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苯硫醚抗划痕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1831发布日期:2023-01-25 01:3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苯硫醚抗划痕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聚苯硫醚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苯硫醚抗划痕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6013094u所公开的一种新材料检测抗划痕设备,其虽然在划痕针的作用下,不需要人们手动对新材料进行划痕,使得每次划痕的力度都一致,从而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新材料的质量,夹紧机构可以将新材料夹住,方便操作;
3.但是使用其对聚苯硫醚进行聚苯硫醚进行抗划痕性能检测时会产生较大的碎屑,现有技术中通常会使用风力对碎屑进行清理,容易出现碎屑飞散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聚苯硫醚抗划痕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苯硫醚抗划痕检测设备,它可以实现,对聚苯硫醚抗划痕检测后产生的碎屑进行吸附清理,减小清理碎屑时产生的碎屑飞散现象。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聚苯硫醚抗划痕检测设备,包括机身床体,所述机身床体的上侧设置有抗划痕检测机构、废渣清理机构和沿机身床体长边滑动连接的移动座;
9.所述废渣清理机构包括有安装在机身床体上的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上设置有吸渣棉筒;
10.所述升降支架上还设置有动力机构、自清理组件和加水组件。
11.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支架包括有两个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在机身床体上,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机身床体上侧的固定支架,所述吸渣棉筒装配在固定支架上。
12.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上的传动电机,所述固定支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固定支架内部的转动轴杆,所述转动轴杆的旋转方向与移动座的移动方向相反,所述吸渣棉筒装配在转动轴杆的外侧。
13.进一步的,所述自清理组件包括有螺旋导渣片,所述螺旋导渣片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内部的上侧,且所述螺旋导渣片的内侧与吸渣棉筒的外侧相抵,所述螺旋导渣片从靠近传动电机的一端至远离传动电机的一端的转动方向与吸渣棉筒的转动方向相同。
14.进一步的,所述自清理组件还包括有储渣箱,所述储渣箱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远离传动电机的一侧且位于吸渣棉筒的下侧。
15.进一步的,所述加水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靠近抗划痕检测机构一侧的
储水箱,所述储水箱靠近吸渣棉筒一侧的下部设置有弹性接头,所述弹性接头的出水端与吸渣棉筒相抵。
1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接头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储水箱两侧下部侧耳,两个所述侧耳的内部均水平滑动连接有导向杆,两个所述导向杆靠近吸渣棉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板,所述出水板为弹性接头的出水端,所述导向杆的外侧且位于侧耳和出水板之间套接有回力弹簧,所述出水板和吸渣棉筒相抵,且所述出水板和储水箱靠近吸渣棉筒一侧的下部通过软接管相连。
17.3.有益效果
1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9.本方案通过设置吸渣棉筒能够有效的对聚苯硫醚抗划痕检测后产生的碎屑进行吸附清理,且有效的减小清理碎屑时产生的碎屑飞散现象,并能够自动对碎屑进行收集。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废渣清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废渣清理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说明:
25.1、机身床体;2、移动座;3、抗划痕检测机构;4、电动推杆;5、固定支架;6、传动电机;7、吸渣棉筒;8、螺旋导渣片;9、储渣箱;10、储水箱;11、软接管;12、出水板;13、导向杆;14、侧耳;15、回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
28.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聚苯硫醚抗划痕检测设备,包括机身床体1,机身床体1的上侧设置有沿其长边滑动连接的移动座2,用于对聚苯硫醚进行固定并带动聚苯硫醚进行滑动,移动座2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不再详细赘述,机身床体1的上侧还设置有抗划痕检测机构3和废渣清理机构;
29.此时,通过移动座2对聚苯硫醚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移动座2带动聚苯硫醚进行移动,让聚苯硫醚依次经过抗划痕检测机构3和废渣清理机构下部,在聚苯硫醚经过抗划痕检测机构3下部时通过抗划痕检测机构3对聚苯硫醚进行划痕处理,测试聚苯硫醚的抗划痕性能,当聚苯硫醚依次经过废渣清理机构下部时,废渣清理机构会对聚苯硫醚测试时产生的碎屑进行清理。
30.其中,请参阅图1-2所示,废渣清理机构包括有安装在机身床体1上的升降支架,升降支架上设置有吸渣棉筒7,此时,当聚苯硫醚依次经过废渣清理机构下部时,将升降支架
启动,让升降支架带动吸渣棉筒7进行移动,让吸渣棉筒7与聚苯硫醚贴合,此时,吸渣棉筒7会对聚苯硫醚上侧的碎屑进行清理。
31.在此,请参阅图1-3所示,升降支架包括有两个电动推杆4,两个电动推杆4固定连接在机身床体1上,两个电动推杆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机身床体1上侧的固定支架5,用于带动固定支架5进行垂直移动,吸渣棉筒7装配在固定支架5上,此时,通过启动电动推杆4即可带动固定支架5进行升降,调节吸渣棉筒7的位置。
32.且,请参阅图1-3所示,为了能够利用吸渣棉筒7表面的各个位置对对聚苯硫醚上侧的碎屑进行清理,提升吸渣棉筒7的使用效果,固定支架5上还设置有动力机构,用于带动吸渣棉筒7进行转动。
33.动力机构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5上的传动电机6,固定支架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延伸至固定支架5内部的转动轴杆,转动轴杆的旋转方向与移动座2的移动方向相反,吸渣棉筒7装配在转动轴杆的外侧,此时,将传动电机6启动即可带动转动轴杆进行转动,让转动轴杆带动吸渣棉筒7进行转动,让吸渣棉筒7利用其表面的各个位置对聚苯硫醚进行清洁,同时,通过使吸渣棉筒7的旋转方向与聚苯硫醚的移动方向相反,能够大大的提升其摩擦力,提升清洁效果。
34.请参阅图2-3所示,为了能够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避免装置需要频繁的进行清理,固定支架5上还固定连接有自清理组件,自清理组件包括有螺旋导渣片8,螺旋导渣片8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5内部的上侧,且螺旋导渣片8的内侧与吸渣棉筒7的外侧相抵,螺旋导渣片8从靠近传动电机6的一端至远离传动电机6的一端的转动方向与吸渣棉筒7的转动方向相同,此时,当吸渣棉筒7的表面转动至与螺旋导渣片8接触的位置时,其表面吸附的碎屑会被螺旋导渣片8清理,并顺着螺旋导渣片8的旋转角度朝远离传动电机6的一端移动,直至碎屑与吸渣棉筒7分离。
35.同时,为了能够对吸渣棉筒7表面清理后的碎屑进行收集,自清理组件还包括有储渣箱9,储渣箱9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5远离传动电机6的一侧且位于吸渣棉筒7的下侧,此时,当碎屑和吸渣棉筒7分离后会受到重力的影响自动下落,下落至储渣箱9的内部进行收集。
36.其中,请参阅图2和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吸渣棉筒7的对碎屑的清洗效果,固定支架5上还设置有加水组件,用于对吸渣棉筒7的外侧添加水分,使吸渣棉筒7保持较好的吸附效果;
37.加水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固定支架5靠近抗划痕检测机构3一侧的储水箱10,用于储存净水,储水箱10靠近吸渣棉筒7一侧的下部设置有弹性接头,弹性接头的出水端与吸渣棉筒7相抵,此时,储水箱10内部的净水会通过弹性接头排出,流放至吸渣棉筒7上,对吸渣棉筒7进行加湿。
38.弹性接头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储水箱10两侧下部侧耳14,两个侧耳14的内部均水平滑动连接有导向杆13,两个导向杆13靠近吸渣棉筒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水板12,出水板12为弹性接头的出水端,导向杆13的外侧且位于侧耳14和出水板12之间套接有回力弹簧15,出水板12和吸渣棉筒7相抵,且出水板12和储水箱10靠近吸渣棉筒7一侧的下部通过软接管11相连;
39.此时,通过回力弹簧15的弹性即可带动出水板12朝靠近吸渣棉筒7的方向进行移
动,让出水板12与吸渣棉筒7相抵,同时,通过软接管11的自变形性能能够使其适应储水箱10和出水板12之间间距的变化。
40.在使用时:通过移动座2对聚苯硫醚进行固定,然后通过移动座2带动聚苯硫醚进行移动,让聚苯硫醚依次经过抗划痕检测机构3和废渣清理机构下部,在聚苯硫醚经过抗划痕检测机构3下部时通过抗划痕检测机构3对聚苯硫醚进行划痕处理,测试聚苯硫醚的抗划痕性能;
41.当聚苯硫醚依次经过废渣清理机构下部时,将传动电机6启动,带动转动轴杆进行转动,让转动轴杆带动吸渣棉筒7进行转动,让吸渣棉筒7利用其表面的各个位置对聚苯硫醚进行清洁,且通过使吸渣棉筒7的旋转方向与聚苯硫醚的移动方向相反,能够大大的提升其摩擦力,提升清洁效果;
42.当吸渣棉筒7的表面转动至与螺旋导渣片8接触的位置时,其表面吸附的碎屑会被螺旋导渣片8清理,并顺着螺旋导渣片8的旋转角度朝远离传动电机6的一端移动,直至碎屑与吸渣棉筒7分离,当碎屑和吸渣棉筒7分离后会受到重力的影响自动下落,下落至储渣箱9的内部进行收集;
43.同时,储水箱10内部的净水会通过弹性接头排出,流放至吸渣棉筒7上,对吸渣棉筒7进行加湿,对吸渣棉筒7的外侧添加水分,使吸渣棉筒7保持较好的吸附效果。
44.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渣棉筒7能够有效的对聚苯硫醚抗划痕检测后产生的碎屑进行吸附清理,且有效的减小清理碎屑时产生的碎屑飞散现象,并能够自动对碎屑进行收集。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