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部件管理装置、维护部件管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77954发布日期:2018-06-26 07:54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维护部件的管理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维护部件管理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由多个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构成在工厂等中使用的工业用机器人和机床。这些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根据使用时间而消耗。另外,这些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会没有预兆地发生故障。

因此,在使用这些工业用机器人和机床的情况下,需要定期地进行维护(维修),将消耗或发生故障的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更换为正常的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以下,将该正常的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那样的进行维护所使用的部件称为“维护部件”。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这样的针对机床等的维护相关的技术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根据机床各自的运转状况来判定对于哪个机床应该进行维护的时期是否已到来。

然后,当判定的结果为存在进行维护的时期已到来的机床时,在控制该机床的数值控制装置的显示器中显示进行维护的时期到来的意思。这样,能够对机床的用户通知进行维护的时期已到来的情况。

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用户能够掌握进行维护时期的到来。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只根据1台机床的运转信息来判定该1台机床。即,存在无法统计性地使用多个机床的运转信息来判定多个机床整体的问题。

另外,为了实际进行维护需要维护部件,当没有维护部件时,终究无法进行维护。

即,为了适当地进行维护,在进行维护的时期到来之前,适当地储备为了维护全部的多个机床而需要的维护部件,随时能够提供维护部件是重要的。

目前,机床等的制造商的用于提供维护部件的服务部门根据过去从服务中心出货的维护部件的数量的变动、整个市场的统计信息以及负责人的经验等来推定这些维护部件的需要数量,在服务中心储备与推定对应的数量的维护部件。

另外,在为大规模的顾客的情况下,不是每次从制造商的服务中心接受维护部件的供给,而是预先购入用于在公司自己使用的维护部件,由公司自己进行储备。此时,也与制造商同样地根据过去的统计信息等来推定需要数量并进行储备。

但是,这种根据过去的统计信息等来推定需要数量的方法没有考虑在工厂等的实际运转状况。例如,没有考虑使用了维护部件的机床等的机种结构的变动、运转环境的变动以及维护实际成绩这样的运转状况等。

因此,推定的精度差,推定出的数量与实际所需要的数量之间的误差变大。并且,考虑到该误差,需要储备比推定数量更多数量的维护部件来作为余量,产生浪费。

日本特开2004-3345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加适当地管理维护部件的储备数量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维护部件管理方法以及维护部件管理程序。

(1)本发明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例如后述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具备:取得单元(例如后述的统计信息所得部151),其从需要进行使用维护部件的维护的多个维护对象装置(例如后述的机械25)取得表示该多个维护对象装置各自的运转状况的信息;以及计算单元(例如后述的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其从取得的表示上述运转状况的信息抽出表示进行上述使用维护部件的维护的主要原因的因素的信息,根据该抽出的表示因素的信息来计算被推定为为了维护上述多个维护对象装置而需要的上述维护部件的数量。

(2)在(1)中记载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中,可以使上述取得单元取得表示分别在第一期间以及第二期间的上述运转状况的信息,上述计算单元根据从表示上述第一期间的运转状况的信息中抽出的表示上述因素的信息与从表示上述第二期间的运转状况的信息中抽出的表示上述因素的信息之间的变动内容,计算被推定为为了维护上述多个维护对象装置而需要的上述维护部件的数量。

(3)在(2)中记载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中,可以使上述计算单元将上述变动内容数值化,并将该数值化后的值与在过去的预定长度的期间需要的上述维护部件的数量相乘,由此来计算被推定为在未来的上述预定长度的期间需要的上述维护部件的数量。

(4)在(1)~(3)的任意一个中记载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中,可以使在表示上述因素的信息中包含与向上述维护部件施加的负荷相关的信息(例如后述的因素Fp)、与上述维护部件的周围环境相关的信息(例如后述的因素Ft)以及与上述维护部件的使用期间的长度相关的信息(例如后述的因素F1)中的任意一个或它们的组合。

(5)在(1)~(4)的任意一个中记载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中,可以使在为了维护不同种类的各个维护对象装置而分别使用相同种类的维护部件时,上述计算单元根据表示关于上述不同种类的各个维护对象装置的运转状况的信息,计算被推定为为了维护上述不同种类的全部维护对象装置而需要的上述相同种类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6)在(1)~(5)的任意一个中记载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中,可以使当多个用户在多个场所使上述维护对象装置运转时,上述计算单元将任意一个用户的上述维护对象装置作为对象,或者将任意一个场所的上述维护对象装置作为对象,计算被推定为为了对维护对象装置进行维护而需要的上述维护部件的数量。

(7)本发明的维护部件管理方法是计算机(例如后述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执行的维护部件管理方法,上述计算机执行:取得步骤,从需要进行使用维护部件的维护的多个维护对象装置(例如后述的机械25)取得表示该多个维护对象装置各自的运转状况的信息;以及计算步骤,从取得的表示上述运转状况的信息抽出表示进行上述使用维护部件的维护的主要原因的因素的信息,根据该抽出的表示因素的信息来计算被推定为为了维护上述多个维护对象装置而需要的上述维护部件的数量。

(8)本发明的维护部件管理程序为使计算机作为维护部件管理装置(例如后述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发挥功能的维护部件管理程序,上述维护部件管理装置具备:取得单元(例如后述的统计信息所得部151),其从需要进行使用维护部件的维护的多个维护对象装置(例如后述的机械25)取得表示该多个维护对象装置各自的运转状况的信息;以及计算单元(例如后述的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从取得的表示上述运转状况的信息抽出表示进行上述使用维护部件的维护的主要原因的因素的信息,根据该抽出的表示因素的信息来计算被推定为为了维护上述多个维护对象装置而需要的上述维护部件的数量。

根据本发明,能够更适当地管理维护部件的储备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总体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的基本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从在工厂设置了各个机械后直到在统计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统计信息为止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根据统计信息取得部输出的统计信息来计算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时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户接口一例的图(1/3)。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户接口一例的图(2/3)。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户接口一例的图(3/3)。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2:统计信息检索装置、13:统计信息数据库、14:服务中心、15: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1:统计信息取得部、152: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3:用户接口提供部、21:工厂管理上位系统、22:机械信息预处理器、23:机械信息数据库、24:工厂管理系统、25:机械。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略。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设置维护对象的装置时,构筑用于分别识别维护对象的装置的机械信息数据库。之后,将维护对象装置的各个运转状况与该识别信息关联起来,并通过各工厂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另外,与各个工厂的管理系统连接的中央管理装置从各工厂定期地取得表示维护对象装置的运转状况的信息,并通过取得的信息来构筑统计信息数据库。

并且,配置在制造商的服务中心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根据在统计信息数据库中存储的表示维护对象装置的运转状况的信息,来计算被推定为在维护中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制造商和使用维护对象装置的顾客通过参照该计算出的维护部件的数量,能够适当地管理在服务中心或自己公司的仓库等中应该储备的维护部件的储备数量。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解决上述的“能够适当地管理维护部件的储备数量”的课题。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接着,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总体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具备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统计信息检索装置12、统计信息数据库13、多个服务中心14以及多个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这些是工业用机器人和机床的制造者即制造商所使用的系统。

另外,本实施方式还具备工厂管理上位系统21A、机械信息预处理器22A、机械信息数据库23A、多个工厂管理系统24A以及多个机械25A。这些是使用机床的顾客即顾客A所使用的系统。

并且,本实施方式还具备机械信息预处理器22B、机械信息数据库23、多个工厂管理系统24B以及多个机械25B。这些相当于使用机床的顾客即顾客B所使用的系统。

另外,图中的第n服务中心14-n、第n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n、第m工厂管理系统24A-m、第j机械25A-j以及第k机械25A-k的标记中的n、m、j以及k分别表示任意的自然数。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任意地决定各个系统和各个装置的数量。

另外,图中表示了顾客A以及顾客B所使用的系统,但是也可以存在顾客A以及顾客B以外的其它顾客所使用的系统。

各个机械25是在工厂内设置的称为工业用机器人和机床等的装置。各个机械25特别具备运算处理装置和存储装置以及由操作员操作的输入输出装置等,能够通过软件进行控制。另外,在图中用一个功能框表示了各个机械25,各个机械25也可以是工业用机器人或机床与对其进行控制的数值控制装置之间的组合这样的多个装置的组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个机械25作为维护对象,推定各个机械25的维护所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各个机械25具备自动检测将构成自身的部件已更换为新的维护部件的功能。并且,检测出更换了维护部件的各个机械25将更换了维护部件的主旨存储为“维护经历信息”。

例如在更换了电动机时,重置编码器,由此检测出更换了电动机或编码器的情况,存储为维护经历信息。存储的维护经历信息的内容例如是更换后的维护部件名和更换了维护部件的日期时间。

另外,各个机械25不仅具备这样的自动检测并存储的功能,还具备从操作员接收更换了维护部件的主旨的输入,并将更换了维护部件的主旨存储为维护经历信息的功能。

另外,可以通过自动检测并进行存储的功能只存储维护部件的更换日期时间,之后根据操作员的输入来存储更换后的维护部件名。另外,可以不具备自动检测并进行存储的功能,而只具备根据来自操作员的输入进行存储的功能。

另外,各个机械25在自身的机构部、驱动部、控制部中具备多样的传感器。例如,在各个电动机中具备用于测定各轴的位置的编码器。根据该编码器测定出的各轴的位置能够计算各轴的速度和加速度。另外,此外还具备例如用于测量各个电动机的转矩的电流计或电压计等。并且,还能够根据需要配置外带的温度传感器等。

然后,各个机械25根据这些传感器的测定值等来生成与各个机械25的运转状况相关的信息(以下称为“运转信息”)。另外,运转信息中还包含上述的维护经历信息。

然后,各个机械25经由铺设在工厂内的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网络与同样设置在工厂内的工厂管理系统24相互进行通信。例如,各个机械25将关于自身的运转信息定期发送给工厂管理系统24。

工厂管理系统24是设置在工厂内,管理自身所设置的工厂内的各个机械25的系统。

工厂管理系统24在设置各个机械25时,取得各个机械25的识别信息。并且,将所取得的各个机械25的识别信息存储在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

另外,工厂管理系统24从各个机械25定期地取得运转信息。并且,将所取得的运转信息与各个机械25的识别信息关联起来存储在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

另外,当工厂的规模大时,存在在一个工厂中设置多个工厂管理系统24的情况。另外,存在在位于远离一个顾客的场所的多个工厂中的各个工厂设置工厂管理系统24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为了汇总管理多个工厂管理系统24所取得的信息,可以另外设置上位的管理系统。

例如,顾客A为了汇总地管理设置在自身所具有的各个工厂的第一管理系统24A-1、……以及第m管理系统24A-m所取得信息,设置工厂管理上位系统21。

在这样存在工厂管理上位系统21时,工厂管理上位系统21从各个工厂管理系统24取得识别信息和运转信息,并将所取得的各个信息存储在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在各个顾客通过存储与该顾客所具有的各个机械25有关的信息来构筑机械信息数据库23。说明在该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存储的信息的具体例。

首先,将各个机械25归属的工厂名、生产线名、生产线内的机械编号、机种名、运转开始的日期时间等作为各个机械25的识别信息存储在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这些识别信息在设置各个机械25时由操作员输入到各个机械25和工厂管理系统24中。

接着,说明与该识别信息相关联存储的运转信息。运转信息例如包含以下作为明细的信息。

<运转信息的例子>

·运转累积时间(每天的运转时间的累积)

·驱动部的负荷的载荷值(平均值、最大/最小值)

·加工程序名(点焊、电弧焊接、涂装等)

·运转状态(每天的运转时间、循环数(所执行的加工程序的数)等)

·各个驱动部(例如电动机)以及控制装置内的每天的温度信息(平均值、最大/最小值)

·各个驱动部每天的驱动信息,例如如果驱动部是电动机则是电动机的转矩信息(最大转矩值、累积转矩值(将时时刻刻变动的转矩值进行时间积分得到的值))

·当驱动部是电动机时的每个电动机的工作循环(Duty cycle)

·提供给机械的电压等的品质(电压、频率、电压变动)

·上述各个信息的时间迁移

·维护经历信息(在维护中进行了更换的维护部件的维护部件名和更换了维护部件的日期时间等)

作为具体例子,在机械25例如是注射成形机的情况下,在运转信息中包括从运转开始的注射数、注射中的驱动注射螺杆的电动机的最大电流值、锁模中的驱动锁模机构的电动机的最大电流值、驱动顶出轴的电动机的最大电流值、旋转驱动螺杆的电动机的计量中的最大电流值、峰值注射压力、1个成形周期的当前周期时间、计量时间、注射时间以及维护经历信息等。

另外,工厂管理上位系统21或工厂管理系统24经由英特网等公司外的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能够与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可通信地连接。另外,在该通信连接中,接收发送工厂的运转信息等与顾客关联的信息,因此优选通过使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等技术来确保安全性。

各个机械信息预处理器22经由工厂管理上位系统21或工厂管理系统24将存储在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的各个信息发送给制造商的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能够任意地设定进行该发送的频率。例如,能够以每天或每隔几天的频率进行发送。

服务中心管理装置11将从各个机械信息预处理器22接收到的各个顾客的各个工厂中的识别信息和运转信息作为统计信息存储在统计信息数据库13中。

存储在该统计信息数据库13中的统计信息能够由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或各个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来取得并进行参照。另外,在取得时能够经由统计信息检索装置12基于特定的条件进行检索。例如,能够检索并取得特定顾客的特定机械机种的特定月的电动机更换件数。

服务中心14是制造商的维护部件的供给部门所使用的服务中心。在各个服务中心140中设置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

各个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取得在统计信息数据库13中存储的统计信息。并且,各个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根据所取得的统计信息来计算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例如,根据去年相同的月的某个机械机种的维护部件的更换数量和所取得的统计信息,能够计算出与该机械机种的台数成比例的数量的维护部件的数量来作为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统计信息中包括的各个机械25的运转状况(例如向电动机/齿轮的负荷与一年前的不同、温度的不同等),从而能够高精度地计算被推定为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因此,能够缩小推定数量与实际需要的数量之间的误差。

另外,参照了该计算结果的各个服务中心14的用户能够预先备齐被推定为需要的数量的维护部件来进行储备。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适当地管理维护部件的储备数量。

接着,关于进行这种计算的各个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第一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1、第二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2、……以及第n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n)的具体结构,参照图2的框图进行说明。另外,这些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的各个结构是共通的,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不区分各个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而简单地称为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来进行说明。

参照图2,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具备统计信息取得部151、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用户接口提供部153。

统计信息取得部151是取得在统计信息数据库13中存储的统计信息的部分。该统计信息的取得可以定期地进行,也可以在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进行计算时根据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的要求来进行。另外,可以取得作为统计信息而存储的所有信息,也可以只检索并取得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所要求的信息。该检索例如使用统计信息检索装置12来进行即可。另外,通过用户接口提供部153来接受检索的条件即可。

在任何情况下,统计信息取得部151将取得的统计信息输出给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以及用户接口提供部153。

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根据统计信息取得部151输出的统计信息来计算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该计算根据预定的计算方法来进行。关于计算方法的具体内容,在参照图4的流程图说明计算时的动作时进行说明。

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将计算出的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输出给用户接口提供部153。

用户接口提供部153对使用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的用户(例如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预定的用户接口。并且,通过该用户接口进行对用户的信息显示和接收用户的操作。

例如,用户接口提供部153接受用于检索统计信息的检索条件。另外,用户接口提供部153对用户显示统计信息取得部151所取得的统计信息。另外,用户接口提供部153对用户显示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所显示的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各个服务中心14的用户通过参照该显示,能够掌握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用户接口提供部153例如通过显示器等显示装置、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设备来实现。另外,参照图5、图6以及图7在后面详细叙述用户接口提供部153所提供的用户接口。

上述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能够通过将本实施方式特有的软件组入到普通的服务器装置和个人计算机中来实现。

更详细地说,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等运算处理装置。另外,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具备存储了各种程序的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或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辅助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由运算处理装置执行程序而暂时需要的数据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即存取存储器)这样的主存储装置。

而且,在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中,运算处理装置从辅助存储装置读入各种程序,使读入的各种程序在主存储装置中扩展,基于这些各种程序进行运算处理。

根据该运算结果来控制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所具备的硬件,从而实现上述各个功能块的功能。即,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能够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作而实现。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中包含的各个装置个自的功能。接着,参照图3以及图4的流程图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首先,参照图3的流程图说明从在工厂设置了各个机械25后直到在统计信息数据库13中存储统计信息为止的动作。

首先,工厂管理系统24判定是否新输入了识别信息(步骤S11)。识别信息的输入是在工厂设置各个机械25时由操作员进行。另外,可以针对各个机械25进行输入,也可以针对工厂管理系统25进行输入。假设在针对机械25进行了输入时,将输入的识别信息发送给工厂管理系统24。

如上所述,识别信息的内容是各个机械25所归属的工厂名、生产线名、生产线内的机械编号、机种名、运转开始的日期时间等。另外,关于这些信息中的例如工厂名和生产线名等,可以在设置各个机械25之前预先登录在工厂管理系统24中。

在新输入了识别信息时(步骤S11为是),工厂管理系统24将输入的识别信息存储到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步骤S12)。然后,进入步骤S13。

另一方面,当没有新输入识别信息时(步骤S11为否),不进行步骤S12而进入步骤S13。

另外,本流程图只是用于说明与识别信息和运转信息的存储相关的处理的流程图,没有特别地图示,各个机械25与本流程图的处理并行地分别在工厂运转,分别继续记录自身的运行信息。

在步骤S13中,各个机械25判定对工厂管理系统24发送运转信息的时间是否到来。这里,能够任意地决定发送运转信息的时间,例如将每天上午0时定为发送运转信息的时间。

当发送运转信息的时间到来时(步骤S13为是),各个机械25将自身的运转信息发送给工厂管理系统24(步骤S14)。然后,从各个机械25接收到运转信息的工厂管理系统24将接收到的运转信息存储在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步骤S15)。然后,进入到步骤S16。

另一方面,当对于工厂管理系统24发送运转信息的时间没有到来时,即,在还没有到发送运转信息的时间时(步骤S13为否),不进行步骤S14以及步骤S15而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机械信息预处理器22判定向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上传(发送)在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存储的各个信息的时间是否到来。这里,能够任意决定上传运转信息的时间,但是设为各个机械25将运转信息发送给工厂管理系统24后的时间。例如,在将步骤S13的判定中的上传运转信息的时间设为每天上午0时的情况下,成为这以后的时间。

但并不需要必须与从各个机械25向工厂管理系统24的运转信息的上传相同的频率进行从工厂管理系统24向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的上传。例如,在每天上午0时进行从各个机械25向工厂管理系统24的运转信息的上传,但是从工厂管理系统24向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的上传可以为3天1次等的频率。

在向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上传在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存储的各个信息的时间到来时(步骤S16为是),将存储在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的各个信息上传到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步骤S17)。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接收该各个信息,并作为统计信息存储到统计信息数据库13中(步骤S18)。然后,返回步骤S11重复处理。

另一方面,在向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上传在机械信息数据库23中存储的各个信息的时间没有到来时,即还没有到进行上传的时间时(步骤S16中为否),不进行步骤S17以及步骤S18而返回步骤S11重复处理。

以上是从在工厂设置了各个机械25后直到在统计信息数据库13中存储统计信息为止的动作。另外,当存在管理多个工厂管理系统24的工厂管理上位系统21时,工厂管理上位系统21成为主体来进行在上述流程图中工厂管理系统24成为主体的动作。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步骤S17中的上传。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按需方式和非按需方式这2个方式中的某个方式进行上传。

这里,按需方式是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定期地从顾客的工厂管理系统(机械信息预处理器22)取得预先决定的运转信息的方式。即,是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成为主体动态进行的方式。在按需方式的情况下,能够灵活地指定并请求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所需要的信息,所以能够进行更细致的维护信息的分析。

与此相对,非按需方式是机械信息预处理器22将预先决定的运转信息定期地上传到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的方式。即,是机械信息预处理器22成为主体动态进行的方式。有时顾客根据安全上的理由禁止从外部的访问(需求),此时使用非按需方式。在非按需方式的情况下,只上传根据与顾客之间的协议预先决定的信息。例如,在某个整个工厂,只上传哪个机械的哪个电动机的更换有多少件等的信息。

这里,无论是按需方式和非按需方式中的哪个方式,当在该工厂中有多个某个机种的机械25时,上传统计性地进行了汇总的运转信息。

即,上传该某个机种的机械25的台数和该某个机种的运转信息各自的值的平均值。其原因在于,如果是在相同工厂中使用的相同机种,则认为以相同的方式使用,因此即使不根据单个的值而根据平均值,也能够高精度地计算被推定为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由此,能够削减向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发送的数据量。

但是,当机械信息预处理器22与服务中心中央管理装置11之间的通信路线的带宽或统计信息数据库13的存储容量有富余时,可以上传全部的各个机械25各自的运转信息。

以上,说明了统计信息的上传。接着,参照图4的流程图说明由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进行的计算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时的动作。

在各个服务中心14设置的各个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为了定期地判断库存的部件数量是否合适,并根据需要扩充维护部件的品种,定期地进行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的计算。

该计算中的将来是指将来的预定长度的期间。预定的长度例如是指1个月或一个季度(即3个月)的长度。例如能够计算被推定为在未来一个月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另外,可以以顾客为单位或者以顾客的工厂为单位来进行该计算。此时,能够掌握每个顾客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或每个工厂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并且,也可以对多个顾客进行。例如管辖关西地区的服务中心14的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可以对在关西地区具有工厂的顾客进行计算。此时,作为该服务中心14能够掌握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并且,也可以对所有的顾客进行。此时,作为整个制造商能够掌握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无论怎样,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的统计信息取得部151从统计信息数据库13取得为了计算所需要的统计信息(步骤S21)。例如,如果是针对某个顾客进行计算,则取得关于在该顾客的各个工厂中设置的各个机械25的统计信息。

接着,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根据统计信息取得部151所取得的统计信息进行计算(步骤S22)。计算的基本想法为,求出在前年的相同时期需要多少部件的实际成绩值,对该实际成绩值乘以将以后叙述的使用维护部件进行维护的要因的因素进行数值化而得到的值。

以下,以如下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即计算在本年的6月在第一服务中心14-1管辖的地域,被推定为所有顾客的所有工厂所需要的维护部件A的数量。另外,将维护部件A设为电动机。

首先,第一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1的统计信息取得部151从存储在统计信息数据库13中的统计信息取得前年同时期(前年的6月)的信息。具体地说,取得关于第一服务中心14-1管辖的地域中的所有顾客的所有工厂的、与正在使用维护部件A的某个机械25相关的前年6月的以下信息。

<关于前年同时期所取得的信息的例子>

·运转中的某个机械25的数量

·在某个机械25中,更换了维护部件A的数量(即前年的实际成绩值)

·某个机械25的平均使用年数

·维护部件A的平均使用年数

·维护部件A或某个机械25的使用环境温度

·某个机械25的平均运转时间

·其他运转信息,例如维护部件A的平均/最大转矩值、累积转矩值、工作循环信息

另外,第一维护部件管理装置15-1的统计信息取得部151从存储在统计信息数据库13中的统计信息取得当前(根据信息的种类为过去1个月)的信息。

具体地说,取得关于第一服务中心14-1管辖的地域中的所有顾客的所有工厂的、与正在使用维护部件A的某个机械25相关的当前(根据信息的种类为过去1个月)的以下信息。

<关于当前(根据信息的种类为过去1个月)取得的信息>

·运转中的某个机械25的数量

·某个机械25的平均使用年数

·维护部件A的平均使用年数

·过去一个月更换了该部件的数量

·维护部件A的使用环境温度的目前为止的变动

·其他运转信息,例如维护部件A的平均/最大转矩值、累积转矩值、工作循环

当统计信息取得部151取得关于前年以及当前的这些信息时,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从这些信息中抽出实际成绩值和各个因素。然后,将抽出的实际成绩值和各个因素代入以下的[公式1],从而计算被推定为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公式1]

被推定为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前年的实际成绩值×(Nc/Np)×Fn×Fp×Ft×F1×Fm

在此,[公式1]中的各个因素的意思为以下。

前年的实际成绩值:在前年的同时期进行了更换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Nc:当前运转中的机械的数量

Np:前年同时期的运转中的机械的数量

Fn:在一个机械中使用的维护部件的数量,根据机械不同,有时1台机械使用多个维护部件,因此为了进行与该使用数量对应的加权,将使用的维护部件的数量设为因素的值。

Fp:基于维护部件的负荷变动的因素(在电动机的情况下,转矩值的变动和工作循环变动),负荷变得越重则需要更换维护部件的可能性变得越高,所以与前年相比,当负荷变重时将因素的值设为1以上的值,当负荷变轻时将因素的值设为小于1的值。

Ft:基于环境温度与前年不同的因素,环境温度变得越高则需要更换维护部件的可能性变得越高,所以与前年相比,当环境温度变高时将因素的值设为1以上的值,当环境温度变低时将因素的值设为小于1的值。

F1:基于维护部件的平均使用年数的变动的因素,维护部件的平均使用年数越接近维护部件的平均寿命则需要更换维护部件的可能性变得越高,所以与前年相比,当平均使用年数变长时将因素的值设为1以上的值,当由于在前年更换了多个维护部件等的理由平均使用年数变短时将因素的值设为小于1的值。

Fm:用于吸收上述计算的误差且确保足够数量的维护部件的余量,例如如果将余量设为10%,则将因素的值设为1.1。

另外,将这些因素的值设为1以上的值是指在该因素判定为需要更换比前年的实际成绩值更多的维护部件的情况。另外,将这些因素的值设为小于1的值是指在该因素判定为需要的维护部件比前年的实际成绩值少。

如此计算关于在某个机械25中使用的维护部件A的、被推定为在今年的6月第一服务中心14所管辖的地域中的所有顾客的所有工厂所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但是,当某个机械25以外的其他机械25也使用维护部件A时,如上所述,对于在其他的机械25中使用的维护部件A,取得统计信息以及计算被推定为需要的维护部件A的数量。

然后,对于各个机械25计算出的维护部件A的数量的总数成为关于维护部件A的、被推定为今年6月第一服务中心14-1所管辖的地域中的所有顾客的所有工厂需要的维护部件A的数量。

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将这样计算出的被推定为需要的维护部件A的数量输出给用户接口提供部153。

用户接口提供部153通过显示等方法输出由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输出的被推定为需要的维护部件A的数量(步骤S23)。由此,第一服务中心14-1的用户能够掌握对于在管辖的地域中的所有顾客的所有工厂,被推定为需要的维护部件A的数量。

然后,用户通过将掌握的需要数量与当前的储备数量进行比较,从而能够掌握在6月之前是否需要再储备几个维护部件A。

接着,参照图5、图6以及图7的表示用户接口的例子的附图来说明执行步骤S21~步骤S23时的用户接口。首先,说明用于取得步骤S21中的统计信息的用户接口。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统计信息检索装置12能够灵活地指定用于检索在统计信息数据库13中存储的统计信息的检索条件。具体地说,能够指定多个对各个机械25或各个维护部件定义的属性(特性)及其值,能够指定全部满足这些(“并且”条件)、满足这些中的一个(“或者”条件)以及“并且”和“或者”的组合。

用于该指定的是“检索条件输入”。如果双击标题“检索条件输入”之前的“+”标记,则条件输入画面扩大,能够输入各种条件。另外,在标题“检索条件输入”之前具有“﹣”标记时如果将其双击,则条件输入画面缩小变得看不到。(以下同样地对于带有“+”、“﹣”标记的项目能够同样地扩大/缩小切换画面)。

接着说明各个项目。

1.“属性选择”是通过下拉菜单能够从对各个机械或维护部件定义的属性中选择一个。

2.“一致条件”是能够选择仅全部一致、包含/不包含指定的字符、值等于/大于/或小于指定值等的条件。

3.“值输入项目”能够通过字符输入或数值输入来指定检索条件。

另外,当在一个“检索条件”中指定的条件全部被满足时视为一致(“并且”条件)。通过双击“条件追加”的加号标记,能够在一个“检索条件”中追加任意数量的条件。

还能够定义多个如此定义的“检索条件”。具体地说,通过双击“检索条件追加”的加号标记,能够新追加“检索条件”。当有多个“检索条件”(例如“检索条件”No.1、No.2、等)时,在即使其中一个一致时,也视为一致。即,关于具有多个“检索条件”时是否一致的判断,作为“或者”条件进行处理。

如果指定了所有的条件并按下“开始检索”按钮,则作为“检索结果”显示满足了所指定的条件的所有数据。

参照图6说明“检索结果”的显示。这次作为“检索结果”表示根据图5的检索条件,对成为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的计算对象的维护部件进行检索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作为检索结果表示与检索条件一致的维护部件的类别和型号等的一览。这是例如在某个顾客的工厂中设置的机械25所使用的维护部件的一览。

为了将这些维护部件作为对象来进行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的计算,按下位于标题“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之前的“+”按钮,扩大显示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

参照图7来说明扩大显示了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的用户接口。

在该画面中能够选择多个属性。例如能够从参照图6说明的维护部件的一览中选择作为这次计算对象的维护部件。另外,作为属性还能够选择对哪个顾客进行计算和对哪个期间进行计算。

然后,如果指定了用于计算的所有属性,当按下“开始计算”的按钮时,维护部件需要数量计算部152进行与指定的属性对应的计算。例如进行与“维护部件A”、“顾客A”、“本年的6月”这3个属性对应的计算。由此,能够根据用户针对属性的指定,来计算被推定为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将计算出的维护部件的数量显示在“(计算结果的显示)”的项目中。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中,能够达到以下效果,即能够高精度地推定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另外,由此还能够达到以下的效果,即不需要无用地增加库存,能够达成高效的部件供给。

其原因在于,从工厂等的实际运转状况中抽出成为更换维护部件的原因的因素,考虑该因素来进行计算。

另外,其原因在于,不是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那样,通过1台机械的运转信息只对该1台进行判定,而是统计性地使用关于多个机械的运转信息来进行计算。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达到以下效果,即能够在用户所希望的范围内计算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例如,能够将希望的期间作为对象,将希望的顾客作为对象,将希望的工厂作为对象来进行计算。

其原因在于,根据用户指定的条件来计算被推定为将来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

在此,根据每个顾客或每个使用目的,机器人或机床的使用方法不同,因此容易损坏的维护部件不限于所有的顾客都相同。也有在某个顾客的使用方法下具有容易损坏的倾向的维护部件在其他顾客的使用方法下难以损坏的情况。因此,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例如将所希望的顾客作为对象进行计算,从而能够根据该顾客的使用方法来高精度地进行计算。

另外,上述维护部件管理系统中包含的各个设备分别能够通过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另外,通过上述维护部件管理系统中包含的各个设备分别进行的维护部件管理方法也能够通过硬件、软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此,通过软件实现意味着通过计算机读入并执行程序来实现。

能够使用各种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来存储程序,并提供给计算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各种类型的具有实体的记录介质(tangible storage medium有形的存储介质)。作为非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磁记录介质(例如软盘、磁带、硬盘)、光磁记录介质(例如光磁盘)、CD-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CD-R、CD-R/W、半导体存储器(例如掩模ROM、PROM(Programmable ROM可编程ROM)、EPROM(Erasable PROM可擦除PROM)、闪存ROM、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即存取存储器)。另外,也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暂时性的计算机可读介质(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作为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信号、光信号以及电磁波。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经由电线以及光纤等有线通信路或无线通信路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中实施了各种变更的方式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将在工厂中使用的机床等作为对象进行处理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将在工厂以外的场所使用的其他机械作为对象进行处理。

另外,可以将上述公式1进行变形。

例如,也可以增加上述公式1中包括的因素数量。例如,即使是相同的期间,在期间内使用的累积运转时间越长则需要更换维护部件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可以将累积运转时间设为公式1中使用的一个因素。并且与前年相比,当累积运转时间变长时将因素值设为1以上的值,当累积运转时间变短时将因素值设为小于1的值。另外,也可以将供给电压等的品质(电压、频率、电压变动)作为在公式1中使用的一个因素。并且如果供给电压的品质比前年提高则将因素的值设为1以上的值,如果供给电压的品质比前年下降则将因素的值设为小于1的值。

另外,例如可以不是使用上述公式1中包含的所有因素,而仅使用任意的因素进行计算。例如在上述公式1中作为用于吸收计算的误差并确保足够数量的维护部件的余量,使用了因素Fm。但是,在能够通过其他因素高精度地计算被推定为需要的维护部件的数量时,也可以不使用该因素Fm。

本发明广泛适用于部件管理的用途。例如适用于对工厂中的机床的维护部件进行管理的用途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