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轮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1469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轮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时钟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轮钟。



背景技术:

中国古代就有用水滴来计算时间的方式,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用它来实现对时间的计算是非常方便的。

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渐渐的采用电子时钟和机械时钟计时,这样方便携带和观察,而对于古代这种采用水滴的方式来计时只能作为一个装饰品,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采用水来计时的类似沙漏的摆件,但是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个小时或者一分钟的短暂计时,由于这种需求的产生,渐渐的设计出既具有观赏性质又有计时功能的水轮钟,经过调查发现,市场上的水轮钟的计时误差较大,不能精确的计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轮钟,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水轮钟的精确计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轮钟,包括顶部储水盒和底部储水盒,所述顶部储水盒和底部储水盒之间设有安装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储水盒盒底的中部和底部储水盒盒底的中部均开设有出水口,所述顶部储水盒盒底和底部储水盒盒底均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安装壳内设有叶轮和指针带动轮,所述叶轮具有叶轮轴且通过叶轮轴铰接在安装壳上,所述指针带动轮具有转动轴且通过转动轴铰接在安装壳上,所述叶轮还具有叶片一,所述指针带动轮还具有叶片二和连接在转动轴上并位于安装壳外的指针,所述转动轴能带动指针转动,所述出水口流出的水滴落在叶片一上并带动叶轮转动,所述叶轮在转动过程中将水流入叶片二上且当叶片二上的水达到特定重量时能带动指针带动轮转动。

工作原理:水经过顶部储水盒的出水口流出并滴落在叶轮的叶片一上,此时叶轮的叶片一能带动叶轮转动,滴落在叶轮上的水滴流向相邻的指针带动轮的叶片二上,当叶片二上的水到达一定的重量时,也就是水的重力大于指针带动轮与转动轴的摩擦力时指针带动轮转动,此时与转动轴连接的指针也随着指针带动轮的转动而转动,指针带动轮在转动的过程中一边旋转一边排水,通过设计,当指针带动轮转动一圈时,时间刚好经过了一个小时,从指针带动轮流出的水能通过进水口进入到底部储水盒内,当顶部储水盒内的水全部流完之后,可将整个装置倒置进行下一轮的计时。通过叶轮和指针带动轮的配合使用,并将出水口设置在顶部储水盒盒底的中部和底部储水盒盒底的中部,使得整个水轮钟的计时更加的准确,而顶部储水盒和底部储水盒的设置,能使得整个水轮钟重复使用,并且计时精确,且在整个水轮钟转动计时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借助外力,仅仅是依靠水滴的重力来驱动叶轮和指针带动轮转动。

在上述的水轮钟中,所述叶片一远离叶轮轴的一端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上开设有缺口。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滴落在叶片一上的水能完整的流入到叶片二中,使得整个计时过程更加的准确。

在上述的水轮钟中,所述叶片二呈长块状,所述叶片二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储水腔,所述储水腔设置在叶片二的两侧且两个储水腔正对设置,所述叶片二远离转动轴一端的端部能嵌入缺口内且叶轮转动过程中叶片一上的水流入到其中一个储水腔中。

叶片二的端部能嵌入缺口,导向面上的水能通过导向面的导向全部流入叶片二的储水腔中,进而当叶片二上的储水腔内水的重量达到大于指针带动轮与转动轴的摩擦力后能推动叶片二向下运动并带动指针带动轮转动,使得指针带动轮的叶片二在储水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水从叶轮片二中漏出的现象,保证了水轮钟计时的精准度。

在上述的水轮钟中,所述顶部储水盒的盒底和底部储水盒的盒底由四个呈等腰三角形的底板一和两个呈条形的底板二组成,四个所述底板一相互倾斜设置且出水口设置在四个底板一的交汇处,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底板二上。

该结构的设置,能使得顶部储水盒的盒底和底部储水盒的盒底的水流能通过底板一的导向更好的流入到出水口处,不会出现水积压在顶部储水盒和底部储水盒内的情况,而进水口的位置设置,使得水流经叶片二能更好的经过底板一的导向进入进水口处,提高了整个水轮钟的准确性,同时使得水轮钟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存在误差。

在上述的水轮钟中,所述进水口设有若干个,作为优选,每个所述底板二上的进水口设有三个,三个所述进水口沿着相应的底板二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流经叶片一和叶片二的水流能更加快速通过进水口进行收集,不会发生因水收集不及时而导致处于安装壳内的水影响水轮钟内叶轮和指针带动轮的转动,保证了水轮钟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的水轮钟中,所述出水口靠近叶轮和指针带动轮的一端的口径大于出水口远离叶轮和指针带动轮的一端的口径。

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出水口靠近叶轮和指针带动轮一端的口径大于出水口远离叶轮和指针带动轮一端的口径,因此,当水从出水口流出时,由于孔径的增大,将以水滴形式滴落,使得水流更加的平缓,水轮钟的计时更加的准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水轮钟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叶轮和指针带动轮的配合使用,使得水轮钟能实现计时功能,同时叶轮上导向面和指针带动轮上储水腔的设置能进一步的提高水轮钟计时的准确性。

2、通过对出水口口径的设置,使得水流更加的均匀,提高了水轮钟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水轮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水轮钟中去掉安装壳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水轮钟中底板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部储水盒;2、底部储水盒;3、安装壳;4、出水口;5、进水口;6、叶轮;61、叶轮轴;62、叶片一;63、导向面;64、缺口;7、指针带动轮;71、转动轴;72、叶片二;73、指针;74、储水腔;8、底板一;9、底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水轮钟,包括顶部储水盒1和底部储水盒2,顶部储水盒1和底部储水盒2之间设有安装壳3。

具体的说,如图1-3所示,顶部储水盒1盒底的中部和底部储水盒2盒底的中部均开设有出水口4,顶部储水盒1盒底和底部储水盒2盒底均开设有进水口5,安装壳3内设有叶轮6和指针带动轮7,叶轮6具有叶轮轴61且通过叶轮轴61铰接在安装壳3上,指针带动轮7具有转动轴71且通过转动轴71铰接在安装壳3上,叶轮6还具有叶片一62,指针带动轮7还具有叶片二72和连接在转动轴71上并位于在安装壳3外的指针73,转动轴71能带动指针73转动,出水口4流出的水滴落在叶片一62上并带动叶轮6转动,叶轮6在转动过程中将水流入叶片二72上且当叶片二72上的水达到特定重量时能带动指针带动轮7转动,出水口4靠近叶轮6和指针带动轮7的一端的口径大于出水口4远离叶轮6和指针带动轮7的一端的口径。

工作原理:水经过顶部储水盒1的出水口4流出并滴落在叶轮6的叶片一62上,此时叶轮6的叶片一62能带动叶轮6转动,滴落在叶轮6上的水滴流向相邻的指针带动轮7的叶片二72上,当叶片二72上的水到达一定的重量时,也就是水的重力大于指针带动轮7与转动轴71的摩擦力时指针带动轮7转动,此时与转动轴71连接的指针73也随着指针带动轮7的转动而转动,指针带动轮7在转动的过程中一边旋转一边排水,通过设计,当指针带动轮7转动一圈时,时间刚好经过了一个小时,从指针带动轮7流出的水能通过进水口5进入到底部储水盒2内,当顶部储水盒1内的水全部流完之后,可将整个装置倒置进行下一轮的计时。通过叶轮6和指针带动轮7的配合使用,并将出水口4设置在顶部储水盒1盒底的中部和底部储水盒2盒底的中部,使得整个水轮钟的计时更加的准确,而顶部储水盒1和底部储水盒2的设置,能使得整个水轮钟重复使用,并且计时精确,且在整个水轮钟转动计时的过程中,是不需要借助外力,仅仅是依靠水滴的重力来驱动叶轮6和指针带动轮7转动。

进一步的说,如图1-3所示,叶片一62远离叶轮轴61的一端具有导向面63,导向面63上开设有缺口64,叶片二72呈长块状,叶片二72远离转动轴71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储水腔74,储水腔74设置在叶片二72的两侧且两个储水腔74正对设置,叶片二72远离转动轴71一端的端部能嵌入缺口64内且叶轮6转动过程中叶片一62上的水流入到其中一个储水腔74中。

导向面63的设置,滴落在叶片一62上的水能完整的流入到叶片二72中,叶片二72的端部能嵌入缺口64,导向面63上的水能通过导向面63的导向全部流入叶片二72的储水腔74中,进而当叶片二72上的储水腔74内水的重量达到一定的数值后能推动叶片二72向下运动并带动指针带动轮7转动,使得指针带动轮7的叶片二72在储水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水从叶轮6片二中漏出的现象,保证了水轮钟计时的精准度。

更进一步的说,如图1-3所示,顶部储水盒1的盒底和底部储水盒2的盒底由四个呈等腰三角形的底板一8和两个呈条形的底板二9组成,四个底板一8相互倾斜设置且出水口4设置在四个底板一8的交汇处,进水口5设置在底板二9上,进水口5设有若干个,在本申请中,每个底板二9上的进水口5设有三个,三个进水口5沿着底板二9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该结构的设置,能使得顶部储水盒1的盒底和底部储水盒2的盒底的水流能通过底板一8的导向更好的流入到出水口4处,不会出现水积压在顶部储水盒1和底部储水盒2内的情况,而进水口5的位置设置,使得水流经叶片二72能更好的经过底板一8的导向进入进水口5处,提高了整个水轮钟的准确性,同时使得水轮钟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存在误差。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