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78405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基座内侧上部安装有电热管,基座前部设有控制面板,基座内部安装有单片机,基座上部设有凹槽,检测瓶体通过基座上的凹槽固定在基座上,检测瓶体上部安装有检测瓶盖体,检测瓶盖体上部安装有驱动电机和冷凝管,驱动电机与搅拌桨连接,检测瓶盖体下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伸入检测瓶体内部,颗粒物检测吸油管与颗粒物检测回油管穿过检测瓶盖体伸入检测瓶体内部,单片机分别与驱动电机、电热管、温度传感器、控制面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样品进行前处理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对待检测的石油样品进行恒温加热、搅拌,增强待检测样品的流动性。
【专利说明】
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析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石油产品是指经过炼油厂加工所获得的各种产品。石油产品按用途可划分燃料类,如汽油、柴油、重油等;溶剂类,如橡胶溶剂油、溶剂煤油等;润滑油类,如喷气机润滑油、冷冻机油、机械油等;液压油类,如航空液压油、锭子油等;石油苯类;润滑脂类。
[0003]石油产品中颗粒物多少是石油产品的洁净程度的标识,颗粒污染物越少,表明石油产品中的械杂质越少,石油产品的品质越高。石油产品中颗粒物检测一般有重量法、颗粒计数法。
[0004]石油产品中的颗粒物含量对于石油产品的使用就重大的影响,颗粒物杂质含量过多会加重设备磨损,管路沉积阻塞管路,影响石油产品的使用品质,减低石油产品的等级,精确检测石油产品的颗粒物含量具有重要意义。石油产品一般粘度大,流动性差,影响检测精度,且采用量大,油品浪费较多。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对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样品进行前处理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对待检测的石油样品进行恒温加热、搅拌,增强待检测样品的流动性,装置结构简单、工作状态可靠、操作方便。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包括基座、检测瓶体、检测瓶盖体、搅拌桨、电热管、温度传感器、冷凝管、颗粒物检测吸油管、颗粒物检测回油管、驱动电机、单片机、控制面板,所述的基座内侧上部安装有电热管,基座前部设有控制面板,基座内部安装有单片机,基座上部设有凹槽,检测瓶体通过基座上的凹槽固定在基座上,检测瓶体上部安装有检测瓶盖体,检测瓶盖体上部安装有驱动电机和冷凝管,驱动电机与搅拌桨连接,检测瓶盖体下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伸入检测瓶体内部,颗粒物检测吸油管与颗粒物检测回油管穿过检测瓶盖体伸入检测瓶体内部,单片机分别与驱动电机、电热管、温度传感器、控制面板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的单片机与驱动电机、电热管之间设有控制电路,单片机与温度传感器之间设有A/D转换电路。
[0009]优选的,所述的检测瓶体和检测瓶盖体之间设有密封垫。
[0010]优选的,所述的检测瓶体的开口外侧和检测瓶盖体内侧设有螺纹,检测瓶体与检测瓶盖体呈螺纹旋接。
[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可以对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样品进行前处理,对待检测的石油样品进行恒温加热、搅拌,增强待检测样品的流动性,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检测瓶体内石油产品的温度,方便准确控制待处理样品的温度;冷凝管能够减少加热导致的石油产品样品的流失,根据待测石油产品样品的粘度性质,通过控制面板控制适宜的加热温度及搅拌桨转速,使待检测颗粒物的石油产品液体更加均匀,适用于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提高检测准确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基座;2-检测瓶体;3-检测瓶盖体;4-搅拌桨;5-电热管;6_温度传感器;7_冷凝管;8-颗粒物检测吸油管;9-颗粒物检测回油管;10-驱动电机;11-单片机;12-控制面板;13-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001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17]如图1所示,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包括基座1、检测瓶体2、检测瓶盖体3、搅拌桨4、电热管5、温度传感器6、冷凝管7、颗粒物检测吸油管8、颗粒物检测回油管9、驱动电机10、单片机11、控制面板12,基座I内侧上部安装有电热管5,基座I前部设有控制面板12,基座I内部安装有单片机11,基座I上部设有凹槽,检测瓶体2通过基座I上的凹槽固定在基座I上,检测瓶体2上部安装有检测瓶盖体3,检测瓶盖体3上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0和冷凝管7,驱动电机10与搅拌桨4连接,检测瓶盖体3下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伸入检测瓶体2内部,颗粒物检测吸油管8与颗粒物检测回油管9穿过检测瓶盖体3伸入检测瓶体2内部,单片机11分别与驱动电机10、电热管5、温度传感器6、控制面板12连接。
[0018]进一步的,所述的单片机11与驱动电机10、电热管5之间设有控制电路,单片机11与温度传感器6之间设有A/D转换电路。
[0019]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瓶体2和检测瓶盖体3之间设有密封垫13。
[0020]进一步的,所述的检测瓶体2的开口外侧和检测瓶盖体3内侧设有螺纹,检测瓶体2与检测瓶盖体3呈螺纹旋接。
[002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结合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时,将待检测的石油样品加入检测瓶体2内部,将安装有搅拌桨4、温度传感器6、颗粒物检测吸油管8、颗粒物检测回油管9的检测瓶盖体3盖在检测瓶体2旋紧,在检测瓶盖体3安装冷凝管7,并接通冷凝水,根据待测石油产品样品的粘度性质,通过控制面板12控制电热管5,提供适宜的加热温度,通过控制面板12控制驱动电机10转速,驱动电机10带动搅拌桨4,对待检测的石油样品进行搅拌,使待检测颗粒物的石油产品液体更加均匀,适用于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时,待检测的石油样品从颗粒物检测吸油管8被吸入颗粒物检测装置,吸入颗粒物检测装置剩余石油样品从颗粒物检测回油管9输送回检测瓶体2内,避免石油样品外流污染环境。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可以对等待颗粒物检测的石油样品进行前处理,对待检测的石油样品进行恒温加热、搅拌,增强待检测样品的流动性,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检测瓶体内石油产品的温度,方便准确控制待处理样品的温度;冷凝管能够减少加热导致的石油产品样品的流失,适用于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提高检测准确度。
[0022]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实施方式,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包括基座(I)、检测瓶体(2)、检测瓶盖体(3)、搅拌桨(4)、电热管(5)、温度传感器(6)、冷凝管(7)、颗粒物检测吸油管(8)、颗粒物检测回油管(9)、驱动电机(10)、单片机(11)、控制面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I)内侧上部安装有电热管(5),基座(I)前部设有控制面板(12),基座(I)内部安装有单片机(11),基座(I)上部设有凹槽,检测瓶体(2)通过基座(I)上的凹槽固定在基座(I)上,检测瓶体(2)上部安装有检测瓶盖体(3),检测瓶盖体(3)上部安装有驱动电机(10)和冷凝管(7),驱动电机(10)与搅拌桨(4)连接,检测瓶盖体(3)下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6)伸入检测瓶体(2)内部,颗粒物检测吸油管(8)与颗粒物检测回油管(9)穿过检测瓶盖体(3)伸入检测瓶体(2)内部,单片机(11)分别与驱动电机(10)、电热管(5)、温度传感器(6)、控制面板(1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11)与驱动电机(10)、电热管(5)之间设有控制电路,单片机(11)与温度传感器(6)之间设有A/D转换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瓶体(2 )和检测瓶盖体(3 )之间设有密封垫(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油产品颗粒物检测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瓶体(2)的开口外侧和检测瓶盖体(3)内侧设有螺纹,检测瓶体(2)与检测瓶盖体(3)呈螺纹旋接。
【文档编号】G01N15/06GK205670110SQ201620576463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6日
【发明人】杨剑锐, 张蔓, 李婷, 陈丰, 杨钊
【申请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