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熨斗的传感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5241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熨斗的传感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熨斗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熨斗的传感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熨斗产品都需要判断是平放还是竖放,平放短时间不动作需要断电保护,竖放长时间需要关闭加热,达到节能的目的。目前的方案都是采用传感器加控制芯片和外围驱动电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传感器负责熨斗位置状态的判断,控制芯片负责对外围驱动电路进行控制,控制芯片与传感器需要经过线路传输信号,信号容易受干扰,控制芯片控制驱动回路驱动继电器进行工作,容易受潮影响。熨斗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也一直影响着基板的可靠运行,而传感器本身的防潮利用壳体的超声波技术已经有很大提升,但是基板中控制芯片的防潮和控制芯片与传感器、控制芯片与驱动回路的信号传输线路还都面临着防潮难题,所以防潮成本在整体方案成本的比重非常高,如果解决防潮问题将直接降低方案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将控制芯片和继电器驱动电路集成到传感器内部做成模块,极大地降低信号受干扰的机率,继电器驱动电路不会受潮气影响,基板对于防潮的需求降低,而且提升了设计的模块化集成化,最终降低基板加工难度,有效降低基板的成本的熨斗的传感控制电路。

为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熨斗的传感控制电路,包括电阻降压电路、半波整流电路、控制芯片、传感器、继电器和继电器驱动电路,所述交流市电经电阻降压电路送半波整流电路,所述半波整流电路分别为继电器驱动电路和控制芯片供电,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在控制芯片的第一控制输出端口控制下向继电器的线圈供电,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串接于交流市电与交流输出端口之间,所述控制芯片与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和继电器驱动电路集成到传感器内部构成一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过零检测电路,所述过零检测电路串接于电阻降压电路的输出端口与控制芯片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半导体开关Q1和Q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和电容C3,所述半导体开关Q2串接继电器的线圈后接在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输出端口的其中一个控制输出管脚和半波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之间,所述半导体开关Q1串接电阻R7后接在控制芯片第一控制输出端口的另一个控制输出管脚和半波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之间,所述半导体开关Q1和Q2的控制端相连,所述半导体开关Q1的控制端依次串联电阻R8和R6接半波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电阻R6和R8之间的节点串联电容C3接地。

更进一步的,所述半导体开关Q1和Q2均为NPN三极管。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还与恒温器的状态输出端连接,用于获取恒温器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控制输出端连接有LED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控制芯片和继电器驱动电路集成到传感器内部做成模块,这个模块既有传感器的功能,又能直接驱动外部的继电器,模块集成后传感器信号受干扰的机率降低,而且模块可以直接共用传感器的防潮方式,继电器驱动电路不会受潮气影响,使得基板对于防潮的需求降低,而且提升了设计的模块化集成化,最终降低基板加工难度,有效降低基板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熨斗的传感控制电路,包括电阻降压电路1、半波整流电路2、控制芯片3、传感器6、继电器5和继电器驱动电路4,所述交流市电AC经电阻降压电路1送半波整流电路2进行半波整流后,分别为继电器驱动电路4和控制芯片3供电,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4在控制芯片3的第一控制输出端口(第6、7脚)控制下向继电器5的线圈供电,所述继电器5的开关串接于交流市电AC与交流输出端口OUT之间,所述控制芯片3与传感器6电连接,控制芯片3为传感器6供电,同时接收传感器6输出的传感信号,传感器6用于检测熨斗是处于平放还是竖放状态,所述控制芯片3和继电器驱动电路4集成到传感器6内部构成一模块10,使得这个模块10既有传感器的功能,又能直接驱动外部的继电器,模块10集成后传感器6信号受干扰的机率降低,而且模块10可以直接共用传感器6的防潮方式,继电器驱动电路不会受潮气影响,使得基板对于防潮的需求降低,而且提升了设计的模块化集成化,最终降低基板加工难度,有效降低基板的成本。

进一步的,还包括过零检测电路7,所述过零检测电路7串接于电阻降压电路1的输出端口与控制芯片3的第一信号输入端口(第4脚)之间,控制芯片3的第二信号输入端(第16脚)还与恒温器9的状态输出端CHK连接,用于获取恒温器9的工作状态,控制芯片3的第二控制输出端(第2脚)连接有LED指示灯8。

具体的,再次参见图2,所述继电器驱动电路4包括半导体开关Q1和Q2(本具体实施例中为NPN三极管,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PNP或MOS管等)、电阻R6、电阻R7、电阻R8和电容C3,所述NPN三极管Q2串接继电器5的线圈后接在控制芯片3第一控制输出端口的其中一个控制输出管脚(第7脚)和半波整流电路2的正输出端之间,所述NPN三极管Q1串接电阻R7后接在控制芯片3的第一控制输出端口的另一个控制输出管脚(第6脚)和半波整流电路2的正输出端VDD之间,所述NPN三极管Q1和Q2的基极通过跳线J2相连,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依次串联电阻R8和R6接半波整流电路2的正输出端VDD,所述电阻R6和R8之间的节点串联电容C3接地(与控制芯片3的地端连接),继电器5的开关K1B串接于交流市电AC的相线AC2与交流输出端口OUT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熨斗的传感控制电路的具体电路原理图参见图2,此不再细说。

工作过程:传感器6检测熨斗状态(平放或竖放),并将传感信号传输给控制芯片3,当控制芯片3检测到熨斗处于平放或竖放超过预设时间,控制芯片3的第7脚为高电平,NPN型三极管Q2截止,不向继电器5的线圈K1A供电,继电器5的开关K1B开路,使交流市电AC不与交流输出端口OUT接通,不向电热盘供电,同时,控制芯片3的第6脚发出高低交替的高频脉冲,控制NPN型三极管Q1交替导通,形成模拟负载,维持半波整流电路2的正输出端VDD的电压保持稳定。

当控制芯片3检测到熨斗有状态变化时(如立放变平放或平放变立放),控制芯片3获取过零检测电路7提供的市电AC过零点信号,在市电AC下一个过零点之前,控制芯片3的第7脚为低电平,NPN型三极管Q2导通,向继电器5的线圈K1A供电,继电器5的开关K1B在市电AC下一个过零点吸合,使交流市电AC与交流输出端口OUT之间接通,向电热盘供电。

控制芯片3检测恒温器9的工作状态,当检测到恒温器9处于工作时,控制芯片3的第2脚为高电平,LED指示灯8亮;当检测到恒温器9不工作时,控制芯片3的第2脚为低电平,LED指示灯8不亮,从而通过LED指示灯8的亮或不亮就可以知道熨斗是否通电工作。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