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远程操控的家电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691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远程操控的家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设备包括视频/音频设备(如电视机、录音机、机顶盒、DVD等),安防系统、各种电器设备(像微波炉、电冰箱、洗衣机、洗碗机等),现有的家用电器常常通过单一的控制设备即遥控器来控制,用户需要按照既定功能进行使用,且必须在现场进行操作,使用不方便,近年来,物联网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领域,被认为是续互联网之后最大的科技创新。国家非常重视物联网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及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下,现有的家电应用已不能满足现代科技发展下消费者的需求,人们对远程监控、远程遥控家电以及居家远程监控安全等有强烈的需求和憧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智能远程操控的家电控制装置,实现了手机对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使用方便,生活上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智能远程操控的家电控制装置,包括家电模块、家居模块化终端、无线通讯网络、物联网管理平台、无线通讯模块、手机控制终端,所述家电模块连接家居模块化终端,所述家居模块化终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采集到的家电信息传送至物联网管理平台,所述物联网管理平台将对应用户端的家电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送至手机控制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家电模块由家电1、家电2直至家电n若干个相互并联的不同家电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家居模块化终端由依次连接的接收模块、家电信息处理模块、家电控制模块、发送模块组成,其中接收模块与家电模块连接,发送模块与无线通讯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物联网管理平台由依次连接的接收模块、用户身份存储及认证模块、用户家电控制及信息处理模块、 发送模块组成,其中接收模块与无线通讯网络连接,发送模块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家居模块化终端连接家电模块的各个并联的家电并采集各家电信息,家居模块化终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家电信息传送至物联网管理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存储有所有用户信息,物联网管理平台将家电信息传送到指定的用户家电控制及信息处理模块,并最终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家电信息传送到手机控制终端,实现了手机对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使用方便,生活上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智能远程操控的家电控制装置,包括家电模块、家居模块化终端、无线通讯网络、物联网管理平台、无线通讯模块、手机控制终端,所述家电模块连接家居模块化终端,所述家居模块化终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采集到的家电信息传送至物联网管理平台,所述物联网管理平台将对应用户端的家电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送至手机控制终端,家居模块化终端上设置有触摸控制显示屏,所述家居模块化终端上还设置有指示灯和报警器。

所述家电模块由家电1、家电2直至家电n若干个相互并联的不同家电组成。

所述家居模块化终端由依次连接的接收模块、家电信息处理模块、家电控制模块、发送模块组成,其中接收模块与家电模块连接,发送模块与无线通讯网络连接。

所述物联网管理平台由依次连接的接收模块、用户身份存储及认证模块、用户家电控制及信息处理模块、 发送模块组成,其中接收模块与无线通讯网络连接,发送模块与无线通讯模块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家居模块化终端连接家电模块的各个并联的家电并采集各家电信息,家居模块化终端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家电信息传送至物联网管理平台,物联网管理平台存储有所有用户信息,物联网管理平台将家电信息传送到指定的用户家电控制及信息处理模块,并最终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家电信息传送到手机控制终端,实现了手机对家用电器的远程控制,使用方便,生活上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