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电流连接器检测系统及连接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98320发布日期:2020-09-29 18:0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检测系统及连接检测方法与流程

发明属于大电流连接组件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电流连接器检测系统及连接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压大电流电缆转接连接或者是在电动汽车的充电器充电连接时,都会使用到连接设备(连接器),其作用是将对电缆进行快速转接连接或者是将充电站的电流连接到汽车的蓄电池上进行充电,其中,连接设备(连接器)包括插头和插座进行配合的连接结构,从而实现了大电流传输,现有的电缆转接连接或充电连接都是采用链接,无论是哪一种连接设备(连接器)都应当以“更安全、更便捷、更环保和更互联”的理念,从而推动连接设备(连接器)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的转接连接采用公接头和母接头插接式的结构,这样的结构不仅插接充电方便,但同时,用户却疏忽导致公接头和母接头是否完全插接到位,导致连接器的连接导电过程受到影响,使用效果不够理想,即便公接头和母接头接触到位使得充电连接器通电,但公接头和母接头因在接触表面积而产生大电流导致发热,有可能烧坏充电连接器,存在较大的不安全因素。为此,连接器的是否接触到位以及在高电流、高电压的对接时,对连接设备(连接器)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电气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电流连接器检测系统及连接检测方法,根据发明可以快速地对大电流连接器进行检测,从而完成充电传输或大电流转接检测控制,能较好地向负载设备进行供电或充电操作,以及能够及时确定是大电流能否插接到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大电流连接器检测系统,所述连接器检测系统包括大电流连接器以及与大电流连接器连接的负载设备,所述连接器检测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被控部件和外部信号源,所述大电流连接器包括插头、与所述插头相互配合插接的插座以及在所述插座的外壁上设置有插入插座内部的微动开关,所述外部信号源通过微动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的检测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检测输出端与所述被控部件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在所述插座的输入端上连接所述被控部件,所述负载设备的输入端与所述插头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开关底座和按钮插杆,所述开关本体通过开关底座固定在所述插座上,所述按钮插杆的固定端滑动固定在所述开关本体内,所述按钮插杆的自由端部依次插入开关底座和插座与所述插头内壁向紧密接触,在开关底座上固定有插入插座内部的探测头,该探测头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采集输入端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微动开关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检测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信号隔离器,所述信号隔离器为光耦隔离器。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插头包括插头壳本体和金属插接部,该插头壳本体具有一体成型的电源线接入部和绝缘筒插入部,所述金属插接部一体成型贯穿固定在电源线接入部和绝缘筒插入部内,所述金属插接部具有固定连接部和金属插接部,所述固定连接部浇注固定在电源线接入部内,所述金属插接部呈轴向设置在绝缘筒插入部内;所述插座包括插座壳本体、相互连接且一体成型的金属插座筒连接部和电源线接出部,所述金属插座筒连接部与电源线接出部的过度处浇注在插座壳本体内,所述金属插座筒连接部设置在插座壳本体内且与该插座壳本体的内壁所述形成插接腔体,所述开关本体通过开关底座固定在所述插座壳本体上,所述微动开关的按钮插杆依次从开关底座的外壁插入插座壳本体和插接腔体内,所述电源线接出部沿金属插座筒连接部的轴线方向从插座壳本体穿出;所述绝缘筒插入部插入至插座壳本体的内壁与金属插座筒连接部的外壁形成的插接腔体内,所述探测头从开关底座上插入至绝缘筒插入部内且靠近插接腔体的底端处,该探测头的检测端与金属插座筒连接部的外壁紧密接触,所述绝缘筒插入部的外壁向插座壳本体的部外方向推动所述按钮插杆的自由端部,该按钮插杆向外插座壳本体的部外方向弹起,促使绝缘筒插入部的外壁与按钮插杆的自由端部紧密接触,所述金属插接部插接至金属插座筒连接部。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金属插座筒连接部内轴向设置有金属插接芯体,所述金属插接部为金属筒状插接部,该金属插接芯体与所述金属插接部的筒内壁接触连接,所述金属插接部的筒外壁与所述金属插座筒连接部的内壁接触连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金属插接部的筒内壁设置有内卡接限位部,在所述金属插接部的筒外壁设置有外卡接限位部,所述内卡接限位部和外卡接限位部设置在靠近固定连接部一侧,所述内卡接限位部与所述金属插接芯体自由端部的外壁卡接,所述外卡接限位部与所述金属插座筒连接部的内壁卡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靠近所述电源线接出部一侧的插座壳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检测孔,在所述开关底座上设有第二通孔,该第二通孔和检测孔在同一竖直轴线上且与插接腔体连通,在所述检测孔内设置所述探测头,该探测头的固定端在固定在第二通孔内,该探测头的另一端从第二通孔依次插入至检测孔和插接腔体内且与金属插座筒连接部的外壁紧密接触。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靠近电源线接入部一侧的绝缘筒插入部的外壁设置有沿插入方向逐渐降低的阶梯部,在绝缘筒插入部的阶梯部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圈和第二橡胶圈,该第二橡胶圈位于绝缘筒插入部的插入方向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电流连接器检测系统的连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微动开关和探测头插入连接至插座上,用于检测大电流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的插接位置,将被控部件连接至大电流连接器电流输入端后,所述探测头用于检测是否有流过插头和插座内的大电流;绝缘筒插入部与所述微动开关的按钮杆插的自由端部紧密接触;

步骤二:所述控制器分别检测外部信号源触发微动开关所输出的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所述控制器分别根据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确定微动开关是否插接到位,以及采集探测头检测输出流过插头和插座内的大电流信号;所述探测头为温度探测头或电流传感器探测头,所述大电流信号为温度信号或电流感应信号;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分别根据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确定是否输出控制信号至被控部件;或者,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触发信号、第二触发信号和/或大电流信号是否输出控制信号至被控部件。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分别检测外部信号源触发微动开关所输出的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并判断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之间是否存在信号压差,信号压差是否等于零、大于或等于阀值;则判断微动开关为异常或正常。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还分别微动开关输出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差。

综上所述,由于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大电流可以快速地进行插接并完成充电传输或大电流转接检测,并能较好地向负载设备进行供电或充电操作,使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被控部件切断或开启向负载设备进行断电以及供电或充电,很好地保护了负载设备;同时还能够及时确定大电流连接器是否插接到位,插接后稳定可靠,在大电流或高电压的对接时,而且能够快速检测电流通过金属插接部和金属插座筒连接部时的发热现象,而且能快速地将插头能够从插座中脱出,分离插座和插头也比较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发明的一种大电流连接器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图;

图2是发明的微动开关的检测原理图;

图3是发明的插头、插座和微动开关连接的外形结构意图;

图4是发明的插头、插座和微动开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发明的插头、插座和微动开关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发明的微动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发明的开关底座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插头1,插座2,微动开关3,电缆线10,开关本体30,开关底座31,按钮插杆32,螺栓33,电源线接入部101,绝缘筒插入部102,金属插接部103,固定连接部103a,金属插接部103b,内卡接限位部103c,卡接限位部103d,旋紧盖104,第一橡胶圈105,第二橡胶圈106,插座壳本体200,插座盖体200a,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电源线接出部202,插接腔体203,金属插接芯体204,检测孔205,探测头206,调节通道口310,第一调节螺母311,第二调节螺母312;

第一通孔301,金属接触部302,滑槽303,第二通孔304,第三通孔305,绝缘壳体3000,金属触动件3001,第二绝缘凸出部3002,弯折部3003,第一金属触点3004,施力部件3005,金属弧形弹片3006,z形弹片3007,绝缘支撑轴3008,第二金属触点3009,第一绝缘凸出部3020,第一绝缘凸出部30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发明的这些方面。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发发明的根据本发实用新型的一种大电流连接器检测系统,所述连接器检测系统包括大电流连接器以及与大电流连接器连接的负载设备,所述连接器检测系统还包括控制器、被控部件和外部信号源,所述负载设备为需要供电或充电的设备,所述被控部件为限位开关、接触器开关等开关设备,所述外部信号源为交流或直流电电压信号源,所述大电流连接器包括插头1、与所述插头1相互配合插接的插座2以及在所述插座2的外壁上设置有插入插座2内部的微动开关3,所述外部信号源通过微动开关3与所述控制器的检测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检测输出端与所述被控部件的控制输入端连接,在所述插座2的输入端上连接所述被控部件,所述负载设备的输入端与所述插头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动开关3包括开关本体30、开关底座31和按钮插杆32,所述开关本体30通过开关底座31固定在所述插座2上,所述按钮插杆32的固定端滑动固定在所述开关本体30内,所述按钮插杆32的自由端部依次插入开关底座31和插座2与所述插头1内壁向紧密接触,在开关底座31上固定有插入插座2内部的探测头206,该探测头206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采集输入端连接;在微动开关3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检测输入端之间还连接有信号隔离器;所述探测头206为温度探测头或电流传感器探测头,用于采集流经大电流连接器的大电流信号,所述大电流信号为温度信号或电流感应信号。

在本发明中,图3、图4和图5所示,所述插头1包括插头壳本体100和金属插接部103,该插头壳本体100具有一体成型的电源线接入部101和绝缘筒插入部102,所述金属插接部103一体成型贯穿固定在电源线接入部101和绝缘筒插入部102内,所述金属插接部103具有固定连接部103a和金属插接部103b,所述固定连接部103a浇注固定在电源线接入部101内,所述金属插接部103b呈轴向设置在绝缘筒插入部102内;所述插座2包括插座壳本体200、相互连接且一体成型的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和电源线接出部202,所述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与电源线接出部202的过度处浇注在插座壳本体200内,所述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设置在插座壳本体200内且与该插座壳本体200的内壁所述形成插接腔体203,所述开关本体30通过开关底座31固定在所述插座壳本体200上,所述微动开关3的按钮插杆32依次从开关底座31的外壁插入插座壳本体200和插接腔体203内,所述电源线接出部202沿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的轴线方向从插座壳本体200穿出;所述绝缘筒插入部102插入至插座壳本体200的内壁与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的外壁形成的插接腔体203内,所述温度探测头206从开关底座31上插入至绝缘筒插入部102内且靠近插接腔体203的底端处,该温度探测头206的检测端与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的外壁紧密接触,所述绝缘筒插入部102的外壁向插座壳本体200的部外方向推动所述按钮插杆32的自由端部,该按钮插杆32向外插座壳本体200的部外方向弹起,促使绝缘筒插入部102的外壁与按钮插杆32的自由端部紧密接触,所述金属插接部103b插接至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内。

在发明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内轴向设置有金属插接芯体204,所述金属插接部103b为金属筒状插接部,该金属插接芯体204与所述金属插接部103b的筒内壁接触连接,所述金属插接部103b的筒外壁与所述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的内壁接触连接,使金属插接部103b的内外筒壁都能与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内壁和外壁进行接触连接,从而提升了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与金属插接部103b之间接触的面积,并保持良好接触,改善了大电流连接的安全性,在所述金属插接部103b的筒内壁设置有内卡接限位部103c,在所述金属插接部103b的筒外壁设置有外卡接限位部103d,所述内卡接限位部103c和外卡接限位部103d设置在靠近固定连接部103a一侧,所述内卡接限位部103c与所述金属插接芯体204自由端部的外壁卡接,所述外卡接限位部103d与所述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的内壁卡接;当金属插接部103b是能够插入到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内部相应的卡接位置,从而可以清楚的知道插接的插头2是否插接到位,使插接的插头2能安全紧固地插接在插座1内的插接腔体203与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内,绝缘筒插入部102和金属插接部103b能稳固地插接在插座壳本体200的插接腔体203,并与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保持良好接触,改善了大电流连接器插接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所述绝缘筒插入部102向插座壳本体200内插入时,按钮杆插32的自由端部伸入至插接腔体203,绝缘筒插入部102的外壁将与按钮插杆32的自由端部紧密接触。

在发明中,如图5所示,在所述插座壳本体200的插口部还设置有插座盖体200a,该插座盖体200a的一侧与插座壳本体200的插口部一侧铰接,所述插座盖体200a的另一侧与插座壳本体200的插口部另一侧卡接;在插座盖体200a内可设置密封圈,在插座壳本体200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胶垫,当插座盖体200a与插座壳本体200盖合时,插座盖体200a内的密封圈与插座壳本体200的开口边缘的密封胶垫相互密封接触,从而使插座壳本体200在不进行充电转接或电缆传输转接时,将其插座盖体200a盖合在插座壳本体200上以防漏水或发生触电;在发明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靠近电源线接入部101一侧的绝缘筒插入部102的外壁设置有沿插入方向逐渐降低的阶梯部,在绝缘筒插入部102的阶梯部上设置有第一橡胶圈105和第二橡胶圈106,该第二橡胶圈106位于绝缘筒插入部102的插入方向一侧,当绝缘筒插入部102插接入插座壳本体200内时,第一橡胶圈105将与所述插座壳本体200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胶垫进行紧密接触,第二橡胶圈106与所述插座壳本体200的内壁紧密接触,从而防止插接操作时,触摸到插座壳本体200内部的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也防止在插接连接时,雨水从插座壳本体200的开口部渗透入插座壳本体200的内部。

在发明中,如图4和图6和图7所示,在开关底座31的侧壁上设置有垂直于按钮杆插32方向的调节通道口310,该调节通道口310的开口方向与插座壳本体200和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呈空间垂直,在调节通道310口内设置有与按钮杆插32进行螺纹套接的第一调节螺母311,而在按钮杆插32的固定部(开关底座31的外壁一侧)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312,在靠近所述电源线接出部202一侧的插座壳本体200的外壁上设置有检测孔205,在开关底座31上设置有与调节通道口310平行的第二通孔304和至少一个第三通孔305,在第二通孔304内设置有穿入插座2内部的温度探测头206,在第三通孔305(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栓33,该第三通孔305穿过开关底座31上的螺纹孔305固定在所述插座壳本体200上,从而将开关底座31通过螺栓33固定在所述插座壳本体200上;所述第二通孔304和检测孔205在同一竖直轴线上且与插接腔体203连通,在所述检测孔205内设置所述温度探测头206,该温度探测头206的固定端在固定在第二通孔304内,该温度探测头206的另一端从第二通孔304依次插入至检测孔205和插接腔体203内且与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的外壁紧密接触,所述温度探测头206与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外壁接触从而检测连接器连接通电后,在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流过的电流而导致其发热的现象。当微动开关3插入安装在所述插座2上时,将第一调节螺母311放置在调节通道口310内,开关本体30上的按钮杆插32从开关底座31插入调节通道口310并拧入第一调节螺母311,按钮杆插32穿出开关底座31后,再使按钮杆插32的自由端部从插座壳本体200的外壁穿入至插接腔体203内,此时可使用螺栓33将开关底座31固定在所述插座壳本体200上,然后将所述绝缘筒插入部102和金属插接部103插入至插座壳本体200内,绝缘筒插入部102与所述按钮杆插32的自由端部紧密接触,所述绝缘筒插入部102的外壁将推动所述按钮插杆32向插座壳本体200的外部方向运动,而使按钮插杆32驱动开关本体30内部设置的触点而闭合,从而可通过微动开关3检测绝缘筒插入部102是否插接到插座壳本体200内相应的位置,插接调整好位置后,分别向插座壳本体200一侧拧动第一调节螺母311使第一调节螺母311拧紧固定在调节通道口310内(且靠近插座壳本体200一侧的内壁上),并同时向开关本体30一侧调节第二调节螺母312,使第二调节螺母312紧固在开关本体30的外壁上,从而将按钮插杆32通过开关底座31固定在所述插座壳本体200上,在让大电流经过发明的大电流连接器时,金属插接部103b和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将产生热量,该热量会使整个大电流连接器的温度升高,由于温度探测头206与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接触,而热量将通过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的表面传导到温度探测头206,能够准确快速地测量到大电流连接器的温度,从而方便安装和检测电流通过所述金属插接部103b和金属插座筒连接部201时的发热现象。

在发明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按钮插杆32分别滑动设置在开关本体300和开关底座301内,在开关底座31上设置有由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301,所述按钮插杆32的固定端部设置在开关本体30内,该按钮插杆32的自由端部从所述开关本体30内向下竖直伸出,且按钮插杆32从第一通孔301的一端外部贯穿伸出至另一端外部,所述按钮插杆32的自由端部从第一通孔301穿出后再插入所述插座2内部,从而与插入插座2内的插头1的外壁进行接触,在按钮插杆32的自由端部上转动或滚动设置有金属接触部302,在第一通孔301的内侧壁上且沿孔轴线方向设置有一对呈中心对称的滑槽303,所述金属接触部302沿该滑槽303贯穿伸出第一通孔301的外部,所述金属接触部302沿第一通孔301内壁上的滑槽303伸入至插座2与所述插头1的外壁接触,所金属接触部302为金属滚轮或金属滚球,在所述第一通孔301的上端外部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母312,该第二调节螺母312螺纹连接在开关本体30外壁与开关底座31外壁之间的按钮插杆32外壁上,按钮插杆32从所述开关底座31内的第一通孔301穿出并与插入插座2内的插头1接触稳固后,调节第一调节螺母311下拧紧在调节通道310的下内壁上,然后调节第二调节螺母312向上拧紧在开关本体30的下表面外壁上,从而将按钮插杆32进行定位在所述开关底座31上,以防止按钮插杆32在开关本体30内部的接触分离;所述温度探测头206沿第二通孔304和和检测孔205向下穿出后再插入插座2内部,从而使温度探测头206与插座2内部的导体进行接触,以检测插座2内部的导体流过大电流后的发热温度,而在第三通孔305设置了螺栓33,所述开关底座31可通过螺栓33与所述插座2的外壁固定连接时,所述开关底座31具有一倾斜截面或阶梯状截面,所述第二通孔304和第三通孔305呈竖直设置在开关底座31的倾斜截面或阶梯状截面上,可将开关底座31通过螺栓33快速方便地固定在插座2上。

在发明中,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开关本体30包括绝缘壳体3000、第一金属引脚nc(第一输出端nc)、第二金属引脚com(第二输出端com)、第三金属引脚no(第三输出端no)和金属触动件3001,所述第一金属引脚nc的下端、第二金属引脚com的下端和第三金属引脚no的下端分别浇注固定在所述绝缘壳体3000内,所述第一金属引脚nc的上端、第二金属引脚com的上端和第三金属引脚no的上端分别平行向上竖直伸出至绝缘壳体3000的外部,所述金属触动件3001横向设置在绝缘壳体3000内,金属触动件3001为金属片或金属杆,所述按钮插杆32的固定端部设置在第二金属引脚com与第三金属引脚no之间的绝缘壳体3000的内部,且该按钮插杆32的固定端部位于金属触动件3001的下方;所述金属触动件3001的右端与所述第二金属引脚com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金属触动件3001被驱动或者复位进而使其左端与所述第一金属引脚nc的下端接触或分开,正常状况下,金属触动件3001的左端与第一金属引脚nc的下端为常接触状态,所述金属触动件3001被驱动或者复位进而使其上表面中间与所述第三金属引脚no的下端接触或分开,所述按钮插杆32的固定端向上滑动或向下滑动与金属触动件3001的下表面接触或分开;在按钮插杆32的固定端设置有第一绝缘凸出部3020,在第一绝缘凸出部3020的正上方的金属触动件3001下表面对应设置有第二绝缘凸出部3002,按钮插杆32向上滑动时时第一绝缘凸出部3020与第二绝缘凸出部3002接触,而将推动金属触动件3001向上作微小的移动,所述第一金属引脚nc的下端设置有向右弯曲的弯折部3003,在弯折部3003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金属触点3004,所述金属触动件3001的左端下表面与弯折部3003上表面的第一金属触点3004接触或分开;当按钮插杆302插入插座2内且与插入插座2的插头1的外壁接触后,使按钮插杆302向上滑动,此时按钮插杆302的固定端部上设置的第一绝缘凸出部3020与金属触动件3001下表面对应设置的第二绝缘凸出部3002进行接触,从而驱动金属触动件3001向上作微小转动,此时,金属触动件3001的右端沿第二金属引脚com的下端向上转动,而且促使金属触动件3001的左端与第一金属引脚nc的下端分开而断电,金属触动件3001的中间位置的第二金属触点3009将与第三金属引脚no的下端接触而导通,使导电信号由第二金属引脚com经过第三金属引脚no流出。在发明中,如图2、图4和5所示,由于微动开关3外部的控制器连接在微动开关3的第一输出端nc与第二输出端com之间且为常闭连接,第三输出端no与第二输出端com之间为常开,推动所述按钮插杆32向插座壳本体200的外部方向运动时,而按钮插杆32驱动开关本体30内部设置的触点而闭合,使连接在微动开关3的第二输出端com与第三输出端no闭合而形成新的回路,为此,在微动开关3的第一输出端nc(第一金属引脚nc)与第二输出端com(第二金属引脚com)之间连接控制器与外部信号源,且为常闭连接,外部信号源经过微动开关3的常闭点(第二金属引脚com与第一金属引脚nc与之间)送入控制器(单片机),从而检测微动开关3是否闭合,第三输出端no(第三金属引脚no)与第二输出端com(第二金属引脚com)之间为常开状态,当推动所述按钮插杆32向插座壳本体200的外部方向运动时,而按钮插杆32驱动开关本体30内部设置的常开触点而闭合,此时,外部信号源输出的信号经过微动开关3的常开点(第二金属引脚com与第三金属引脚no之间)送入控制器(单片机)内,从而检测微动开关3是否闭合,以便判定插头1和插座2是否插接到位,此时,会使连接在微动开关3的第三输出端no与第二输出端com闭合而形成新的回路,所述钮插杆32驱动开关本体30内部设置的触点闭合后,从而通过控制器完成了插座2与插头1之间相互配合插接检测,控制器(单片机)从而输出控制信号至被控部件通电而进入工作状态,此时控制器(单片机)可以对负载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在发明中,如图6所示,在所述金属触动件3001的左端上方设置有向施力的施力部件3005,该施力部件3005为弹簧,所述金属触动件3001的左端在施力部件3005驱动下与所述弯折部3003上表面的第一金属触点3004接触,弹簧的下端在弹力的作用下,使金属触动件3001的左端与弯折部3003上表面的第一金属触点3004实现紧密接触;在所述第二金属引脚com的下端左侧部与靠近所述金属触动件3001的左端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弧形过度的金属弧形弹片3006,此时,金属弧形弹片3006对金属触动件3001进行挤压而与金属触动件3001作进一步紧密接触,在靠近所述金属触动件3001的左端下方设置有z形弹片3007和一对绝缘支撑轴3008,该z形弹片3007的一端设置在绝缘支撑轴3008上,该z形弹片3007的另一端设置在位于第二金属引脚com的下端左侧的金属触动件3001的下表面,z形弹片3007的一端环绕在该对对绝缘支撑轴3008上,其z形弹片3007的另一端抵触在所述金属触动件3001的下表面,使金属触动件3001与第一金属引脚nc、第二金属引脚com、第三金属引脚no之间相互形成紧密接触或稳定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大电流连接器检测系统的连接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微动开关3和探测头206插入连接至插座2上,用于检测大电流连接器的插头1与插座2的插接位置,将被控部件连接至大电流连接器电流输入端后,所述探测头206用于检测是否有流过插头1和插座2内的大电流;所述绝缘筒插入部102插入插座壳本体200内的插接腔体203时,所述微动开关3的按钮杆插32自由端部上设置的金属接触部302将与绝缘筒插入部102的外壁紧密滚动接触,推动开关本体30内的常开触点闭合,从而判断插头1是否插接至插座2规定的位置;

步骤二:所述控制器分别检测外部信号源触发微动开关3所输出的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所述控制器分别根据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确定微动开关3是否插接到位,以及采集探测头206检测输出流过插头1和插座2内的大电流信号;所述探测头206为温度探测头,所述大电流信号为温度信号;所述开关本体30内的常闭触点闭合时,所述微动开关3将输出第一触发信号,也就是说,此时的外部信号源通过微动开关3的第二输出端com(第二金属引脚com)、第一输出端nc(第一金属引脚nc)向控制器输出第一触发信号,所述开关本体30内的常开触点闭合时,所述微动开关3从而输出第二触发信号,也就是说,此时的外部信号源通过微动开关3的第二输出端com(第二金属引脚com)、第三输出端no(第三金属引脚no)向控制器输出第二触发信号;所述控制器分别检测外部信号源触发微动开关3所输出的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时,并判断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之间是否存在信号压差,信号压差是否等于零、大于或等于阀值;则判断微动开关3为异常或正常,常闭端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输出端nc输出的第一触发信号为高电平,第三输出端no输出的第二触发信号为低电平,或者常闭端处于断开状态时以及常开端处于闭合状态,第一输出端nc输出的第一触发信号为低电平,第三输出端no输出的第二触发信号为高电平,此时两者情况,两者的信号差为1,则大于或者等于阈值,则说明微动开关3触发正常,反之,若第一输出端nc输出的第一触发信号与第三输出端no输出的第二触发信号同时为高电平或同时为低电平,两者之间的信号差为0,则微动开关3触发异常;无论微动开关3触发正常或异常,所述控制器还分别检测探测头206输出第一触发信号至少经过一级信号隔离器进行延时处理,所述第二触发信号至少经过两级信号隔离器,所述第二触发信号至少为第一触发信号级数整数倍(大于1的整数倍),所述控制器还分别微动开关3输出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之间的时间差,以防止外部信号干扰,或接触异常,从而避免控制器产生误判,影响供电或充电控制;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分别根据第一触发信号和第二触发信号确定是否输出控制信号至被控部件;若插头1是否插接至插座2规定的位置时,微动开关3的按钮杆插32自由端部上设置的金属接触部302将与绝缘筒插入部102的外壁接触,从而使外部信号源通过微动开关3触发第二触发信号送入至控制器,说明微动开关3接触良好,插头1与插座2插接接触良好,所述控制器则可输出控制信号至被控部件动作而接通闭合使其接通输入插座2的大电流,大电流流经插头1向负载设备进行供电或充电;或者,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触发信号、第二触发信号和/或大电流信号是否输出控制信号至被控部件;所述控制器则可输出控制信号至被控部件使其接通输入插座2的大电流,大电流流经插头1向负载设备进行供电或充电过程中,所述微动开关3与插座2接触异常,或者插头1与插座2异常以及供电或充电过程异常时,探测头206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或电流感应信号过大,从而使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被控部件切断停止向负载设备进行供电或充电,本发明从而很好地保护了负载设备,并能较好地向负载设备进行供电或充电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