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病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439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多囊肾病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囊肾病(APKD)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盒。
【背景技术】
[000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PK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为PKD1,由16号染色体中的基因突变引起。主要特征是肾脏内部会不断出现液性囊泡,并不断长大,逐渐损害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患者年轻时一般不会发病,与正常人无异,但是半数以上患者会发生终末期肾衰,病情重、治疗难。此外,囊肿还可使肝脏、胰腺、卵巢、脉络丛等体内器官受到损害,甚至会引起颅内动脉瘤、结肠憩室、二尖瓣脱垂等疾病。
[0003]对于遗传病基因可用与之相邻接的基因或DNA片段作为标记进行连锁分析。当检查知标记存在时可以认为致病基因存在(因存在重组)。如成人多囊肾病(APKD)基因已定位于16号染色体短臂I区3带(16P13),可用与之相邻接的一些标记如3 ‘_HVR、24_1、P-GGGl等作为探针进行联锁分析,若同时使用位于致病基因两侧的遗传标记作探针进行诊断,则可提高诊断的可信度。成人多囊肾病(APKD)为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病,发病率为千分之一,仅中国就有100多万患者。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尚无一种治疗诊断确切的试剂,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已把注意力投向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盒的研发。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方便适用、检测率高的多囊肾病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盒。
[000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多囊肾病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盒,由紫外线灯管、电源负极、盒体、电源正极、电泳槽、槽盖组成,两个紫外线灯管设置在槽盖上,盒体内设有电泳槽,电源负极和电源正极分别设置在电泳槽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上下、左右、前后6个壁均为透明的有机玻璃。
[0006]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外部紫外线光源进行荧光显示,操作简单,适用性强,诊断时间小于2小时,诊断准确率达到99.9%以上。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I紫外线灯管、2电源负极、3盒体、4电源正极、5电泳槽、6槽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多囊肾病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盒,由紫外线灯管1、电源负极2、盒体3、电源正极4、电泳槽5、槽盖6组成,两个紫外线灯管I设置在槽盖6上,电源负极2和电源正极4分别设置在电泳槽5的两侧,所述的盒体3上下、左右、前后6个壁均为透明的有机玻璃。
[0010]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APKD基因治疗诊断的步骤是:
[0011]1、提取DNA:采用先进的工艺提取要受检测人的DNA ;
[0012]2、对DNA进行限制性酶切;
[0013]3、对经过限制性酶切的DNA进行电泳;
[0014]4、对探针(probe)进行非放射形标记;
[0015]5、用探针(probe)对电泳DNA进行杂交;
[0016]6、用紫外线灯管光源I进行荧光显示杂交结果并且照相;对潜在病人家系进行RFLP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001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发病前基因检测来诊断治疗多肾囊病的遗传,诊断时间小于2小时,诊断准确率达到99.9%以上。
【主权项】
1.多囊肾病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盒,由紫外线灯管(I)、电源负极(2)、盒体(3)、电源正极(4)、电泳槽(5)、槽盖(6)组成,两个紫外线灯管(I)设置在槽盖(6)上,盒体(3)内设有电泳槽(5),电源负极(2)和电源正极(4)分别设置在电泳槽(5)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3)上下、左右、前后6个壁均为透明的有机玻璃。
【专利摘要】多囊肾病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盒,由紫外线灯管(1)、电源负极(2)、盒体(3)、电源正极(4)、电泳槽(5)、槽盖(6)组成,两个紫外线灯管(1)设置在槽盖(<b>6</b>)上,盒体(3)内设有电泳槽(5),电源负极(2)和电源正极(4)分别设置在电泳槽(5)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3)上下、左右、前后6个壁均为透明的有机玻璃。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外部紫外线光源进行荧光显示,操作简单,适用性强,诊断时间小于2小时,诊断准确率达到99.9%以上。
【IPC分类】G01N27/447
【公开号】CN204903457
【申请号】CN201520702486
【发明人】唐清
【申请人】丹阳鸿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