隔离,所述地线安装固定于所述地线安装槽,所述绝缘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线槽、所述第二线槽、所述第三线槽及所述第四线槽相通的用于供电线穿出的电线收拢口。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绝缘件为陶瓷板或导热硅胶板,所述导热绝缘件与所述金属盖的盖面直接接触或所述导热绝缘件与所述金属盖的盖面之间涂覆填充导热硅脂。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支架包括左绝缘支架、中绝缘支架和右绝缘支架,所述左绝缘支架、所述中绝缘支架和所述右绝缘支架之间拼装连接组合形成所述绝缘支架,所述电阻安装槽设置于所述中绝缘支架的端面,所述第一线槽顺着所述热敏电阻的两极引脚、所述热敏电阻的两极引脚与电线的连接部及与所述热敏电阻连接的电线的走向设置于所述中绝缘支架的拼装面上,所述第一熔断器安装槽设置于所述左绝缘支架的端面上,所述第二线槽顺着所述第一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所述第一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与电线的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热熔断器连接的电线的走向设置于所述左绝缘支架及所述中绝缘支架的拼装面上,所述地线安装槽设置于所述左绝缘支架的端面侧部上,所述第四线槽顺着与所述地线连接的电线的走向设置于所述左绝缘支架内,所述第二熔断器安装槽设置于所述右绝缘支架的端面,所述第三线槽顺着所述第二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所述第二热熔断器的两极引脚与电线的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二热熔断器连接的电线的走向设置于所述右绝缘支架的拼装面上,所述电线收拢口设置于所述左绝缘支架、所述中绝缘支架和所述右绝缘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左绝缘支架的拼装面上分布设置有卡槽,所述右绝缘支架的拼装面上对应所述卡槽分布设置有倒钩卡脚,所述中绝缘支架上对应所述倒钩卡脚设置有卡脚位,所述右绝缘支架通过所述倒钩卡脚穿过所述卡脚位卡装连接于所述卡槽与所述左绝缘支架拼装连接并将所述中绝缘支架固定在所述左绝缘支架和所述右绝缘支架之间形成所述绝缘支架。

进一步的,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金属盖并套装在所述绝缘支架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导热绝缘件与所述金属盖的盖面整面直接接触或通过所述导热硅脂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其以绝缘支架和导热绝缘件来对热敏电阻及第一热熔断器、第二热熔断器进行绝缘支撑,以绝缘支架来安装固定地线,金属盖、导热绝缘件和热敏电阻之间的导热无间隙,金属盖、导热绝缘件和第一热熔断器、第二热熔断器之间的导热无间隙,热敏电阻及第一热熔断器、第二热熔断器热反应和热反应一致性良好,第一热熔断器、第二热熔断器能有效地感知锅内真实温度、能有效起到防烧锅作用;与热敏电阻、第一热熔断器、第二热熔断器及地线连接的电线可通过绝缘支架上的电线收拢口直接收拢在一起,同时可避免现有采用轴向玻封加套绝缘套管的形式来绝缘热敏电阻及第一热熔断器、第二热熔断器存在的生产工序复杂、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及易在生产环节造成品质缺陷等诸多问题,具有热反应和热反应一致性良好、能有效起到防烧锅作用且生产工序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侧视图;

图3为现有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热敏电阻的绝缘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热熔断器的绝缘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的爆炸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绝缘支架的爆炸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绝缘支架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敏电阻;2、第一热熔断器;3、第二热熔断器;4、地线;5、电线;6、铜带;7、玻纤套管;8、透明硅胶管;9、内胶外纤硅胶管;10、导热硅脂;11、尼龙扎带;12、固定板;13、金属盖;14、弹簧;15、绝缘支架;16、导热绝缘件;151、电阻安装槽;152、第一线槽;153、第一熔断器安装槽;154、第二线槽;155、第二熔断器安装槽;156、第三线槽;157、地线安装槽;158、第四线槽;159、电线收拢口;15a、左绝缘支架;15b、中绝缘支架;15c、右绝缘支架;15d、卡槽;15e、倒钩卡脚;15f、卡脚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如图5-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1、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地线4、电线5和金属盖13,所述热敏电阻1的两极引脚分别连接有电线5,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引脚分别连接有电线5,所述地线4连接有电线5,所述地线4与所述金属盖13接触,还包括用于固定安装所述热敏电阻1、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及所述地线4并对所述热敏电阻1的两极引脚及热敏电阻1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的两极引脚及第一热熔断器2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引脚及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进行绝缘支撑的绝缘支架15;

安装设置于所述金属盖13中位于所述金属盖13的盖面与所述热敏电阻1及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之间的用于导热绝缘的导热绝缘件16,所述导热绝缘件16分别与所述金属盖13、所述热敏电阻1及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导热接触,所述绝缘支架15安装固定于所述金属盖13;

所述绝缘支架15的端面上设置有电阻安装槽151、第一熔断器安装槽153和第二熔断器安装槽155,所述绝缘支架15的端面侧部上设置有地线安装槽157,所述绝缘支架15内具有容纳所述热敏电阻1的两极引脚、与所述热敏电阻1两极引脚连接的电线5及所述热敏电阻1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的第一线槽152,所述电阻安装槽151与所述第一线槽152相通,所述热敏电阻1安装于所述电阻安装槽151中且所述电阻安装槽151中填充导热硅脂10,所述绝缘支架15内具有容纳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的两极引脚、与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两极引脚连接的电线5及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的第二线槽154,所述第一熔断器安装槽153与所述第二线槽154相通,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安装于所述第一熔断器安装槽153中且所述第一熔断器安装槽153中填充导热硅脂10,所述绝缘支架15内具有容纳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引脚、与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两极引脚连接的电线5及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的第三线槽156,所述第二熔断器安装槽155与所述第三线槽156相通,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安装于所述第二熔断器安装槽155中且所述第二熔断器安装槽155中填充导热硅脂10,所述绝缘支架15内具有容纳与所述地线4连接的电线5的第四线槽158,所述地线安装槽157与所述第四线槽158相通,所述第一线槽152、所述第二线槽154、所述第三线槽156和所述第四线槽158之间相互隔离,所述地线4安装固定于所述地线安装槽157,所述绝缘支架1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线槽152、所述第二线槽154、所述第三线槽156及所述第四线槽158相通的用于供电线5穿出的电线收拢口159。

其以绝缘支架15和导热绝缘件16来对热敏电阻1及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进行绝缘支撑,以绝缘支架15来安装固定地线4,金属盖13、导热绝缘件16和热敏电阻1之间的导热无间隙,金属盖13、导热绝缘件16和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之间的导热无间隙,热敏电阻1及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热反应和热反应一致性良好,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能有效地感知锅内真实温度、能有效起到防烧锅作用;与热敏电阻1、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及地线4连接的电线5可通过绝缘支架15上的电线收拢口159直接收拢在一起。

其中,所述导热绝缘件16为陶瓷板或导热硅胶板,所述导热绝缘件16与所述金属盖13的盖面直接接触或所述导热绝缘件16与所述金属盖13的盖面之间涂覆填充导热硅脂10。

最佳的,所述导热绝缘件16与所述金属盖13的盖面整面直接接触或通过所述导热硅脂10接触。

更具体的,如图6-8所示,所述绝缘支架15包括左绝缘支架15a、中绝缘支架15b和右绝缘支架15c,所述左绝缘支架15a、所述中绝缘支架15b和所述右绝缘支架15c之间拼装连接组合形成所述绝缘支架15,所述电阻安装槽151设置于所述中绝缘支架15b的端面,所述第一线槽152顺着所述热敏电阻1的两极引脚、所述热敏电阻1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及与所述热敏电阻1连接的电线5的走向设置于所述中绝缘支架15b的拼装面上,所述第一熔断器安装槽153设置于所述左绝缘支架15a的端面上,所述第二线槽154顺着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的两极引脚、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连接的电线5的走向设置于所述左绝缘支架15a及所述中绝缘支架15b的拼装面上,所述地线安装槽157设置于所述左绝缘支架15a的端面侧部上,所述第四线槽158顺着与所述地线4连接的电线5的走向设置于所述左绝缘支架15a内,所述第二熔断器安装槽155设置于所述右绝缘支架15c的端面,所述第三线槽156顺着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引脚、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及与所述第二热熔断器3连接的电线5的走向设置于所述右绝缘支架15c的拼装面上,所述电线收拢口159设置于所述左绝缘支架15a、所述中绝缘支架15b和所述右绝缘支架15c上。

所述左绝缘支架15a的拼装面上分布设置有卡槽15d,所述右绝缘支架15c的拼装面上对应所述卡槽15d分布设置有倒钩卡脚15e,所述中绝缘支架15b上对应所述倒钩卡脚15e设置有卡脚位15f,所述右绝缘支架15c通过所述倒钩卡脚15e穿过所述卡脚位15f卡装连接于所述卡槽15d与所述左绝缘支架15a拼装连接并将所述中绝缘支架15b固定在所述左绝缘支架15a和所述右绝缘支架15c之间形成所述绝缘支架15。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还包括弹簧14,所述弹簧14安装于所述金属盖13并套装在所述绝缘支架15的外侧。

所述热敏电阻1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通过铜带6铆接连接,所述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通过铜带6铆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双保险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在生产装配时,先将热敏电阻1的两极引脚分别连接电线5,然后将热敏电阻1的两极引脚、热敏电阻1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及电线5落入到绝缘支架15的中绝缘支架15b上的第一线槽152,热敏电阻1落入到中绝缘支架15b上的电阻安装槽151中;将第一热熔断器2的两极引脚分别连接电线5,然后将第一热熔断器2的两极引脚、第一热熔断器2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及电线5落入到绝缘支架15的左绝缘支架15a上的第二线槽154中,第一热熔断器2落入到左绝缘支架15a上的第一熔断器安装槽153中;将与地线4连接的电线5落入到左绝缘支架15a上的第四线槽158中,地线4安装于左绝缘支架15a上的地线安装槽157上;将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引脚分别连接电线5,然后将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引脚、第二热熔断器3的两极引脚与电线5的连接部及电线5落入到绝缘支架15的右绝缘支架15c上的第三线槽156中,第二热熔断器3落入到右绝缘支架15c上的第二熔断器安装槽155中;再将左绝缘支架15a、中绝缘支架15b和右绝缘支架15c拼装组合在一起,与热敏电阻1、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及地线4连接的电线5通过绝缘支架15上的电线收拢口159直接收拢在一起,然后在电阻安装槽151中填充及热敏电阻1表面涂覆导热硅脂10,在第一熔断器安装槽153、第二熔断器安装槽155中填充及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表面涂覆导热硅脂10;再在金属盖13的内侧盖面上涂覆导热硅脂10后将导热绝缘件16放入金属盖13中,再将安装有热敏电阻1、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及地线4的绝缘支架15装入金属盖13通过收紧金属盖13压紧连接,最后将弹簧14套在绝缘支架15外侧并装入金属盖13;其以绝缘支架15和导热绝缘件16来对热敏电阻1、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进行绝缘支撑,以绝缘支架15来安装固定地线4,金属盖13、导热绝缘件16和热敏电阻1之间的导热无间隙,金属盖13、导热绝缘件16和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之间的导热无间隙,热反应和热反应一致性良好,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能有效地感知锅内真实温度、能有效起到防烧锅作用;电线5可通过绝缘支架15上的电线收拢口159直接收拢在一起,无需扎带扎紧;同时可避免现有采用轴向玻封加套绝缘套管的形式来绝缘热敏电阻1及第一热熔断器2、第二热熔断器3存在的生产工序复杂、使用材料多、材料浪费多、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及易在生产环节造成品质缺陷等诸多问题,具有热反应和热反应一致性良好、能有效起到防烧锅作用且生产工序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特点。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