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9526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LED 具有体积小、寿命长、能耗小、发热低以及颜色可控性强等优势为广大用户所热衷。然而,随着LED 技术的广泛应用,对LED 液晶显示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较主要的两个方面是颜色和功耗。液晶显示屏的光电性能及其工作性能的稳定性取决于LED背光源和LED的工作稳定性,现有结构的LED背光源在外界或工作温度异常增高时,LED的温度将升高,导致LED发光颜色变化,光衰严重,严重影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通过在控制电路上连接温度感知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使其自动感知和控制LED的工作电流在正常范围内,有效解决现有LED背光源因工作温度升高导致光衰严重,发光颜色变化,寿命降低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其中,包括LED灯源、控制电路、温度感知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与LED灯源连接形成回路,所述温度感知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用于检测LED光源工作时的动态温度变化,所述反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并根据温度感知电路检测的温度变化控制LED光源的工作电流。

所述的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驱动芯片和芯片供电电路,所述驱动芯片与芯片供电电路相连。

所述的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其中,所述温度感知电路还包括电位器及电阻。

所述的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电位器与电阻串联设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通过在控制电路上连接温度感知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使其自动感知和控制LED的工作电流在正常范围内,有效解决现有LED背光源因工作温度升高导致光衰严重,发光颜色变化,寿命降低等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现有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中温度感知电路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1-LED光源; 12-控制电路;13-温度感知电路;14-反馈控制电路;131-电阻;132-电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其中,包括LED灯源11、控制电路12、温度感知电路13和反馈控制电路14,控制电路12与LED灯源11连接形成回路,温度感知电路13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2的输入端相连,用于检测LED光源11工作时的动态温度变化,反馈控制电路14的输出端与控制电路12的输入端相连,并根据温度感知电路13检测的温度变化控制LED光源11的工作电流。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温度感知电路13检测LED背光源11工作时的动态温度变化,当动态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值时,控制电路12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控制电路12的电流发生变化则引起反馈控制电路14的电流也作相应变化,进而达到控制LED光源11工作电流,使其工作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实际应用中,控制电路12还包括驱动芯片和芯片供电电路(图中未示出),驱动芯片与芯片供电电路相连。驱动芯片和芯片供电电路的设置可以实现高精度恒流方式来驱动LED 光源11工作。

实际应用中,参见图3,温度感知电路13还包括电位器132及电阻131,用于及时有效的调控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进一步的,电位器132与电阻131串联设置,配合温度感知电路13可以起到有效快速调节电流和电压的作用。

如图2所示,传统的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只设置有单纯的控制电路12,控制电路12与LED光源11连接形成回路,这种结构存在最大的缺陷是:当LED光源11在外界或工作温度异常增高时,LED的温度将升高,导致LED发光颜色变化,光衰严重,严重影响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性能和使用寿命。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有效的解决了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背光源温度控制电路,通过在控制电路上连接温度感知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有效控制LED工作电流,有效降低LED工作温度,提高LED背光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LED背光源使用寿命,有效解决现有LED背光源因工作温度升高导致光衰严重,发光颜色变化,等技术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正常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