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检测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214739发布日期:2022-11-16 07:10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墙体检测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墙体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墙体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墙体探测仪是用来探测到墙内的各种有色金属、强化钢、刚才、木材、(非)带电电缆,同时它还具有缩放功能,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钻孔作业的失误。墙体探测器利用微波指向性天线发射出定向性很好的调制微波束,当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之间有阻挡物或探测目标时,由于破坏了微波的正常传播,使接收到的微波信号有所减弱,以此来判断在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是否有人侵入。
3.相关技术中,为了对墙体内部结构进行探测,通常需要工人手拿着墙体探测仪对准墙面的给个位置进行检测,同时记录各个位置墙体内部的情况,以便后期进行打孔等操作。
4.在实现本技术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工人数手持墙体探测仪对墙体各个位置进行检测,当需要对较为位置的墙体进行检测时,需要工人搭扶梯,攀爬到高处,不仅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对高处墙体内部进行检测,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墙体检测装置及方法。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墙体检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墙体检测装置,包括若干套接在一起的安装盒,位于外侧的安装盒内壁沿高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位于内侧的安装盒外侧壁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靠近安装盒的上端面,所述定位块滑移设置在定位槽内且在滑动过程中带动内部安装盒向上运动,位于最内侧的安装盒侧壁安装有墙体探测仪,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驱动内部若干安装盒向上运动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若干套接在一起的升降筒,位于最内侧的升降筒上端面固定在位于最内侧的安装盒顶板的下表面,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升降筒内并使升降筒升降的升降机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先将装置置于被检测的墙体前,使墙体探测仪正对于墙体并朝着平行于墙体的方向运动,用于检测墙体内部结构,当需要检测高处位置时,工作人员可作用于升降机构,使升降机构带动内部的安装盒向上运动,从而便于墙体探测仪对高处墙体内部进行检测。
8.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若干套接在一起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与所述升降筒一一对应,位于外侧的升降筒内壁沿其轴向开设有滑动槽,位于内侧的升降筒的外侧壁固定有滑移设置在对应滑动槽内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槽上端内壁固定有挡块,所述滑动杆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挡槽,挡块滑移设置在挡槽内并防止相邻两升降筒分离,所述位于最外侧的升降筒内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在最内侧螺纹筒的下端面,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带动若干螺纹筒同步转动并使对应升降筒向上运动的升降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带动螺纹筒转动,在升降组件的作用下,带动若干螺纹筒同步转动,并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内部的螺纹筒向上运动,从而使内部升降筒带动内部的安装盒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墙体探测仪向上运动,用于检测高处位置墙体内部结构。
10.可选的,位于内侧的螺纹筒外壁沿其轴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在位于外侧的螺纹筒内侧壁的导向杆,导向杆滑移设置在对应导向槽内,所述升降筒下端面固定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套接在相邻的螺纹筒上并螺纹连接在相邻螺纹筒的外侧壁上,所述螺纹筒下端固定有与螺纹筒同轴的抵接筒,所述抵接筒抵接于对应螺纹块上端面且当螺纹筒向上运动时推动抵接块带动内侧螺纹筒向上运动向上运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螺纹筒转动的过程中,在导向杆的作用下带动若干螺纹筒同步转动,同时螺纹块螺纹连接在螺纹筒上,使螺纹块相对于螺纹筒转动,螺纹块向上运动并推动内部的螺纹筒向上运动,从而使若干螺纹筒在转动过程中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升降筒向上运动,用于使内部的安装盒向上运动,便于带动墙体探测仪对高处的墙体进行检测。
12.可选的,若干所述安装盒正对于墙体的端面呈开口设置,位于内侧的若干安装盒下端面呈开口设置,位于最内侧的安装盒上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呈竖直设置并用于封闭若干安装盒呈收缩状态时呈开口的侧壁,所述墙体探测仪设置在安装板正对于墙体的侧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盒正对于墙体的侧壁呈开口设置,便于对内部进行检修以及设备的更换。
14.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固定有两相互平行且呈水平设置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滑移设置沿限位板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上固定有呈竖直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若干弹性夹块,所述墙体探测仪固定在若干弹性夹块之间,所述安装盒上设置有驱动限位框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安装盒具有一定的长度,当安装盒运动到靠近墙角的位置时,工作人员可作用于驱动装置,使驱动装置带动墙体探测仪在安装盒上往复运动,当墙体探测仪运动到靠近安装盒和安装板边沿时,便于对墙角位置的墙体进行检测。
16.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的两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位于两限位板之间,所述皮带轮上设置有环绕两皮带轮的皮带,所述皮带轮外侧壁固定有连接块,所述限位框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上固定有穿设在连接槽内且带动限位框往复运动的连接杆,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所述皮带轮转动的驱动机构。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皮带轮转动带动皮带运动,固定在皮带上的连接块带动连接杆运动,连接杆穿设在连接槽内,连接杆随着连接块运动的过程中,连接杆在连接槽内滑动,从而带动限位框在限位板上往复运动,便于带动墙体探测仪运动,从而便于对墙角位置的墙体进行检测。
18.可选的,其中一所述皮带轮的转轴延伸至安装盒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在该转轴上的从动锥齿轮,所述安装盒内转动连接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上固定有与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所述安装盒内设置有驱动伸缩件转动的驱动组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件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带动从动
锥齿轮转动,从动锥齿轮带动其中一皮带轮转动,从而带动皮带运动,使皮带带动连接块、连接杆随着皮带运动,连接杆带动限位框往复运动。
20.可选的,所述伸缩件包括若干套接在一起的伸缩筒,位于外侧的伸缩筒内壁沿轴向开设有防转槽,位于内侧的伸缩筒外壁固定有滑移设置在防转槽内的防转杆,位于最内侧的伸缩筒转动连接在最内侧的安装盒上,位于最外侧的伸缩筒转动连接在最外侧的安装盒上,主动锥齿轮固定在最内侧的伸缩筒的上端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件由若干伸缩筒套接组成,便于地面上的人在低处转动伸缩筒,使伸缩筒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从而便于带动从动锥齿轮和皮带轮运动。
22.可选的,所述安装盒背离墙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内部空腔连通且便于手动转动伸缩筒的通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槽的设置便于手伸入到安装盒内对伸缩筒进行转动。
2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应用上述建筑墙体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装置放置在检测的墙体的正面,使墙体探测仪正对于墙体,并始终装置沿平行于墙体的方向运动;s2、当装置运动到靠近墙角的两端,使墙体探测仪朝向安装盒运动方向的两侧运动,便于墙体探测仪对靠近墙角位置进行检测;s3、使安装盒在竖直方向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重复步骤s1和s2。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检测低处位置的墙体时,只需要使安装盒沿着平行于墙体的方向运动即可,当需要检测高处的墙体时,使内部的安装盒带动墙体探测仪向上运动,当需要对墙角位置的墙体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可使墙体探测仪朝着安装盒运动方向的前后两侧壁运动,便于对墙角位置的墙体进行检测。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驱动电机带动若干螺纹筒同步转动,螺纹连接在螺纹筒上的螺纹块推动相邻螺纹筒向上运动,从而带动若干升降筒向上运动,从而带动内部的安装盒向上运动,固定在安装盒上的墙体探测仪向上运动并对高处的墙体进行检测;2.限位框带动墙体探测仪在安装板上往复运动,便于墙体探测仪对靠近墙角位置的墙体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升降装置的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伸缩件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盒;2、安装板;3、墙体探测仪;5、升降筒;6、螺纹筒;7、滑动槽;8、滑动杆;9、导向槽;11、螺纹块;12、限位板;13、支撑板;14、弹性夹块;15、皮带轮;16、皮带;17、连接块;18、连接杆;19、连接槽;20、从动锥齿轮;21、主动锥齿轮;22、伸缩筒;23、防转槽;24、防转
杆;25、通槽;26、升降电机;27、挡块;28、挡槽;29、限位框;30、抵接筒;31、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墙体检测装置。
35.参照图1,一种建筑墙体检测装置,包括若干套接在一起的安装盒1,相邻两安装盒1滑动连接,位于外侧的安装盒1内壁沿高度方向开设有定位槽31,位于内侧的安装盒1外侧壁固定有定位块,定位块靠近安装盒1的上端面,定位块滑移设置在对应的定位槽31内,当内部的安装盒1向上运动,定位块在定位槽31内滑移并带动内部的安装盒1向上运动。若干安装盒1正对于墙体的侧壁呈开口设置,位于最外侧的安装盒1下端面呈封闭设置,位于内侧的若干安装盒1下端面呈开口设置,位于最内侧的安装盒1上固定有安装板2,安装板2呈竖直设置且平行于墙体,当若干安装盒1收缩在最外侧的安装盒1内,安装板2用于封闭若干安装盒1正对于墙体的开口。安装板2上安装有对墙体进行检测的墙体探测仪3,安装盒1底板上设置有便于安装盒1运动的万向轮。
36.参照图1和图2,安装盒1内设置有驱动内部若干安装盒1向上运动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若干套接在一起的升降筒5,位于最内侧的升降筒5上端面固定在位于最内侧的安装盒1顶板的下表面,位于最外侧的升降筒5下端面固定在最外侧的安装盒1底板的上表面。
37.参照图2和图3,升降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升降筒5内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若干套接在一起的螺纹筒6,位于最外侧的螺纹筒6上端面转动连接在最内侧的升降筒5的下端面,位于外侧的升降筒5内壁沿其轴向开设有滑动槽7,滑动槽7沿其轴向贯穿升降筒5,位于内侧的升降筒5的外侧壁一体成型有滑动杆8,滑动杆8平行于升降筒5轴线且滑动杆8滑移设置在相邻滑动槽7内,位于最外侧的升降筒5内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与螺纹筒6同轴,且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在最内侧的升降筒5的下端面。
38.参照图2和图3,滑动槽7上端的内壁固定有挡块27,滑动杆8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挡槽28,挡块27滑移设置在挡槽28内,并防止升降筒5向上运动过程中,位于内侧的升降筒5脱离外侧的升降筒5。
39.参照图1和图2,升降机构还包括带动若干螺纹筒6同步转动的升降组件,位于内侧的螺纹筒6外壁沿其轴向开设有导向槽9,升降组件包括一体成型于位于外侧的螺纹筒6内侧壁上的导向杆,导向杆平行于螺纹筒6轴线且导向杆滑移设置在对应导向槽9内,升降筒5下端面固定有螺纹块11,螺纹块11套接在相邻的螺纹筒6上并与螺纹筒6的外壁螺纹连接,螺纹筒6下端面固定有与螺纹筒6同轴的抵接筒30,抵接筒30抵接于对应螺纹块11上端面。
40.驱动电机带动最内侧的螺纹筒6转动,在导向杆的作用下,使若干螺纹筒6同步转动,螺纹连接在对应螺纹筒6上的螺纹块11向上运动,螺纹块11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推动外侧的螺纹筒6向上运动,从而使螺纹筒6带动升降筒5向上运动,升降筒5推动内侧的安装盒1向上运动,进而带动墙体探测仪3向上运动,用于探测高处墙体的内部结构。
41.参照图1和图4,安装板2正对于墙体的侧壁固定有两相互平行的限位板12,限位板12呈水平设置,限位板12上滑移设置沿限位板12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限位框29,限位框29上固定有呈竖直设置的支撑板13,支撑板13正对于墙体的端面固定有四个弹性夹块14,墙
体探测仪3夹持在四个弹性夹块14之间,安装盒1上设置有驱动限位框29往复运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板2上的两皮带轮15,两皮带轮15位于两限位板12之间,皮带轮15上设置有环绕两皮带轮15的皮带16,皮带轮15外侧壁粘接有连接块17,限位框29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连接槽19,连接槽19贯穿限位框29,连接块17上固定有穿设在连接槽19内的连接杆18,当皮带16绕着两皮带轮15转动,连接杆18在连接槽19内滑移,并带动限位框29在限位板12上往复运动,从而使墙体探测仪3在安装板2上往复运动,当墙体探测仪3运动到安装板2两端,便于墙体探测仪3对墙角位置的墙壁进行检测。
42.参照图1和图5,驱动装置还包括驱动皮带轮15转动的驱动机构,其中一皮带轮15的转轴延伸至安装盒1内,驱动机构包括同轴固定在该转轴上的从动锥齿轮20,安装盒1内转动连接有伸缩件和驱动伸缩件转动的驱动组件,伸缩件包括若干套接在一起的伸缩筒22,位于外侧的伸缩筒22内壁沿轴向开设有防转槽23,防转槽23沿长度方向贯穿伸缩筒22,位于内侧的伸缩筒22外壁一体成型有防转杆24,防转杆24滑移设置在防转槽23内,位于最内侧的伸缩筒22转动连接在最内侧的安装盒1上,位于最外侧的伸缩筒22转动连接在最外侧的安装盒1上,位于最内侧的伸缩筒22上端面同轴固定有主动锥齿轮21,主动锥齿轮21始终与从动锥齿轮20啮合,安装盒1背离墙体的侧壁开设有与内部空腔连通的通槽25,工作人员可将手从通槽25伸入到安装盒1内,并转动伸缩筒22,从而使主动锥齿轮21带动从动锥齿轮20转动,进而带动皮带轮15转动,使限位框29带动墙体探测仪3在安装板2上往复运动。
43.参照图1,安装盒1内设置有驱动伸缩筒22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安装盒1内的升降电机26,升降电机26固定在最外侧的伸缩筒22的下端面。
44.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建筑墙体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检测装置放置到待检测的墙体的正面,使墙体探测仪3正对于墙体,并始终检测装置沿平行于墙体的方向运动;s2、当装置运动到靠近墙角的两端,升降电机26带动升降筒5转动,升降筒5带动从动锥齿轮20转动,从动锥齿轮20带动主动锥齿轮21转动,主动锥齿轮21带动皮带轮15和皮带16运动,皮带16上的连接块17和连接杆18带动限位框29在安装板2上往复运动,当墙体探测仪3朝向安装盒1运动方向的两侧运动,便于墙体探测仪3对靠近墙角位置进行检测;s3、使安装盒1在竖直方向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重复步骤s1和s2。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