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探仪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7480发布日期:2020-12-22 10:4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探仪防护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海洋仪器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鱼探仪防护罩。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上应用声纳技术进行鱼类资源评估的应用研究己经比较普遍,鱼探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鱼探仪利用作为信息载体的声波,在海洋中形成声场的时空结构,成为近代水声学的基础研究内容,而提取海洋中声场信息的时空结构是我们用来进行水下探测、识别、通讯及环境监测等的手段,例如远距离目标探测海洋资源开发及鱼群探测等。不言而喻,这些对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使用时,鱼探仪探头十分脆弱,在船体运行时,难以承受巨大的水流阻力,但是目前还没有专用防护罩对其加以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鱼探仪防护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鱼探仪防护罩,其通过迎流部和导流部的配合,为鱼探仪提供防护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探仪防护罩,其为:壳体包括迎流部和导流部,所述迎流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所述迎流部具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坡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鱼探仪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迎流部和所述导流部的前端均为圆弧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鱼探仪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流部的后端边缘设置于所述迎流部的边缘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鱼探仪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蓄能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鱼探仪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迎流部设有进水孔、出水孔和第一容置空间,所述蓄能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进水孔与所述出水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鱼探仪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水孔设置于所述坡面上,远离于所述坡面的延长线与水平线形成的夹角处,所述出水孔设置于所述迎流部后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鱼探仪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蓄能单元包括发电部和蓄电部,所述发电部和所述蓄电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鱼探仪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发电部设置于所述进水孔处,所述蓄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鱼探仪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发电部为涡轮机,所述蓄电部为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鱼探仪防护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贯穿所述迎流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迎流部和导流部的配合能够很好地为鱼探仪探头进行水体分流,减少水花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可在进行鱼探仪探测的同时收集、存储能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鱼探仪防护罩第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鱼探仪防护罩第二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鱼探仪防护罩第二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鱼探仪防护罩第二个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鱼探仪防护罩第二个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为电连接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鱼探仪防护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一种鱼探仪防护罩包括壳体100包括迎流部101与导流部102连接,迎流部101具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坡面101a。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为硬质壳体100,为鱼探仪进行水体导流和探头防护,分为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两者的前端均为圆弧状,从而避免激起过大的水花,降低对探测的影响,优选的,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的前端为固定连接,如当壳体100为金属材质时,可将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的前端焊接在一起;较好的,迎流部101具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坡面101a,用于承接逆向而来的水流,坡面101a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有助于减少分流时的阻力,较佳的,坡面101a的延长线与水平线形成的夹角在20°~75°之间,从而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避免水流与坡面101a过度撞击产生水花,该夹角为30°~60°时更优。

进一步的,导流部102的后端边缘设置于迎流部101的后端边缘线以内,保证导流部102的后端向后至迎流部101后端的区域形成容置空间,用于放置鱼探仪探头,此时,导流部102和迎流部101在探头的前部、上部和后部形成壁垒,共同起到对探头的防护作用。较好的,在允许的条件下,迎流部101的后端应尽力延长,为探头形成较大的保护空间。另外,导流部102可以参照迎流部102的样子,也设置相应坡面,加强对水流的导流作用,降低在行进过程中水流直接施加到探头上的阻力;由于导流部102后端承接鱼探仪探头,作为优选,导流部102后端边缘可以制作成与探头边缘想同的形状,如圆弧状等,使探头能够以嵌入的方式置于导流部102后部,并与其紧贴,加强对探头的固定、夹紧作用。为了保险,可以在壳体100的适当部位通过螺栓、螺母、轧带等方式对探头进行禁固。

在使用鱼探仪进行探测前,先将探头固定于本装置导流部102后部,再放置船舶底部,此时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的前端指向船舶前进的方向,船舶将按照预定的路线和速度行驶即开始进行监测。

实施例2

参照图2~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蓄能式探头防护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还包括蓄能单元200,与壳体100连接,起到的是能源转化和收集的作用。

具体的,如图1,一种蓄能式探头防护罩包括壳体100包括迎流部101与导流部102连接,迎流部101具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坡面101a。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为硬质壳体100,为监测探头如鱼探仪探头进行水体导流和探头防护,分为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两者的前端均为圆弧状,从而避免激起过大的水花,降低对探测的影响,优选的,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的前端为固定连接,如当壳体100为金属材质时,可将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的前端焊接在一起;较好的,迎流部101具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坡面101a,用于承接逆向而来的水流,坡面101a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有助于减少分流时的阻力,较佳的,坡面101a的延长线与水平线形成的夹角在20°~75°之间,从而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避免水流与坡面101a过度撞击产生水花,该夹角为30°~60°

时更优。

蓄能单元200设置于迎流部101内的第一容置空间m内,保证蓄能单元200的部分结构与不接触水体。具体的,蓄能单元200包括发电部201和蓄电部202,发电部201和蓄电部202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发电部201为涡轮机,蓄电部202为蓄电池。发电部201和蓄电部202通过电连接实现配合,如通过铜箔或导线等进行电连接,从而将电信号进行传输、蓄存。较好的,蓄电部202置于第一容置空间m内,保证其不与水体接触。发电部201设置于迎流部101前部,在监测时,利用水流实现发电,将水体动能转化为电能。

在实际使用时,先将探头固定于本装置导流部102后部,同时确定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的前端指向船舶前进的方向,放置船舶底部,进行监测。在前进时,水体被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分流,部分水流沿着坡面101a方向流动,其中一部分进入迎流部101前部的发电部201,高速水流穿过涡轮机从而将水体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将电信号进一步传送至蓄能部,实现能量的存储。

野外监测时,需要借助许多探头进行数据采集,而大多数探头都需要额外配备电池,如鱼探仪、ysi探测器等,这就要求野外监测时要准备多种材料,尤其是海洋监测,动辄出海时间长达半年甚至更久。因此,将监测过程中能源进行收集是非常有意义的。

实施例3

参照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迎流部101还设有进水孔101b、出水孔101c,进水孔101b与出水孔101c之间呈连通状态。

具体的,如图1,一种蓄能式鱼探仪防护罩包括壳体100包括迎流部101与导流部102连接,迎流部101具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坡面101a。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为硬质壳体100,为鱼探仪进行水体导流和探头防护,分为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两者的前端均为圆弧状,从而避免激起过大的水花,降低对探测的影响,优选的,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的前端为固定连接,如当壳体100为金属材质时,可将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的前端焊接在一起;较好的,迎流部101具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坡面101a,用于承接逆向而来的水流,坡面101a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有助于减少分流时的阻力,较佳的,坡面101a的延长线与水平线形成的夹角在20°~75°之间,从而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避免水流与坡面101a过度撞击产生水花,该夹角为30°~60°时更优。

迎流部101还设有进水孔101b、出水孔101c,进水孔101b与出水孔101c之间呈连通状态,使监测时,水流可以通过进水孔101b进入迎流部101,再通过出水孔101c流出。较好的,发电部201设置于进水孔101b处,充分利用分流获得的高速水流进行发电。较佳的,进水孔101b和出水孔101c的连通区域于第一容置空间m相隔,保证第一容置空间m内的蓄电部202不接触水体。

进一步的,进水孔101b设置于坡面101a上,远离于坡面101a的延长线与水平线形成的夹角处,使得水流在较高流速的情况下流入进水孔101b,的出水孔101c设置于迎流部101后端,使流出的水向后流动且远离监测探头,降低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发电部201为叶片涡轮机、无叶片涡轮、边界层涡轮机、凝聚型涡轮机、或普朗特层涡轮机、多碟式离心泵等。利用水流流体的边界层效应,水流流体受黏滞力影响,会在迎流部101壁体或者其它物体边缘形成一层很薄的边界层,在边界层内,固定表面的流速为0,离表面越远速度越大。利用这个效应就可以让高速运动的水流带动发电部201内的圆盘转动,实现发电。

实施例4

参照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还包括支撑单元300,支撑单元300贯穿迎流部101与导流部102连接。具体的,如图1,一种蓄能式鱼探仪防护罩包括壳体100包括迎流部101与导流部102连接,迎流部101具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坡面101a。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为硬质壳体100,为鱼探仪进行水体导流和探头防护,分为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两者的前端均为圆弧状,从而避免激起过大的水花,降低对探测的影响,优选的,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的前端为固定连接,如当壳体100为金属材质时,可将迎流部101和导流部102的前端焊接在一起;较好的,迎流部101具有倾斜于水平面的坡面101a,用于承接逆向而来的水流,坡面101a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有助于减少分流时的阻力,较佳的,坡面101a的延长线与水平线形成的夹角在20°~75°之间,从而改变水流的流动方向,避免水流与坡面101a过度撞击产生水花,该夹角为30°~60°时更优。

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还包括支撑单元300,支撑单元300贯穿迎流部101与导流部102连接,为防护罩提供支撑、把握部位。较好的,支撑单元300与导流部102后端连接,进一步加强对鱼探仪的紧固、夹持作用。较佳的,支撑单元300为边缘加厚、中部空心的杆状,便于鱼探仪的线缆从中部穿过,起到收纳、保护的作用。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