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酮密封胶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0833发布日期:2020-11-25 14:3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酮密封胶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酮密封胶试验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硅酮密封胶试验机。



背景技术:

硅酮密封胶是一种类似软膏,一旦接触空气中的水分就会固化成一种坚韧的橡胶类固体的材料。硅酮玻璃胶的粘接力强,拉伸强度大,同时又具有耐候性、抗振性,和防潮、抗臭气和适应冷热变化大的特点。加之其较广泛的适用性,能实现大多数建材产品之间的粘合,因此应用价值非常大。硅酮玻璃胶由其不会因自身的重量而流动,所以可以用于过顶或侧壁的接缝而不发生下陷,塌落或流走。它主要用于干洁的金属、玻璃,大多数不含油脂的木材、硅酮树脂、加硫硅橡胶、陶瓷、天然及合成纤维,以及许多油漆塑料表面的粘接。质量好的硅酮玻璃胶在摄氏零度以下使用。

硅酮密封胶在生产后需要对其进行试验,对其粘合强度进行测试,从而需要使用硅酮密封胶试验机来完成。

但是,现有的硅酮密封胶试验机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的硅酮密封胶试验机,试验方式单一,无法根据不同情况对硅酮密封胶进行试验。

2、现有的硅酮密封胶试验机,使用不便,清理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酮密封胶试验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硅酮密封胶试验机,试验方式单一,无法根据不同情况对硅酮密封胶进行试验,现有的硅酮密封胶试验机,使用不便,清理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酮密封胶试验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焊接有试验盒,所述试验盒顶端螺栓安装有顶盖,所述试验盒内部一端螺栓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一端螺栓安装有一号粘黏试验块,所述试验盒内部螺栓安装有拉力测试仪,所述拉力测试仪拉力杆一端螺栓安装有二号粘黏试验块,所述二号粘黏试验块位于一号粘黏试验块一侧,所述试验盒一侧螺栓安装有机盒,所述机盒表面螺栓安装有拉力测试仪显示控制板,所述拉力测试仪显示控制板与拉力测试仪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盖表面开设有注胶槽,所述注胶槽内部底端螺栓安装有灌胶头,所述灌胶头排胶口位于二号粘黏试验块和一号粘黏试验块之间,通过顶盖表面开设的注胶槽,方便将装有硅酮密封胶的罐体放入注胶槽内,通过注胶槽内部底端螺栓安装的灌胶头,将胶液均匀挤入二号粘黏试验块和一号粘黏试验块之间,完成硅酮密封胶涂抹上胶操作。

优选的,所述底座表面滑扣安装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位于二号粘黏试验块和一号粘黏试验块正下方,所述收纳盒内部底端垫扣安装有水硅油胶垫,通过底座表面滑扣安装的收纳盒,便利于收纳在涂胶过程试验过程中滴落的胶液,避免胶液污染设备的情况发生,同时收纳盒内部底端垫扣安装的水硅油胶垫,可有效避免滴入收纳盒内的胶液凝固粘连在收纳盒内部底端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试验盒内部螺栓安装有电子冷凝器和电加热棒,所述试验盒内壁表面镶嵌有温度计,通过试验盒内部螺栓安装的电子冷凝器和电加热棒,可对试验盒内部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模拟不同温度环境下硅酮密封胶的粘合强度,通过试验盒内壁表面镶嵌的温度计,便利于观测试验盒内部温度,从而记录不同温度下硅酮密封胶的试验结果。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镶嵌有蓄水罐,且蓄水罐进水口位于底座顶端,所述底座内部镶嵌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进液口与蓄水罐之间相互连通,所述雾化器顶端旋转连通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位于试验盒内部,通过底座内部镶嵌的蓄水罐,可存储液体,通过底座内部镶嵌的雾化器,将液体进行雾化,将雾化液汽通过雾化喷头喷入试验盒内部,从而模拟潮湿环境,以便对硅酮密封胶进行试验。

优选的,所述一号粘黏试验块内部螺栓安装有电加热片,通过一号粘黏试验块内部螺栓安装的电加热片,可对一号粘黏试验块进行加热,从而以便于消除试验后粘黏在一号粘黏试验块表面的胶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硅酮密封胶试验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顶盖表面开设的注胶槽,方便将装有硅酮密封胶的罐体放入注胶槽内,通过注胶槽内部底端螺栓安装的灌胶头,将胶液均匀挤入二号粘黏试验块和一号粘黏试验块之间,完成硅酮密封胶涂抹上胶操作。

(2)本实用新型通过底座表面滑扣安装的收纳盒,便利于收纳在涂胶过程试验过程中滴落的胶液,避免胶液污染设备的情况发生,同时收纳盒内部底端垫扣安装的水硅油胶垫,可有效避免滴入收纳盒内的胶液凝固粘连在收纳盒内部底端的情况发生。

(3)本实用新型通过试验盒内部螺栓安装的电子冷凝器和电加热棒,可对试验盒内部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模拟不同温度环境下硅酮密封胶的粘合强度,通过试验盒内壁表面镶嵌的温度计,便利于观测试验盒内部温度,从而记录不同温度下硅酮密封胶的试验结果,通过底座内部镶嵌的蓄水罐,可存储液体,通过底座内部镶嵌的雾化器,将液体进行雾化,将雾化液汽通过雾化喷头喷入试验盒内部,从而模拟潮湿环境,以便对硅酮密封胶进行试验,通过一号粘黏试验块内部螺栓安装的电加热片,可对一号粘黏试验块进行加热,从而以便于消除试验后粘黏在一号粘黏试验块表面的胶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号粘黏试验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试验盒;3、顶盖;4、定位杆;5、一号粘黏试验块;6、拉力测试仪;7、二号粘黏试验块;8、机盒;9、拉力测试仪显示控制板;10、电子冷凝器;11、电加热棒;12、温度计;13、注胶槽;14、定位杆;15、收纳盒;16、电加热片;17、水硅油胶垫;18、雾化器;19、蓄水罐;20、雾化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硅酮密封胶试验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焊接有试验盒2,所述试验盒2顶端螺栓安装有顶盖3,所述试验盒2内部一端螺栓安装有定位杆4,所述定位杆4一端螺栓安装有一号粘黏试验块5,所述试验盒2内部螺栓安装有拉力测试仪6,所述拉力测试仪6拉力杆一端螺栓安装有二号粘黏试验块7,所述二号粘黏试验块7位于一号粘黏试验块5一侧,所述试验盒2一侧螺栓安装有机盒8,所述机盒8表面螺栓安装有拉力测试仪显示控制板9,所述拉力测试仪显示控制板9与拉力测试仪6电性连接。

所述顶盖3表面开设有注胶槽13,所述注胶槽13内部底端螺栓安装有灌胶头14,所述灌胶头14排胶口位于二号粘黏试验块7和一号粘黏试验块5之间,通过顶盖3表面开设的注胶槽13,方便将装有硅酮密封胶的罐体放入注胶槽13内,通过注胶槽13内部底端螺栓安装的灌胶头14,将胶液均匀挤入二号粘黏试验块7和一号粘黏试验块5之间,完成硅酮密封胶涂抹上胶操作。

所述底座1表面滑扣安装有收纳盒15,所述收纳盒15位于二号粘黏试验块7和一号粘黏试验块5正下方,所述收纳盒15内部底端垫扣安装有水硅油胶垫17,通过底座1表面滑扣安装的收纳盒15,便利于收纳在涂胶过程试验过程中滴落的胶液,避免胶液污染设备的情况发生,同时收纳盒15内部底端垫扣安装的水硅油胶垫17,可有效避免滴入收纳盒15内的胶液凝固粘连在收纳盒15内部底端的情况发生。

所述试验盒2内部螺栓安装有电子冷凝器10和电加热棒11,所述试验盒2内壁表面镶嵌有温度计12,通过试验盒2内部螺栓安装的电子冷凝器10和电加热棒11,可对试验盒2内部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模拟不同温度环境下硅酮密封胶的粘合强度,通过试验盒2内壁表面镶嵌的温度计12,便利于观测试验盒2内部温度,从而记录不同温度下硅酮密封胶的试验结果。

所述底座1内部镶嵌有蓄水罐19,且蓄水罐19进水口位于底座1顶端,所述底座1内部镶嵌有雾化器18,所述雾化器18进液口与蓄水罐19之间相互连通,所述雾化器18顶端旋转连通有雾化喷头20,所述雾化喷头20位于试验盒2内部,通过底座1内部镶嵌的蓄水罐19,可存储液体,通过底座1内部镶嵌的雾化器18,将液体进行雾化,将雾化液汽通过雾化喷头20喷入试验盒2内部,从而模拟潮湿环境,以便对硅酮密封胶进行试验。

所述一号粘黏试验块5内部螺栓安装有电加热片16,通过一号粘黏试验块5内部螺栓安装的电加热片16,可对一号粘黏试验块5进行加热,从而以便于消除试验后粘黏在一号粘黏试验块5表面的胶体。

需要说明的是,一种硅酮密封胶试验机,在工作时,将装有硅酮密封胶的罐体放入注胶槽13内,通过注胶槽13内部底端螺栓安装的灌胶头14,将胶液均匀挤入二号粘黏试验块7和一号粘黏试验块5之间,完成硅酮密封胶涂抹上胶操作,根据试验需求,通过试验盒2内部螺栓安装的电子冷凝器10和电加热棒11,可对试验盒2内部温度进行调节,从而模拟不同温度环境下硅酮密封胶的粘合强度,通过试验盒2内壁表面镶嵌的温度计12,便利于观测试验盒2内部温度,从而记录不同温度下硅酮密封胶的试验结果,通过底座1内部镶嵌的蓄水罐19,可存储液体,通过底座1内部镶嵌的雾化器18,将液体进行雾化,将雾化液汽通过雾化喷头20喷入试验盒2内部,从而模拟潮湿环境,以便对硅酮密封胶进行试验,通过拉力测试仪6拉动二号粘黏试验块7移动,从而对硅酮密封胶的粘黏强度进行拉力测试,将试验信息通过机盒8表面螺栓安装的拉力测试仪显示控制板9进行展示,当完成试验后,通过一号粘黏试验块5内部螺栓安装的电加热片16,可对一号粘黏试验块5进行加热,从而以便于消除试验后粘黏在一号粘黏试验块5表面的胶体,通过底座1表面滑扣安装的收纳盒15,便利于收纳在涂胶过程试验过程中滴落的胶液,避免胶液污染设备的情况发生,同时收纳盒15内部底端垫扣安装的水硅油胶垫17,可有效避免滴入收纳盒15内的胶液凝固粘连在收纳盒15内部底端的情况发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