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控制器的多路通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8920发布日期:2018-08-10 20:47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控制器的多路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很多设备逐渐向智能化发展,设备本身集成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传输、存贮、显示和逻辑控制等功能,使设备性能产生了质的飞跃。

目前,环保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蓄热式烧嘴作为一种能有效回收热量,节能减排效果突出的核心燃烧设备在工业加热领域被广泛应用。相比传统燃烧技术,蓄热式燃烧的控制技术较为复杂,控制逻辑严密。通过在蓄热式烧嘴设备本身集成智能控制器可有效提高烧嘴的加热性能和控制成本。蓄热式烧嘴智能控制器在数据处理和通讯上要求设备具备的以下功能:1、能自动采集所需工况参数,分析处理数据,控制蓄热式燃烧的进行;2、能够实时将烧嘴的设备状况、燃烧状态、热工参数等信息报告给上位机,并接受上位机的控制指令;3、安装、维护灵活方便。4、体积小,成本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智能控制器的多路通讯设备,多个智能设备能够同时主动上传数据给上位机,不必担心通讯信道被占用的情况,满足了智能设备所需的控制功能,并且牢固耐用,安装、维护灵活,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智能控制器的多路通讯设备,包括:通讯模块、拨码开关、第一接口插座和第二接口插座,其中,

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通讯模块连接,所述通讯模块与所述拨码开关连接;

所述拨码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插座和第二接口插座连接,所述拨码开关用于选择一路信道进行通讯;

所述第一接口插座和第二接口插座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并互相连接;

所述第一接口插座与上位机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信设备有多个,包括:第一通讯设备和第二通讯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第一接口插座与上位机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第二接口插座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接口插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第一接口插座与上位机通过网线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第二接口插座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接口插座通过网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接口插座为RJ45接口插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RJ45接口插座和第二RJ45接口插座的对应线路互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RJ45接口插座包括:DCE型的接口插座。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模块为RS-485通讯模块,所述RS-485通讯模块包括:ADM2587E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拨码开关包括:DIP-8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MSP430F5438A芯片。

进一步的,所述烧嘴智能控制器通过网线中的一对双绞线与所述RS-485通讯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改变了使用多个智能设备时RS485通信智能设备被动应答的状态,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多个RS485通信智能设备能够同时主动给上位机传送数据,解决了多个智能设备同时主动上传数据时相互影响和干扰的问题;

(2)减少了上位机和多个RS485通信智能设备的信息交互应答等待时间。接口形式的改变,减少了外围电路,使得智能设备变得更加精巧,使用更加灵活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控制器的多路通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个通讯设备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拨码开关线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注意,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智能控制器的多路通讯设备,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控制器的多路通讯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RS-485通讯模块、拨码开关、第一接口插座和第二接口插座,其中,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RS-485通讯模块连接,所述RS-485通讯模块与所述拨码开关连接;所述拨码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插座和第二接口插座连接,所述拨码开关用于选择一路信道进行通讯;所述第一接口插座和第二接口插座设置于同一电路板上并互相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插座与上位机连接。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个通讯设备连接示意图。所述通信设备有多个,包括:第一通讯设备和第二通讯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第一接口插座与上位机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第二接口插座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接口插座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第一接口插座与上位机通过网线连接,所述第一通讯设备的第二接口插座与所述第二通讯设备的第一接口插座通过网线连接。

多个智能设备能够同时主动上传数据给上位机,不必担心通讯信道被占用的情况,满足了智能设备所需的控制功能,解决了多个智能设备同时主动上传数据时相互影响和干扰的问题;减少了上位机和多个RS485通信智能设备的信息交互应答等待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接口插座为RJ45接口插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采用DCE型的接口插座,网线有四对双绞线,烧嘴智能控制器,第一烧嘴智能控制器使用一对双绞线与RS485通讯模块、拨码开关和第一RJ45接口的A、E线路连接,与上位机进行通讯;第二烧嘴智能控制器使用一对双绞线与RS-485通讯模块、拨码开关和第三RJ45接口的B、F线路连接,信号依次经第二RJ45接口的B、F线路、第一RJ45接口的B、F线路与上位机进行通讯;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多个烧嘴智能控制器与上位机的连接,可上位机可同时与四个烧嘴智能控制器连接,避免了使用RS485总线,改变了使用多个RS-485智能设备时RS-485智能设备被动应答的状态,同时,本设备可以使多个RS-485智能设备能够主动给上位机传送数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拨码开关为DIP-8开关,图3为本实用新型拨码开关线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管脚1、2、3、4相连,由管脚3引出;管脚5、6、7、8相连,由管脚6引出;管脚9、10、11、12、13、14、15、16分别连接图1 中第一RJ45接口插座和第二RJ45接口插座的H、G、F、E、D、C、B、A。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上位机11和网线连线的要求如下:图1中第一RJ45接口插座中线A、线E为一路RS485中两线的-、+;第一RJ45接口插座中线B、线F为第二路RS485中两线的-、+;第一RJ45接口插座4中线C、线G为第三路RS485中两线的-、+;第一RJ45接口插座中线D、线H为第四路RS485中两线的-、+。

根据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RJ45接口插座和第二RJ45接口插座的对应线路互相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RJ45接口插座的A、B、C、D、E、F、G与所述第二RJ45接口插座A、B、C、D、E、F、G对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所述RS-485通讯模块包括:ADM2587E芯片;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MSP430F5438A芯片;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上述的两个装置所选用的芯片不做特别的限制,可根据实际的需要合理的选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智能控制器的多路通讯设备,改变了使用多个智能设备时RS485通信智能设备被动应答的状态,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多个RS485通信智能设备能够同时主动给上位机传送数据,解决了多个智能设备同时主动上传数据时相互影响和干扰的问题;减少了上位机和多个RS485通信智能设备的信息交互应答等待时间。接口形式的改变,减少了外围电路,使得智能设备变得更加精巧,使用更加灵活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 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 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 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