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远程报警与冷却风扇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0425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远程报警与冷却风扇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压器远程报警与冷却风扇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生产越来越离不开电,而停电所造成的损失,对人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保证供电系统稳定和安全运行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在运行时间过长的情况下,会引起线圈发热。之所以会引起线圈发热是由于变压器在电器设备和无线电路中,变压器常用作升降电压、匹配阻抗,安全隔离等作用,电力传输中的电力损耗会有相当一部分在变压器上转化成热能,导致变压器线圈温度升高。而线圈过热会使绝缘逐渐老化,匣间短路、相间短路或对地短路及油的分解,对整个的电力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变压器内的温度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情况下,市场上的变压器温度控制系统,使用单片机、PLC等技术进行设计,价格高,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维修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远程报警与冷却风扇的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远程报警与冷却风扇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断路器、停止按钮、第一温控器和第二温控器,所述第一断路器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和第二断路器并联,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通过导线与排风扇串联,所述第二断路器与照明灯串联,所述停止按钮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温控器、启动按钮和第二交流接触器串联,所述第一温控器通过导线与第一旋钮串联,所述启动按钮与第二旋钮串联,且所述第一温控器、启动按钮和第二交流接触器相互之间并联,所述第二旋钮与第三交流接触器通过导线串联,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通过导线与第二信号灯并联,所述第二温控器通过导线与蜂鸣器串联,与蜂鸣器连接的导线和第一断路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温控器与蜂鸣器连接的导线上并联有第一信号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变压器远程报警与冷却风扇的控制装置,为一种保护和控制电力变压器的装置,对变压器温度异常情况进行实时报警,并可控制变压器的排风扇在高温时起动;本实用新型对变压器运行过程中变压器温度异常的问题有一定的解决能力,延长了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寿命,避免了事故发生;同时,本实用新型主要用在我公司碳化硅微粉车间的电力变压器上,主要应用于1250-5000KVA的中型变压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控电路图。

图中:1第一断路器、2停止按钮、3第一温控器、4第二温控器、5第一交流接触器、6第二断路器、7排风扇、8照明灯、9启动按钮、10第二交流接触器、11第一旋钮、12第二旋钮、13第三交流接触器、14第二信号灯、15蜂鸣器、16第一信号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变压器远程报警与冷却风扇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断路器1、停止按钮2、第一温控器3和第二温控器4,所述第一断路器1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5和第二断路器6并联,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5通过导线与排风扇7串联,所述第二断路器6与照明灯8串联,所述停止按钮2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温控器3、启动按钮9和第二交流接触器10串联,所述第一温控器3通过导线与第一旋钮11串联,所述启动按钮9与第二旋钮12串联,且所述第一温控器3、启动按钮9和第二交流接触器10相互之间并联,所述第二旋钮12与第三交流接触器13通过导线串联,所述第三交流接触器13通过导线与第二信号灯14并联,所述第二温控器4通过导线与蜂鸣器15串联, 所述第二温控器4与蜂鸣器15连接的导线上并联有第一信号灯16,与蜂鸣器15连接的导线和第一断路器1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本装置通过变压器出厂自带的温度控制器接点,通过设置外围电路和增加排风扇7,使用变压器自带的温度控器的输出接点,来控制排风扇7的工作,将变压器的温度降低。同时对于温度较低的时候,停止排风扇7的工作,防止电能的浪费。

当变压器温度较高时(超过55度时),及时启动排风扇7,降低变压的内部温度,保证内部安全。当温度过高时(超过85度时),及时给出报警信号,值班人员及时发现后进行处理。以此种方式对变压器进行保护,能极大程度上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