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2043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操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操作机构中的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压电器操作机构中,凡是设有手动操作手柄的机构,手柄都是随着主轴的转动而转动,不会在操作后与主轴分离并自动回复原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适用 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驱动主轴转动后不受主轴限制,可自动回复原位的一种操作装置。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操作装置,包括设有主轴的安装架、和手动驱 动装置;所述安装架包括后板、前板和用于固定连接后板及前板的螺栓组件;所述主轴的 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后板和前板上;所述手动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主轴上的驱动盘、用于 驱动所述驱动盘作顺时针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第一拉 簧、用于驱动驱动盘做逆时针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第 二拉簧、和用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运动的手柄机构;所述手柄机构包括套 设在主轴上且可绕主轴转动的拐臂和手柄;所述拐臂包括套设在主轴上的套管部、用于带 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转动的传动部、和用于连接所述套管部与传动部的连 接部;所述手柄可通过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拐臂绕着主轴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拐臂和手柄的邻接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啮合齿,所述手柄通 过所述啮合齿带动所述拐臂;所述第一拉簧为第一驱动板提供复位弹力并使得所述第一驱 动板趋向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拉簧为第二驱动板提供复位弹力并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板趋 向顺时针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板、第一棘爪、第一扭簧、和第 一轴销;所述第一驱动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轴上,所述第一棘爪通过第一轴销可转动 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板上,所述第一扭簧为所述第一棘爪提供复位力并使得所述第一棘 爪趋向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板、第二棘爪、第二扭簧、和第二轴销; 所述第二驱动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轴上,所述第二棘爪通过第二轴销可转动地设置在 所述第二驱动板上,所述第二扭簧为所述第二棘爪提供复位力并使得所述第二棘爪趋向顺 时针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拐臂的传动部位于所述第一棘爪和第二棘爪中间,所述拐 臂的传动部可带动所述第一棘爪做顺时针转动、也可带动所述第二棘爪做逆时针转动;所 述安装架上设有用于限位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转动角度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位于所 述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中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盘的周向边缘处设有多个凹槽,优选为四个;所述第一驱动板的中部设有用于套设在主轴上的主轴孔,其上部设有用于限位第一棘爪转动角度的 限位凸台和用于安装定位所述第一棘爪的副轴孔;所述第一驱动板可绕主轴转动;所述限 位凸台与所述第一驱动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棘爪的中部设有轴孔,第一轴销穿过第一棘 爪的轴孔和第一驱动板的副轴孔,所述第一棘爪的上端是与所述第一驱动板限位凸台相配 合的限位部,所述第一棘爪的下端是与所述驱动盘周向边缘处的凹槽相配合的锁定部;所 述第一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轴销上,其一端抵在第一驱动板上,另一端抵在第一棘爪上,从 而为第一棘爪提供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复位弹力,使得所述第一棘爪的限位部抵在第一 驱动板的限位凸台上;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设置在前板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驱动板的下 部上,从而为第一驱动板提供趋向逆时针转动的复位弹力,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板的上部抵 在所述限位柱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板的中部设有用于套设在主轴上的主轴孔,其上 部设有用于限位第二棘爪转动角度的限位凸台和用于安装定位所述第二棘爪的副轴孔;所 述第二驱动板可绕主轴转动;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第二驱动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棘爪的 中部设有轴孔,第二轴销穿过第二棘爪的轴孔和第二驱动板的副轴孔,所述第二棘爪的上 端是与所述第二驱动板限位凸台相配合的限位部,所述第二棘爪的下端是与所述驱动盘周 向边缘处的凹槽相配合的锁定部;所述第二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轴销上,其一端抵在第二 驱动板上,另一端抵在第二棘爪上,从而为第二棘爪提供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复位弹力, 使得所述第二棘爪的限位部抵在第二驱动板的限位凸台上;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设置在前 板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驱动板的下部上,从而为第二驱动板提供趋向顺时针转动的复位 弹力,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板的上端抵在所述限位柱上;所述拐臂的传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 棘爪的限位部和第二棘爪的限位部中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板的限位凸台和所述第二驱动板 的限位凸台中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板上设有通过在前板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拐臂传动部转 动角度的弧形孔,所述拐臂的传动部位于所述弧形孔中,且只能沿着所述弧形孔中做往复 转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板的基本形状为)形,所述第二驱动板的基本形状
为、形板状;所述第一棘爪的基本形状为㈠形,所述第二棘爪的基本形状为一形。上述技术方案中,按照从前到后方向,所述手柄、拐臂、前板、第一驱动机构、驱动 盘、第二驱动机构、后板依次设置在所述主轴上。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中,所述手动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主轴上的驱动盘、用于驱动所述驱动 盘作顺时针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第一拉簧、用于驱动 驱动盘做逆时针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第二拉簧、和用 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运动的手柄机构;所述手柄机构包括套设在主轴上且 可绕主轴转动的拐臂和手柄;所述拐臂包括套设在主轴上的套管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驱 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转动的传动部、和用于连接所述套管部与传动部的连接部;所述手 柄可通过所述传动部带动所述拐臂绕着主轴转动。这种结构制成的操作机构,可以实现在驱动主轴转动后不受主轴限制,并能够自动回复原位的特点。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操作装置的一种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操作装置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图4为图1所示操作装置在移除部分部件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操作装置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操作装置中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所示标记为安装架1,后板11,前板12,弧形孔121,螺栓组件13,限位柱14,主轴2,轴承3,手动驱动装置4,驱动盘6,凹槽61,第一驱动机构7,第一驱动板71,主轴孔 711,限位凸台712,副轴孔713,第一棘爪72,轴孔721,限位部722锁定部723,第一扭簧73, 第一轴销74,第一拉簧75,第二驱动机构8,第二驱动板81,主轴孔811,限位凸台812,副轴 孔813,第二棘爪82,轴孔821,限位部822,锁定部823,第二扭簧83,第二轴销84,第二拉 簧85,手柄机构9,拐臂91,套管部911,传动部912,连接部913,滑筒914,手柄92,啮合齿 100。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图1至图6显示了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立体结 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操作装置的一种爆炸图;图3为图1所示操作装置从另一角度 观察时的一种爆炸图;图4为图1所示操作装置在移除部分部件后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操作装置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操作 装置中第一驱动机构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一种操作装置,见图1至图6,包括设有主轴的安装架、和手动驱动装置4 ;所述安装架1包括后板11、前板12、用于固定连接后板11及前板12的螺栓组件13 和限位柱14 ;所述主轴2的两端通过轴承3可转动地设置在后板11中心处和前板12中心 处。所述前板12上设有通过在前板12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拐臂91传动部912转动角度 的弧形孔121,所述拐臂91的传动部912位于所述弧形孔121中,且只能沿着所述弧形孔 121中做往复转动。见图2和图3,所述手动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在主轴2上的驱动盘6、用于驱动所 述驱动盘6作顺时针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7、用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第一拉簧 75、用于驱动驱动盘6做逆时针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8、用于带动第二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 第二拉簧85、和用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7及第二驱动机构8运动的手柄机构9。所述第一拉簧75为第一驱动板71提供复位弹力并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板71趋向 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拉簧85为第二驱动板81提供复位弹力并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板81 趋向顺时针转动。见图2和图3,所述手柄机构9包括套设在主轴2上且可绕主轴2转动的拐臂91 和手柄92 ;所述拐臂91包括套设在主轴2上的套管部911、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和第二驱动机构8转动的传动部912、和用于连接所述套管部911与传动部912的连接部 913 ;所述手柄92可通过所述传动部912带动所述拐臂91绕着主轴2转动。本实施例中, 所述拐臂91和手柄92的邻接端设有相互配合的啮合齿100,所述手柄92通过所述啮合齿 100带动所述拐臂91。另外,为了提高拐臂91套管部911和手柄92的使用寿命,还首先在 主轴2上套设一个滑筒914,所述滑筒914优选采用耐磨性能较好的材料制成。见图2至图6,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包括第一驱动板71、第一棘爪72、第一扭簧73、 和第一轴销74 ;所述第一驱动板71的中部设有用于套设在主轴2上的主轴孔711,其上部 设有用于限位第一棘爪72转动角度的限位凸台712和用于安装定位所述第一棘爪72的副 轴孔713 ;所述第一驱动板71可绕主轴2自由转动;所述限位凸台712与所述第一驱动板 71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棘爪72通过第一轴销74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板71上,所述第一扭 簧73为所述第一棘爪72提供复位力并使得所述第一棘爪72趋向逆时针转动。本实施例 中,所述第一棘爪72的中部设有轴孔721,第一轴销74穿过第一棘爪72的轴孔721和第一 驱动板71的副轴孔713,所述第一棘爪72的上端是与所述第一驱动板71限位凸台712相 配合的限位部722,所述第一棘爪72的下端是与所述驱动盘6周向边缘处的凹槽61相配合 的锁定部723。所述第一扭簧73套设在所述第一轴销74上,其一端抵在第一驱动板71上,另一 端抵在第一棘爪72上,从而为第一棘爪72提供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复位弹力,使得所述 第一棘爪72的限位部722抵在第一驱动板71的限位凸台712上。见图2至图5,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第二驱动板81、第二棘爪82、第二扭簧83、 和第二轴销84。所述第二驱动板8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轴2上。所述第二驱动板81的中部设有用于套设在主轴2上的主轴孔811,其上部设有用于限位第二棘爪82转动角度的限位凸 台812和用于安装定位所述第二棘爪82的副轴孔813 ;所述第二驱动板81可绕主轴2转 动;所述限位凸台812与所述第二驱动板8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棘爪82通过第二轴销8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板81上,所述第 二扭簧83为所述第二棘爪82提供复位力并使得所述第二棘爪82趋向顺时针转动。本实 施例中,所述第二棘爪82的中部设有轴孔821,第二轴销84穿过第二棘爪82的轴孔821 和第二驱动板81的副轴孔813,所述第二棘爪82的上端是与所述第二驱动板81限位凸台 812相配合的限位部822,所述第二棘爪82的下端是与所述驱动盘6周向边缘处的凹槽61 相配合的锁定部823。所述第二扭簧83套设在所述第二轴销84上,其一端抵在第二驱动板81上,另一 端抵在第二棘爪82上,从而为第二棘爪82提供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复位弹力,使得所述 第二棘爪82的限位部822抵在第二驱动板81的限位凸台812上。所述拐臂91的传动部912位于所述第一棘爪72和第二棘爪82中间,所述拐臂91 的传动部912可带动所述第一棘爪72做顺时针转动、也可带动所述第二棘爪82做逆时针 转动。见图1和图3,所述安装架1上设有用于限位第一驱动板71和第二驱动板81转动 角度的限位柱14,所述限位柱14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板71和第二驱动板81中间。所述限位柱14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板71的限位凸台712和所述第二驱动板81的限位凸台812中间。见图4和图5,本实施中,所述拐臂91的传动部912设置在所述第一棘爪72的限 位部722和第二棘爪82的限位部822中间。所述驱动盘6的周向边缘处设有至少四个凹槽61。
所述第一拉簧75的一端设置在前板12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驱动板71的下部 上,从而为第一驱动板71提供趋向逆时针转动的复位弹力,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板71的上部 抵在所述限位柱14上。所述第二拉簧85的一端设置在前板12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驱动板81的下部 上,从而为第二驱动板81提供趋向顺时针转动的复位弹力,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板81的上端 抵在所述限位柱14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板71的基本形状有选为为)形,所述第二驱动板81的 基本形状优选为、形板状;所述第一棘爪72的基本形状为Ln形,所述第二棘爪82的基本形 状为一形。本实施例中,按照从前到后方向,所述手柄92、拐臂91、前板12、第一驱动机构7、 驱动盘6、第二驱动机构8、后板11依次设置在所述主轴2上。本实施例是一种三工位操作装置,当所述主轴从中间位转到右工位时,扳动手柄, 带动所述拐臂克服第一拉簧的拉力沿顺时针转动时,也即向右转动,其受力部抵压在所述 第一棘爪的限位部上、且克服所述第一扭簧的复位弹力带动第一棘爪沿顺时针转动,直至 第一棘爪的锁定部抵压在驱动盘边缘处相应的一个凹槽中,所述拐臂继续转动,通过第一 棘爪的锁定部带动所述驱动盘沿顺时针转动,从而最终带动主轴沿顺时针转动;此时主轴 也即到达右工位;此后撤去施加在手柄上的外力,驱动盘由于固定设置在主轴上,不再转动,而所述 第一驱动机构则在第一拉簧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回复原位;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在回复原位 时,通过第一棘爪推动所述拐臂的传动部,又由于所述手柄和拐臂靠扣齿联动,进而带动所 述手柄回复原位。当所述主轴需要回转到中间位时,只需扳动手柄,带动所述拐臂克服第二拉簧的 拉力沿逆时针转动时,也即向左转动,所述拐臂的受力部抵压在所述第二棘爪的限位部上、 且克服所述第二扭簧的复位弹力带动第二棘爪沿逆时针转动,直至第二棘爪的锁定部抵压 在驱动盘边缘处相应的一个凹槽中,所述拐臂继续转动,通过第二棘爪的锁定部带动所述 驱动盘沿逆时针转动,从而最终带动主轴沿逆时针转动;此后撤去施加在手柄上的外力,驱 动盘不再转动,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手柄驱动机构将在第二拉簧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回复 原位,此时主轴回复至中间位;当所述主轴需要转动至左工位时只需要继续沿逆时针方向扳动手柄即可,主轴转 至左工位后撤去外力,驱动盘不再转动,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和手柄驱动机构将在第二拉 簧的复位弹力作用下回复原位。本实施例中,所述手动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在主轴2上的驱动盘6、用于驱动所述 驱动盘6作顺时针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7、用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第一拉簧75、 用于驱动驱动盘6做逆时针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8、用于带动第二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第二拉簧85、和用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7及第二驱动机构8运动的手柄机构9 ;所述手柄机构 9包括套设在主轴上且可绕主轴转动的拐臂91和手柄92 ;所述拐臂91包括套设在主轴2 上的套管部911、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和第二驱动机构8转动的传动部912、和用 于连接所述套管部911与传动部912的连接部913 ;所述手柄92可通过所述传动部912带 动所述拐臂91绕着主轴2转动。这种结构制成的操作机构,可以实现在驱动主轴转动后不 受主轴限制,并能够自动回复原位的特点。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 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一种操作装置,包括设有主轴的安装架、和手动驱动装置(4);所述安装架(1)包括后板(11)、前板(12)和用于固定连接后板(11)及前板(12)的螺栓组件(13);所述主轴(2)的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后板(11)和前板(1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在主轴(2)上的驱动盘(6)、用于驱动所述驱动盘(6)作顺时针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7)、用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第一拉簧(75)、用于驱动驱动盘(6)做逆时针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8)、用于带动第二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第二拉簧(85)、和用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7)及第二驱动机构(8)运动的手柄机构(9);所述手柄机构(9)包括套设在主轴上且可绕主轴转动的拐臂(91)和手柄(92);所述拐臂(91)包括套设在主轴(2)上的套管部(911)、用于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和第二驱动机构(8)转动的传动部(912)、和用于连接所述套管部(911)与传动部(912)的连接部(913);所述手柄(92)可带动所述拐臂(91)绕着主轴(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臂(91)和手柄(92)的邻接端 设有相互配合的啮合齿(100),所述手柄(92)通过所述啮合齿(100)带动所述拐臂(91);所述第一拉簧(75)为第一驱动板(71)提供复位弹力并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板(71)趋 向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拉簧(85)为第二驱动板(81)提供复位弹力并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板(81)趋 向顺时针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7)包括第一驱 动板(71)、第一棘爪(72)、第一扭簧(73)、和第一轴销(74);所述第一驱动板(71)可转动 地设置在所述主轴(2)上,所述第一棘爪(72)通过第一轴销(7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 一驱动板(71)上,所述第一扭簧(73)为所述第一棘爪(72)提供复位力并使得所述第一棘 爪(72)趋向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8)包括第二驱动板(81)、第二棘爪(82)、第二扭簧(83)、和第二轴 销(84);所述第二驱动板(8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主轴(2)上,所述第二棘爪(82)通过 第二轴销(84)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板(81)上,所述第二扭簧(83)为所述第二棘 爪(82)提供复位力并使得所述第二棘爪(82)趋向顺时针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臂(91)的传动部(912)位于 所述第一棘爪(72)和第二棘爪(82)中间,所述拐臂(91)的传动部(912)可带动所述第一 棘爪(72)做顺时针转动、也可带动所述第二棘爪(82)做逆时针转动;所述安装架(1)上设有用于限位第一驱动板(71)和第二驱动板(81)转动角度的限位 柱(14),所述限位柱(14)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板(71)和第二驱动板(81)中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6)的周向边缘处设有 多个凹槽(61);所述第一驱动板(71)的中部设有用于套设在主轴(2)上的主轴孔(711),其上部设有 用于限位第一棘爪(72)转动角度的限位凸台(712)和用于安装定位所述第一棘爪(72)的 副轴孔(713);所述第一驱动板(71)可绕主轴(2)转动;所述限位凸台(712)与所述第一 驱动板(71)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棘爪(72)的中部设有轴孔(721),第一轴销(74)穿过第一棘爪(72)的轴孔(721)和第一驱动板(71)的副轴孔(713),所述第一棘爪(72)的上端是与所述第一驱动板 (71)限位凸台(712)相配合的限位部(722),所述第一棘爪(72)的下端是与所述驱动盘 (6)周向边缘处的凹槽(61)相配合的锁定部(723);所述第一扭簧(73)套设在所述第一轴销(74)上,其一端抵在第一驱动板(71)上,另 一端抵在第一棘爪(72)上,从而为第一棘爪(72)提供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复位弹力,使 得所述第一棘爪(72)的限位部(722)抵在第一驱动板(71)的限位凸台(712)上;所述第一拉簧(75)的一端设置在前板(12)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一驱动板(71)的下部 上,从而为第一驱动板(71)提供趋向逆时针转动的复位弹力,使得所述第一驱动板(71)的 上部抵在所述限位柱(1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板(81)的中部设有用 于套设在主轴(2)上的主轴孔(811),其上部设有用于限位第二棘爪(82)转动角度的限位 凸台(812)和用于安装定位所述第二棘爪(82)的副轴孔(813);所述第二驱动板(81)可 绕主轴(2)转动;所述限位凸台(812)与所述第二驱动板(8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棘爪(82)的中部设有轴孔(821),第二轴销(84)穿过第二棘爪(82)的轴孔 (821)和第二驱动板(81)的副轴孔(813),所述第二棘爪(82)的上端是与所述第二驱动板(81)限位凸台(812)相配合的限位部(822),所述第二棘爪(82)的下端是与所述驱动盘 (6)周向边缘处的凹槽(61)相配合的锁定部(823);所述第二扭簧(83)套设在所述第二轴销(84)上,其一端抵在第二驱动板(81)上,另 一端抵在第二棘爪(82)上,从而为第二棘爪(82)提供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复位弹力,使 得所述第二棘爪(82)的限位部(822)抵在第二驱动板(81)的限位凸台(812)上;所述第二拉簧(85)的一端设置在前板(12)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驱动板(81)的下部 上,从而为第二驱动板(81)提供趋向顺时针转动的复位弹力,使得所述第二驱动板(81)的 上端抵在所述限位柱(14)上;所述拐臂(91)的传动部(912)设置在所述第一棘爪(72)的限位部(722)和第二棘爪(82)的限位部(822)中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4)位于所述第一驱动 板(71)的限位凸台(712)和所述第二驱动板(81)的限位凸台(812)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12)上设有通过在前板 (12)上设有用于限制所述拐臂(91)传动部(912)转动角度的弧形孔(121),所述拐臂(91) 的传动部(912)位于所述弧形孔(121)中,且只能沿着所述弧形孔(121)中做往复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按照从前到后方向,所述手柄(92)、 拐臂(91)、前板(12)、第一驱动机构(7)、驱动盘(6)、第二驱动机构(8)、后板(11)依次设 置在所述主轴(2)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操作装置,包括设有主轴的安装架、和手动驱动装置;安装架包括后板、前板和用于固定连接后板及前板的螺栓组件;主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后板和前板上;手动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主轴上的驱动盘、用于驱动驱动盘作顺时针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第一拉簧、用于驱动驱动盘做逆时针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第二驱动机构回复原位的第二拉簧、和用于带动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运动的手柄机构;手柄机构包括套设在主轴上且可绕主轴转动的拐臂和手柄;拐臂包括套管部、传动部和连接部;手柄可通过传动部带动拐臂绕着主轴转动。本发明中的手柄机构具有在驱动主轴转动后不受主轴限制,可自动回复原位。
文档编号G05G1/10GK101799701SQ20091021516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4日
发明者黄勤飞 申请人:黄勤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