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快速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8549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电池快速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池(Battery)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具有正极、负极之分。在电池生产完成后,需要对电池进行产品测试,以测试电池的电压、电流、内阻等性能参数,在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待测电池放置在电池盒内,然后在每节电池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探针,探针的一端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测试仪连接,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池检测装置一般为一次装载多个待测电池,以完成对多个待测电池的测试,现有技术中,通过探针直接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连接,而所开设的供探针穿过的通孔较小,所以,对位困难。
[0003]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宄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池快速检测装置及电池快速检测系统,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实现若干待测电池的对位检测的工作效率的电池快速检测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快速检测装置,包括用以安装若干待测电池的盒体和用以检测待测电池的检测件,所述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自所述第一侧面朝第二侧面凹陷形成的收容待测电池的收容腔及自所述第二侧面朝收容腔贯通的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对应待测电池设置,所述检测件包括位于第二侧面外侧的第二测试板,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电极触头,所述电极触头的一端与收容腔内的待测电池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极触头的另一端突伸出通孔且与第二测试板的第二测试板电性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电极触头包括与待测电池接触的圆片状的固定片和固定在所述固定片上的接触片,所述固定片位于第二侧面的内侧,且卡持在所述通孔内并突伸至收容腔,所述接触片具有片状本体和自所述片状本体突伸形成的针体,所述片状本体卡持在所述通孔内并突伸出第二侧面,所述针体插入至固定片并贯穿固定片与待测电池连接,所述固定片由绝缘材料所制成,所述接触片由导电材料所制成。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测试条上电性连接有与电极触头电性连接的第二探针。
[0008]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待测电池具有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与第一探针电性连接,所述负极与电极触头电性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检测件还包括位于第一侧面外侧的第一测试板,于所述第一侧面,若干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待测电池被划分成平行设置的η条线,所述第一测试板上设置有对应η条线的η条第一测试条,于所述第二侧面,若干设置所述收容腔内的待测电池被划分成平行设置的m条线,所述第二测试板上设置有对应m条线的若干m条第二测试条,所述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方向相异,所述第一测试条和第二测试条由导电材料所制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η条第一测试条垂直分布,所述m条第二测试条水平分布。
[0011]进一步的,所述每个第一测试条上电性连接有对应所述收容腔且与收容腔内的待测电池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的第一探针。
[0012]进一步的,所述盒体还具有连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导轨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快速检测装置还包括固定所述第二测试板的探针移动机构,所述探针移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测试板外侧的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的电机、连接所述固定板与第二测试板的伸缩杆,所述电机与第二测试板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二测试板相对第二侧面移动。
[0014]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盒体上形成有与收容腔连通的通孔,且在该通孔内设置电极触头,从而提高了每次机械对位的“允许误差”,减小了每次机械对位的“对位行程”和“对位时间”,从而提高了实现若干待测电池的对位检测的工作效率。
[0015]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快速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的电池快速检测装置的分解图;
[0018]图3是图1中第一测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图1中第二测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图1中盒体的分解图;
[0021]图6是图1中第一探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快速检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参见图1至图6,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池快速检测装置包括用以安装若干待测电池20的盒体1、用以检测待测电池20的检测件2及固定检测件2的探针移动机构3。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盒体I内可以安装160个待测电池20,每个所述待测电池20具有正极(未标号)和负极(未标号),所述盒体I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及连接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的底面13,该底面13命名为导轨面,所述盒体I上设置有自所述第一侧面11朝第二侧面12凹陷形成的收容待测电池20的收容腔14及自所述第二侧面12朝收容腔14贯通的若干通孔15。于所述第一侧面11,若干设置所述收容腔14内的待测电池20被划分成平行设置的η条线,于所述第二侧面12,若干设置所述收容腔14内的待测电池20被划分成平行设置的m条线,若干待测电池20沿两个相异的方向上按两种不同的方向划分,在本实施例中,将若干待测电池20沿水平和垂直方向分布,即将若干待测电池20排列成η排m列,其具体可以将该160个待测电池20排成10排16列。所述通孔15对应待测电池20设置,每个通孔15内设置有电极触头16,所述电极触头16的一端与收容腔14内的待测电池20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电极触头16的另一端突伸出通孔
15。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极触头16包括与待测电池20的负极接触的圆片状的固定片161和固定在所述固定片161上的接触片162,所述固定片161位于第二侧面12的内侧,且卡持在所述通孔15内并突伸至收容腔14,所述接触片162具有圆形片状本体163和自所述片状本体163突伸形成的针体164,所述圆形片状本体163卡持在所述通孔15内并突伸出第二侧面12,所述针体164插入至固定片161并贯穿固定片161与待测电池20的负极连接,所述固定片161由绝缘材料所制成,所述接触片162由导电材料所制成。
[0025]所述检测件2包括位于第二侧面12外侧的第一测试板21和位于第二侧面12外侧的第二测试板22。所述第一测试板21包括第一板体2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体211上的若干第一测试条212,若干第一测试条212平行设置,其对应m条线分布形成m列,第一测试条212与待测电池20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测试板22包括第二板体221和设置在第二板体221上的若干第二测试条222,若干第二测试条222平行设置,其对应η条线分布形成η排,所述第一测试条212和第二测试条222方向相异。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测试条212为垂直分布,第二测试条222为水平分布,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测试条212和第二测试条222也可以呈其他方向分布,可以斜向交叉分布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收容腔14内的待测电池20排成10排16列,所以对应的,第一测试条212排成16列,第二测试条222排成10排。所述每个第一测试条212上设置有与收容腔14内的待测电池20的正极电性连接的第一探针213,每排上的第一探针213均电性连接于对应排的第一测试条212。该第一探针213包括固定在第一板体211上的壳体214、自壳体214的两端突伸形成的前接触端215和后接触端216,所述第一探针213的前接触端215与待测电池20电性连接,后接触端216突伸出第一板体211,所述第二测试条222上设置有对应电极触头16且与电极触头16的接触片162电性连接的第二探针223,每列上的第二探针223均电性连接于对应列的第二测试条222,所述第二探针223的结构与第一探针213的结构相同,故不再赘述,所述第二探针223的前接触端与电极触头16的接触片162电性连接,后接触端突伸出第二板体221。所述第一板体211和第二板体221由绝缘材料所制成,第一测试条212和第二测试条222为导电性材料。
[0026]所述探针移动机构3包括设置在第二测试板22外侧的固定板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