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箱的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1653发布日期:2020-04-03 14:12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冰箱的恒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冰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的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冰箱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鲜和制冷,保鲜在冰箱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冰箱中,如何对食物进行更好的保鲜,很多技术人员已经做出了很多研究,其中温度波动量的大小对食物保鲜有着很大的影响。温度波动越大,对于食物的刺激就越大,同时不同食物所需的贮藏温度往往是不完全相同的,食物在受到刺激时,往往会出现霜露,给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利于食物的保鲜贮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大间室冰箱,而冰箱间室越来越大,同一个冰箱间室内的温差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当冰箱蒸发器在化霜时,产生的热气流出,加剧了冰箱间室温度的波动。虽然行业推出了各种方案,但是从工艺、结构、效果等方面依然不尽如人意。针对冰箱的恒温装置问题,相关技术人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5年11月18日公开了授权公告号为cn204787498u的专利文献,名称为一种均匀恒温冰箱,其包括冰箱壳体和设置在冰箱壳体内部的制冷机构,在冰箱壳体内侧设置有竖向送风的垂直送风机构,向水平方向送风的横向送风机构和向纵向送风机构;该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能快速制冷的同时,迅速将冷空气混合均匀,使得冰箱内部实现均匀恒温,但是涉及多种送风机构,如竖向送风的垂直送风机构、水平方向送风的横向送风机构和向纵向送风机构,涉及零部件多,生产工艺复杂。因此,亟待研究一种冰箱的恒温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的恒温装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冰箱的恒温装置,包括变温间室内胆和装设于变温间室内胆后侧壁的变温进风组件;所述变温进风组件的上部设置有一出风口;所述变温间室内胆的顶壁设置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并排设置两对限位坑;所述凸起部的内侧设置有一相平行的微冻板;所述微冻板的的安装位置低于出风口的开设位置;所述微冻板的一相对侧棱处均并排设置有一对定位柱;两对所述定位柱与两对限位坑一一对应,且每一所述定位柱均通过螺栓连接于位置相对应的限位坑内;所述微冻板的远离变温进风组件的一边棱设置有一第一上折边;所述第一上折边的一表面均布开设有排风孔;所述微冻板的上表面至少设置有一个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上装设有一相适配的恒温罩;所述容纳槽通过恒温罩形成一密闭腔室;所述密闭腔室内装设有蓄冷剂。

进一步地,所述微冻板的一相对侧棱均设置有一第二上折边;所述第二上折边的上边棱与凸起部的下表面相抵。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变温间室内胆发泡时在其顶壁设置一凸起部,并在凸起部内侧装设一相适配的微冻板,微冻板的上表面通过恒温罩装设有蓄冷剂,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变温室的蒸发器化霜所产生的较多热气,解决了温度波动大和结霜问题,确保食品能够在恒定温度下保鲜效果更好,并且还不影响变温间室内胆的美观性,实用性较强,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冰箱的恒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罩装设于微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冻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变温间室内胆,2-变温进风组件,3-微冻板,4-恒温罩,5-蓄冷剂,101-凸起部,102-限位坑,201-出风口,301-定位柱,302-第一上折边,303-容纳槽,304-第二上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冰箱的恒温装置,包括变温间室内胆1和装设于变温间室内胆1后侧壁的变温进风组件2;变温进风组件2的上部设置有一出风口201;变温间室内胆1的顶壁设置有一凸起部101;凸起部101的上表面并排设置两对限位坑102;凸起部101的内侧设置有一相平行的微冻板3;微冻板3的的安装位置低于出风口201的开设位置;微冻板3的一相对侧棱处均并排设置有一对定位柱301;两对定位柱301与两对限位坑102一一对应,且每一定位柱301均通过螺栓连接于位置相对应的限位坑102内;四个定位柱301分别设置于微冻板3的四个边角处;

微冻板3的远离变温进风组件2的一边棱设置有一第一上折边302;第一上折边302的一表面均布开设有排风孔;排风孔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结构;第一上折边302与微冻板3之间所夹的角度为45°-135°的范围之间;第一上折边302的上边棱与凸起部101的下表面相抵;微冻板3的上表面并排设置有一对容纳槽303;容纳槽303上装设有一相适配的恒温罩4;容纳槽303通过恒温罩4形成一密闭腔室;恒温罩4的边沿与微冻板3的上表面通过胶水连接;密闭腔室内装设有蓄冷剂5;微冻板3和恒温罩4均为铝合金材质;微冻板3的一相对侧棱均设置有一第二上折边304;第二上折边304的上边棱与凸起部101的下表面相抵;两第二上折边304朝向相同的一端分别与出风口201的两侧棱相抵;凸起部101、微冻板3、第一上折边302、两第二上折边304之间形成一恒温腔室。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