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楼宇多模态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6668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楼宇多模态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楼宇多模态监控装置。具体应用于办公商用建筑室内环境下的安全防范。
技术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办公条件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在建筑领域,土木工程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成功结合,诞生智能建筑的概念。它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建筑内部需要具备较为完善的综合安保防范措施与办公、生活服务智能控制,SP计算机控制,建筑和社会之间需要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建筑内部需要有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服务管理。必须为建筑内的用户提供多种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信息服务。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图像显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当前物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智能建筑的各个子系统技术都向着与物联网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公共安全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为建筑的安全提供保障。具体地讲,建筑物公共安全系统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等。安全防范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探测”、“延迟”与“反应”。探测是指感知显性和隐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发出报警;延迟是指延长和推延风险事件发生的进程;反应是指组织力量为制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所采取的快速行动。为了实现安全防范的最终目的,必须围绕“探测”、“延迟”和“反应”这三个基本要素开展工作,以预防和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任何单一的公共安全防范手段都存在一些弱点,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安全,这就决定了公共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
发明内容本发明对办公、商务等建筑物内图像、声音和环境信息进行综合判别,识别建筑物内异常情况,克服了以前利用单一模态监控的不足。多模态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湿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光照检测电路、震动检测电路、红外检测电路、烟雾检测电路、声音检测电路、摄像采集电路、ARM核心电路、行为识别模块、声音识别模块、环境识别模块、综合判别模块、以太网络电路、语音播放电路组成;湿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光照检测电路、震动检测电路、红外检测电路、烟雾检测电路和声音检测电路连接到ARM核心电路输入端口,摄像采集电路、以太网络电路和声音检测电路也连接到ARM核心电路。

图I是本发明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新型实用的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I所示,由湿度检测电路(I)、温度检测电路
(2)、光照检测电路(3)、震动检测电路(4)、红外检测电路(5)、烟雾检测电路(6)、声音检测电路(7)、摄像采集电路⑶、ARM核心电路(9)、行为识别模块(10)、声音识别模块(11)、环境识别模块(12)、综合判别模块(13)、以太网络电路(14)、语音播放电路(15)组成。当异常情况发生时,多个检测电路都会检测到异常信息,识别模块对各个信息进行分析,最后通过综合判别模块对多个检测模态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了监控设备的异常情况的感知能力。
权利要求1.多模态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湿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光照检测电路、震动检测电路、红外检测电路、烟雾检测电路、声音检测电路、摄像采集电路、ARM核心电路、行为识别模块、声音识别模块、环境识别模块、综合判别模块、以太网络电路、语音播放电路组成;湿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光照检测电路、震动检测电路、红外检测电路、烟雾检测电路和声音检测电路连接到ARM核心电路输入端口,摄像采集电路、以太网络电路和声音检测电路也连接到ARM核心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区域安全,是一种在公共建筑环境下具有高可靠性安防系统。本实用新型智能楼宇多模态监控装置,由湿度检测电路(1)、温度检测电路(2)、光照检测电路(3)、震动检测电路(4)、红外检测电路(5)、烟雾检测电路(6)、声音检测电路(7)、摄像采集电路(8)、ARM核心电路(9)、行为识别模块(10)、声音识别模块(11)、环境识别模块(12)、综合判别模块(13)、以太网络电路(14)、语音播放电路(15)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全面感知状态,人工智能思维控制,公共场所异常情况进行识别报警。
文档编号G05B19/418GK202694086SQ20122007622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4日
发明者王斌,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嘉兴学院, 王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