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温度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1273发布日期:2021-02-27 00:0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温度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采集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温度采集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温度采集器已经应用到诸多领域,其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显示器以及显示控制器(显示电路板),通过显示控制器将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其中,温度采集器上的显示结构普遍采用数码管,由于其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在温度采集器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特殊条件下,特别是用户需要将温度采集器安装在特别狭小空间内时,数码管由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厚度,且存在一定长度的引脚,使其无法在特别狭小的空间使用,从而使得选用数码管的温度采集器无法安装在狭小的空间内。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温度采集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数码管无法安装在狭小空间内使用的问题。
[0004]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新型温度采集器,包括壳体、电路主基板、显示控制器和显示结构,电路主基板位于壳体内并与其固定相连,显示控制器设在电路主基板上并与其相连,所述显示结构包括电路基板和遮光板,电路基板位于所述壳体的显示端,其底面与电路主基板的一端固定相连,并且在电路基板上且背离底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发光体,所述发光体形成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呈8字形结构分布,且各发光体均与显示控制器相连,并能够显示显示控制器输出的数字信号;所述遮光板位于所述电路基板背离所述电路主基板的一侧,并与电路基板贴合固定相连;在遮光板上对应个发光单元分别设有一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呈8字形结构,其包括多个独立的导光孔,各导光孔的位置分别与发光体的位置相对应,且发光体嵌设于对应位置的导光孔内,使发光体发射的光能够穿过所述导光孔;在所述遮光板上且背离电路基板的一侧还设有一导光膜,该导光膜通过胶水粘接在所述遮光板上。
[0006]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盖和后盖,前盖的一端与后盖的一端卡合后形成一内部空腔,所述电路主基板位于该内部空腔内,在前盖背离后盖的一端设有显示端,该显示端上且对应所述电路基板的位置处开设有贯穿前盖的显示孔,所述电路基板位于该显示孔内。
[0007]
优选地,在所述显示孔背离电路基板的一侧设有一前面膜,所述前面膜覆盖在所述显示孔上,并与其固定相连。
[0008]
优选地,所述后盖靠近所述前盖的一侧设有一卡接端,该卡接端绕所述后盖一周分布,在所述前盖对应卡接端的位置处设有一卡合槽,所述后盖通过卡接端卡合在卡合槽内与前盖固定相连。
[0009]
优选地,在遮光板上朝向电路基板的一侧设有两个卡扣端,两个卡扣端分别位于所述遮光板相对的两侧,在所述电路基板上对应两个卡扣端的位置处设有两个卡槽,遮光板通过卡扣卡合在卡槽内与电路基板固定相连。
[0010]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1]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路基板和遮光板的配合使用,可以降低温度采集器显示结构的厚度,解决市场上数码管厚度较厚的问题,从而使整个温度采集器的体积缩小,使温度采集器能够安装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同时在遮光板上设置导光膜,解决数码管笔画发光不均匀的问题,使其显示的数字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温度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电路基板、遮光板和导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电路基板1、遮光板2、发光体3、导光孔4、导光膜5、电路主基板6、前盖7、后盖8、前面膜9。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新型温度采集器,包括壳体、电路主基板6、显示控制器和显示结构,电路主基板位于壳体内并与其固定相连,显示控制器设在电路主基板上并与其相连。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壳体包括前盖7和后盖8,前盖的一端与后盖的一端卡合后形成一内部空腔,所述电路主基板位于该内部空腔内,在前盖背离后盖的一端设有显示端,该显示端上且对应所述电路基板的位置处开设有贯穿前盖的显示孔,所述电路基板位于该显示孔内。在所述显示孔背离电路基板的一侧设有一前面膜9,所述前面膜覆盖在所述显示孔上,并与其固定相连。所述后盖靠近所述前盖的一侧设有一卡接端,该卡接端绕所述后盖一周分布,在所述前盖对应卡接端的位置处设有一卡合槽,所述后盖通过卡接端卡合在卡合槽内与前盖固定相连。
[0017]
所述显示结构包括电路基板1和遮光板2,电路基板位于所述壳体的显示端,其底面与电路主基板的一端固定相连,并且在电路基板上且背离底面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发光体3,每个发光体包括两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体,一个为红光发光体,另外一个为绿光发光体,两个发光体可组合为黄光,也可单独显示为红光或绿光,所述发光体形成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呈8字形结构分布,且各发光体均与显示控制器相连,并能够显示显示控制器输出的数字信号。所述遮光板位于所述电路基板背离所述电路主基板的一侧,并与电路基板贴合固定相连。在遮光板上对应个发光单元分别设有一导光单元,所述导光单元呈8字形结构,其包括多个独立的导光孔4,各导光孔的位置分别与发光体的位置相对应,且发光体嵌设于对应位置的导光孔内,使发光体发射的光能够穿过所述导光孔。在所述遮光板上且背离电路基板的一侧还设有一导光膜5,该导光膜通过胶水粘接在所述遮光板上。
[0018]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者近似的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9]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