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1925发布日期:2022-09-28 01:0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械结构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起重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垂直提升和水平搬运重物的多动作起重机械。起重设备有的工作特点是做间歇性运动,即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取料、运移、卸载等动作的相应机构是交替工作的,起重机在市场上的发展和使用越来越广泛。
3.起重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起重机横梁之间出现形变的形状,内部会出现裂痕、弯曲等问题,但现有的检测装置大多采用红外发射器固定在起重机械上来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差,不能够长时间的固定在某一位置持续的对结构进行形变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具备稳定的对变形进行检测,还能够持续的安装在需检测结构的外表面等优点,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装置大多采用红外发射器固定在起重机械上来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差,不能够长时间的固定在某一位置持续的对结构进行形变检测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具有红外测距探头,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具有检测箱,所述检测箱固定于所述连接杆两端,所述检测箱的内部具有检测部,所述检测箱的外侧具有定位部,所述检测部包括:
8.贯穿开设于所述连接杆内的通孔,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检测箱内部;以及
9.安装于检测箱内部的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的内侧具有滑杆;
10.所述滑杆的一侧具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的一侧具有压缩弹簧。
11.通过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能够用于对起重机械结构进行检测,且相对于普通的检测装置,本技术所提供的检测装置具备稳定的对变形进行检测,还能够持续的安装在需检测结构的外表面等优点,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装置大多采用红外发射器固定在起重机械上来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差,不能够长时间的固定在某一位置持续的对结构进行形变检测的问题。
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反射板外表面,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检测箱内部,所述反射板与所述检测箱接触。
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杆一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反射板内侧,所述滑杆另一侧穿过位移传感器的检测端,且所述滑杆与所述通孔接触。
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射板靠近滑杆一侧的位置为倾斜设置,且所述
反射板远离压缩弹簧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检测箱外侧。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箱的内部还具有压块,所述压块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检测箱内部,所述检测箱内部具有腔体,所述腔体开设于所述检测箱内部,所述压块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腔体内部,所述腔体内部填充介质。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部包括:
17.插板,固定于所述检测箱外表面,所述腔体贯穿检测箱并延伸至插板内部;以及
18.活动地套设于所述插板外表面的安装架;
19.所述插板的一侧具有定位块。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块活动地插接在所述插板内部,所述定位块的一侧具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安装架内部,所述检测箱的外侧具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于所述检测箱外表面。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1、本技术通过设置检测部,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结构是否出现形变及进行检测,在进行检测时,能够利用结构表面对内部反射板位置进行调节,能够稳定的进行距离的反馈,从而利用红外测距探头所检测到的距离进行变形量的计算,进一步的能够确保检测的稳定性。
23.2、本技术通过设置定位部,能够对检测部用于检测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能够确保在进行检测时的稳定性,进而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精确,且能够在安装之后进行稳定的限制,从而能够在起重机械工作过程中继续对结构变形进行检测,进一步的能够保证稳定的使用效果。
24.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的剖视图;
27.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的插板结构侧剖图;
28.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的连接杆结构侧剖图;
29.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的反射板结构位置仰视图。
30.其中:1连接杆、2红外测距探头、21通孔、22压块、23腔体、24压缩弹簧、25反射板、26滑杆、27位移传感器、31安装架、32插板、33定位块、34限位槽、35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2.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
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包括连接杆1,连接杆1的外侧具有红外测距探头2,连接杆1的外侧具有检测箱,检测箱固定于连接杆1两端,检测箱的内部具有检测部,检测箱的外侧具有定位部,检测部包括:
34.贯穿开设于连接杆1内的通孔21,通孔21延伸至检测箱内部;以及
35.安装于检测箱内部的位移传感器27,位移传感器27的内侧具有滑杆26;
36.滑杆26的一侧具有反射板25,反射板25的一侧具有压缩弹簧24。
37.在本技术中,位移传感器27为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27,红外测距探头2为sharp gp2y0a21红外测距传感器。
38.通过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能够用于对起重机械结构进行检测,且相对于普通的检测装置,本技术所提供的检测装置具备稳定的对变形进行检测,还能够持续的安装在需检测结构的外表面等优点,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装置大多采用红外发射器固定在起重机械上来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差,不能够长时间的固定在某一位置持续的对结构进行形变检测的问题。
3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压缩弹簧24的一端固定于反射板25外表面,压缩弹簧24的另一端固定于检测箱内部,反射板25与检测箱接触。
40.在本技术中,压缩弹簧24能够对反射板25的位置进行支撑,使反射板25在安装之后能够稳定的与检测位置接触。
4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滑杆26一端活动地设置于反射板25内侧,滑杆26另一侧穿过位移传感器27的检测端,且滑杆26与通孔21接触。
42.在本技术中,滑杆26的外侧具有球形滑块,球形滑块位于反射板25内部,在反射板25移动时,能够在球形滑块的限位下移动,反射板25内侧具有能够对球形滑块进行限位的球形滑槽。
43.滑杆26的外侧还具有板式滑块,板式滑块设置于连接管的通孔21内部,通孔21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对板式滑块进行限制的板式滑槽。
44.其中,板式滑块、球形滑块与滑杆26为一体成型。
4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反射板25靠近滑杆26一侧的位置为倾斜设置,且反射板25远离压缩弹簧24的一端延伸至检测箱外侧。
46.在本技术中,反射板25能够反射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检测,从而使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到反射板25之间的距离。
4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检测箱的内部还具有压块22,压块22活动地设置于检测箱内部,检测箱内部具有腔体23,腔体23开设于检测箱内部,压块22的一端延伸至腔体23内部,腔体23内部填充介质。
48.在本技术中,压块22与检测箱接触,在压块22与被检测位置接触后能够被压动,在压块22压动之后会推动腔体23内部的介质运动,使介质推动定位块33运动。
4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部包括:
50.插板32,固定于检测箱外表面,腔体23贯穿检测箱并延伸至插板32内部;以及
51.活动地套设于插板32外表面的安装架31;
52.插板32的一侧具有定位块33。
53.在本技术中,插板32能够插入到安装架31内部,从而使安装板与插板32之间形成连接限位,在插板32插入到安装架31内部后,定位块33能够与安装架31接触。
5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定位块33活动地插接在插板32内部,定位块33的一侧具有限位槽34,限位槽34开设于安装架31内部,检测箱的外侧具有支撑杆35,支撑杆35固定于检测箱外表面。
55.在本技术中支撑杆35能够对检测箱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能够保证检测箱的位置稳定性,进而能够保证检测箱与被检测结构位置之间的间距。
56.其中,定位块33的一侧靠近限位槽34的一侧为弧形设置,定位块33能够在腔体23内部介质的推动下移动。
57.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械结构变形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时,将安装架31套设在需要检测位置结构的外表面,将插板32插入到安装架31内部,使限位槽34对定位块33进行限位,之后使压块22与被检测位置接触,使压块22压动,挤压腔体23内部的定位块33,使定位块33被介质推出,从而使定位块33与限位槽34接触,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反射板25会与结构接触,结构对反射板25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反射板25移动红外测距传感器对反射板25的距离位置进行检测,在反射板25移动的过程中,会使滑杆26的位置运动,从而使位移传感器27对滑杆26的位移进行检测。
5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实施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5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