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7595发布日期:2021-01-08 11:1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变换光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背景技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技术具备可测量谱带宽、光谱分辨率高、信噪比高、扫描速度快等特点,具备对多组分气体进行实时、在线、连续和无人值守的监测能力。当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监测技术大多通过地面固定站点,监测工业园区上风口、下风口的固定污染源vocs(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监测,反演算出工业园区的排放通量情况。

随着工业园区规模扩大、爆炸火灾泄露等突发大气污染事故频发,固定地面站点监测在定位排放源方面有所局限。为应对化工园区突发事故应急中,对复杂、动态变化环境条件下的污染物快速、精准识别的迫切需求,适应事故现场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使用要求,安光所ftir课题组着手开发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监测系统,以快速获取事故区域的污染物扩散趋势等情况。车载开放光路面源排放监测系统具备快速灵活的优势,可以对多种污染气体排放进行非接触式、快速自动测量。将载有主机的监测车与阵列角反射镜在较短时间内置于事故现场的两侧,可以快速获取事故现场的污染气体排放情况。另外,该监测设备在化工园区局部高密度污染面源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巡检、厂区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性监测、突发事故中厂区周界有毒有害气体预警性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移动监测走航车,需要人工将监测设备搬出进行监测,非常不够省时省力,且监测设备长时间暴露在外,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包括车头,所述车头的一侧固定安装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车厢,车头与车厢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车轮,所述车厢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孔,第一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转孔外且第一丝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的螺纹方向为相反设置且第一丝杆与第二丝杆上均螺纹套接有第一丝杆导套,所述车厢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竖杆,竖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孔,第二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三丝杆与第四丝杆,第三丝杆与第四丝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三丝杆与第四丝杆的螺纹方向为相反设置,第三丝杆与第四丝杆上均螺纹套接有第二丝杆导套,第二丝杆导套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曲面块,所述第三丝杆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车厢靠近第二齿轮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横杆,横杆位于第二齿轮的上方且横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转孔,第三转孔内转动安装有转杆,转杆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三转孔外且靠近第二齿轮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另一端延伸车厢外且固定套接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三丝杆的一端延伸至车厢外且固定套接有转盘。

优选的,所述车厢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放置板,放置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且放置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器,两个连接杆的底部均滑动安装有滚轮,滚轮与曲面块相适配且两个滚轮均分别滚动安装在曲面块的顶部。

优选的,两个第一丝杆导套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杆,连杆上均固定安装有门板,所述车厢的顶部开设有活动口,活动口与两个门板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车厢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第二丝杆导套的底部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对外界进行监测的时候,通过转动转盘,带动第三丝杆的转动,第三丝杆带动第二齿轮的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三齿轮的转动,第三齿轮带动转杆的转动,转杆带动第四齿轮的转动,第四齿轮带动第一齿轮的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的转动,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带动两个第一丝杆导套左右分开,继而打开了车厢顶部的活动口,当第三丝杆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第四丝杆的转动,第三丝杆和第四丝杆的转动带动了两个第二丝杆导套相向移动,继而带动两个曲面块相向移动,通过曲面块顶部挤压滚轮,带动连接杆向上移动,连接杆带动放置板向上移动,当放置板上的监测器上升至活动口外的时候,便可通过监测器对外界进行监测。当需要对监测器进行收纳的时候,通过反向转动转盘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对监测走航车中的监测装置进行收纳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的关于车厢的俯视图。

图中:1车厢、2转杆、3第四齿轮、4第一齿轮、5第一丝杆导套、6第一丝杆、7固定块、8第二丝杆、9放置板、10第四丝杆、11监测器、12第三丝杆、13转盘、14滚轮、15门板、16活动口、17第二齿轮、18第三齿轮、19曲面块、20第二丝杆导套、21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基于长光程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技术的移动监测走航车,包括车头,车头的一侧固定安装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车厢1,车头与车厢1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车轮,车厢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7,固定块7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转孔,第一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一丝杆6与第二丝杆8,第一丝杆6与第二丝杆8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丝杆6与第二丝杆8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第一转孔外且第一丝杆6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4,第一丝杆6与第二丝杆8的螺纹方向为相反设置且第一丝杆6与第二丝杆8上均螺纹套接有第一丝杆导套5,车厢1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竖杆,竖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转孔,第二转孔内转动安装有第三丝杆12与第四丝杆10,第三丝杆12与第四丝杆10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三丝杆12与第四丝杆10的螺纹方向为相反设置,第三丝杆12与第四丝杆10上均螺纹套接有第二丝杆导套20,第二丝杆导套20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曲面块19,第三丝杆12上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17,车厢1靠近第二齿轮17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横杆,横杆位于第二齿轮17的上方且横杆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转孔,第三转孔内转动安装有转杆2,转杆2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三转孔外且靠近第二齿轮17的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18,第三齿轮18与第二齿轮17相啮合,另一端延伸车厢1外且固定套接有第四齿轮3,第四齿轮3与第一齿轮4相啮合。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丝杆12的一端延伸至车厢1外且固定套接有转盘13,通过转动转盘13,带动第三丝杆12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车厢1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滑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放置板9,放置板9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杆21且放置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监测器11,两个连接杆21的底部均滑动安装有滚轮14,滚轮14与曲面块19相适配且两个滚轮14均分别滚动安装在曲面块19的顶部,当第三丝杆12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第四丝杆10的转动,第三丝杆12和第四丝杆10的转动带动了两个第二丝杆导套20相向移动,继而带动两个曲面块19相向移动,通过曲面块19顶部挤压滚轮14,带动连接杆21向上移动,连接杆21带动放置板9向上移动,当放置板9上的监测器11上升至活动口16外的时候,便可通过监测器11对外界进行监测。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第一丝杆导套5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杆,连杆上均固定安装有门板15,车厢1的顶部开设有活动口16,活动口16与两个门板15的大小相适配,第一齿轮4带动第一丝杆6和第二丝杆8的转动,第一丝杆6和第二丝杆8带动两个第一丝杆导套5左右分开,继而打开了车厢1顶部的活动口16。

本实用新型中,车厢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滑动安装有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第二丝杆导套20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二滑轨与第二滑块便于第二丝杆导套20的左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对外界进行监测的时候,通过转动转盘13,带动第三丝杆12的转动,第三丝杆12带动第二齿轮17的转动,第二齿轮17带动第三齿轮18的转动,第三齿轮18带动转杆2的转动,转杆2带动第四齿轮3的转动,第四齿轮3带动第一齿轮4的转动,第一齿轮4带动第一丝杆6和第二丝杆8的转动,第一丝杆6和第二丝杆8带动两个第一丝杆导套5左右分开,继而打开了车厢1顶部的活动口16,当第三丝杆12在转动的时候带动第四丝杆10的转动,第三丝杆12和第四丝杆10的转动带动了两个第二丝杆导套20相向移动,继而带动两个曲面块19相向移动,通过曲面块19顶部挤压滚轮14,带动连接杆21向上移动,连接杆21带动放置板9向上移动,当放置板9上的监测器11上升至活动口16外的时候,便可通过监测器11对外界进行监测。当需要对监测器11进行收纳的时候,通过反向转动转盘13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对监测走航车中的监测装置进行收纳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