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耐磨的枢钮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5795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耐磨的枢钮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钮器,特别是一种于电脑主机座与屏幕上锁付特殊的枢钮结构,以使本实用新型确实减少枢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且可自动调整枢钮器的松紧度,并易于生产加工及维修、组装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提电脑屏幕枢转结构,请参照

图1所示,主要是由多个轴柱100及多衔接轴200所组成,其中,轴柱100一端为一轴座1001,该轴座1001向下一面设有削平面1002,可贴合于屏幕延伸座400的削平面4001,轴柱100的削平面1002上设有多个螺孔1003,可供螺栓1004贯穿旋入至屏幕延伸板400的螺孔4002内;衔接轴200一端设有衔接孔2001,可供轴柱100另一端的套合端1005直接插入并与之套接,该衔接孔2001管周侧设有切槽2002,衔接轴200另一端为削平面2003,可贴合于机座延伸座300的削平面3001,衔接轴200的削平面2003上设有多个螺孔2004,可供以螺栓2005旋入至机座延伸板300的螺孔3002内,以达到结合主机座3003与屏幕4002,并使屏幕4002可以此自由枢转,但这种结构,在使用时仍不免有下列缺点亟待改进(1)衔接轴200一端设有可供轴柱100的套合端1005插入的衔接孔2001,该衔接孔2001管周侧设有切槽2002,由于切槽2002裸露在外,会因电脑受外力撞击时,而使具弹性作用的管体自切槽2002处断裂,而导致主机座3003与屏幕4002的脱离。
(2)因轴柱100的切槽2002与衔接轴200的接合处裸露在外,不但在外观上较显丑陋且易于堆塞灰尘、异物,还常因屏幕4002多次的掀闭,使轴柱100与衔接轴200之间的润滑油由切槽2002流出,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磨的枢钮器,其可减少枢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且易于生产加工及组装施行,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磨的枢钮器,可适用于较轻迫合枢转,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用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耐磨的枢钮器,其主要包括支轴一端固设于电脑主机座上,另一端延设一轴座,该轴座上透设一轴孔,并在轴座两侧设有多个与轴孔的轴心周缘呈环状排列的凸部,并在支轴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环挡部;支架一端固设于屏幕上,另一端则横设一枢轴,该枢轴设有两相对应的削平面,并于枢轴上设有螺牙;垫片组,是由多个椭圆轴孔垫片及圆形轴孔垫片两两相对应所组成,其中,圆形轴孔垫片在中央适当位置贯设一圆形轴孔,该圆形轴孔与轴心周环透设有多个注油孔,并在一侧边相对于轴座的凸部卡掣件设有相对应呈凹部的卡掣件,且椭圆轴孔垫片在中央适当位置贯设一椭圆轴孔,在轴孔周环透设有多个注油孔以及,多个碟型垫片所组合而成。通过多个碟型垫片的设置,形成一自动调整各构件间的松紧度,同时通过椭圆轴孔垫片的椭圆轴孔及圆形轴孔垫片的圆形轴孔,以及与轴心周环透设的注油孔,配合前述支轴的轴座及支架的枢轴,而使润滑油可均匀的散布且不易外漏,达成更有效的润滑作用,且可整体枢转磨合寿命更长久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支轴两侧枢设有垫片组,垫片间设有多个与轴心呈环状排列的注油孔,且支轴与垫片间设有相对的定位凸部或凹部,另在垫片组侧边枢设有多个碟型垫片,形成一可自动调整松紧度的构造,并利用支架的轴座与螺帽使上述构件分别固设于屏幕及主机座上,使本实用新型确实减少枢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且易于生产加工及组装施行,并可降低制造成本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此高耐磨的枢钮器,其中垫片组可由椭圆轴孔垫片及圆形轴孔垫片组合成适用于较重迫合的枢转构造,而若将垫片组改由两个圆形轴孔垫片,则构成适用于较轻迫合枢转的构造,其等效构件可达成更多枢转重力需求。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的枢钮器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现有的枢钮器立体分解图,其构造及使用上的缺点,已如前面所述,于此不再重复叙述。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支轴1、支架2、垫片组3及多个碟型垫片4所组合而成;其中,支轴1一端固设于主机体5上,另一端延设一轴座11,该轴座11上透设一轴孔111,并在轴座11两侧沿轴孔111周缘设有多个呈环状排列的卡掣件112(可为凹部或凸部),并在支轴1中间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环挡部12;支架2一端固设于屏幕6上,另一端则横设一枢轴21,该枢轴21设有两相对应的削平面211(亦可为单边削平面),并枢轴上设有可供止退螺帽22锁设的螺牙212;垫片组3,是由椭圆轴孔垫片32及圆形轴孔垫片31两两相对应所组成,其中,圆形轴孔垫片31在中央适当位置贯设一圆形轴孔311,该圆形轴孔311沿轴心周环透设有多个注油孔312,并于一侧边相对于轴座11的卡掣件112,设有呈相反对应的卡掣件313(可为凹部或凸部),该卡掣件112、313可相互卡掣抵触,椭圆轴孔垫片32于中央适当位置贯设一椭圆轴孔321,在椭圆轴孔321周环凿设有多个注油孔322;多个碟型垫片4,其轴心贯设有轴孔41。
当组合时,将支轴1的轴座11两侧分别组设垫片组3,令轴座11上的卡掣件112与圆形轴孔垫片31的卡掣件313呈凹凸对应方式相互嵌卡结合,且使上述组合的构件枢设于支架的枢轴上,将椭圆轴孔垫片32及圆形轴孔垫片31上的注油孔312、322贯注润滑油,并使润滑油充满圆形轴孔垫片31上的圆形轴孔311与椭圆轴孔垫片32所形成的空间,其中,椭圆轴孔垫片32的椭圆轴孔321恰与枢轴21的削平面211呈定置套合,然后再将多个碟型垫片4枢设于枢轴21上,其中,临近圆轴孔垫片32的碟型垫片4与其他碟型垫片4呈反向装设,以此形成更有效的自动调整弹性效果,又枢置一椭圆轴孔垫片在碟型垫片4外侧,最后再通过止退螺帽22锁合上述构件于枢轴21上的螺牙212而不致脱落。
当使用时,通过多个碟型垫片4的设置,形成一可自动调整各构件间的松紧度,且不会因屏幕与主机体长期开启、闭合,而造成轴座11与圆形轴孔垫片31松脱,且轴座11与圆形轴孔垫片31因卡掣件112、313的嵌合,形成二构件套合于枢轴21上,并能同步随动枢转,同时通过椭圆轴孔垫片32及圆形轴孔垫片31上的注油孔312、322,而使润滑油可均匀的散布于圆形轴孔垫片311与椭圆轴孔垫片32的磨合面间,不易外漏,以达更有效的磨合润滑作用,且可整体枢转磨合寿命更长久,尤其这一结构还可适用于需较重力迫合枢转的构造。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其中支架2的枢轴21上的削平面211延设至枢轴21底部,且支轴1的轴座11两侧组装垫片组3,该垫片组3是由两个同型的圆形轴孔垫片31、32”所构成,近轴座11的圆形轴孔垫片31相对于轴座11上的卡掣件112,设有呈相反对应的卡掣件313(可为凹部或凸部),而另一临近枢转21的圆形轴孔垫片32”,形成一随动构件,以此以形成另一适用于需要较轻力迫合枢转的构造。
由以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高耐磨的枢钮器,的确具有耐磨损及自动调整松紧度,且改善现有的组装繁琐的问题,更兼具降低成本的功效,而其并未见诸公开使用,符合专利法的规定。
权利要求1.一种高耐磨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其主要包括支轴一端固设于电脑主机座上,另一端延设一轴座,该轴座上透设一轴孔,并在轴座两侧设有多个与轴孔的轴心周缘呈环状排列的凸部,并在支轴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环挡部;支架一端固设于屏幕上,另一端则横设一枢轴,该枢轴设有两相对应的削平面,并于枢轴上设有螺牙;垫片组,是由多个椭圆轴孔垫片及圆形轴孔垫片两两相对应所组成,其中,圆形轴孔垫片在中央适当位置贯设一圆形轴孔,该圆形轴孔与轴心周环透设有多个注油孔,并在一侧边相对于轴座的凸部卡掣件设有相对应呈凹部的卡掣件,且椭圆轴孔垫片在中央适当位置贯设一椭圆轴孔,在轴孔周环透设有多个注油孔;以及,多个碟型垫片所组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耐磨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多个碟型垫片中,临近圆轴孔垫片的碟型垫片与其他碟型垫片呈反向装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磨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轴孔垫片上的圆形轴孔与椭圆轴孔垫片形成一可使润滑油均匀散布的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磨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轴的轴座贯设的轴孔,其周缘环状排列的卡掣件设置为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磨合油构造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轴孔垫片的圆形轴孔周缘相对于轴座的轴孔周缘环状排列的凹部,设有呈凸部的卡掣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磨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枢轴可设单一的削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磨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组是由椭圆轴孔垫片与圆形轴孔垫片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耐磨的枢钮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垫片组是由两个圆形轴孔垫片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耐磨的枢钮器,主要是在支轴两侧枢设有垫片组,其中,垫片间设有多个与轴心呈环状排列的注油孔,且支轴与垫片间设有相对的定位凸部或凹部,另在垫片组侧边枢设有多个碟型垫片,而形成一自动调整松紧度的构造,并利用支架的轴座与螺帽使上述构件分别固设于屏幕及主机座上,以使本实用新型可减少枢转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且易于生产加工及维修,组装,并可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G06F1/16GK2499882SQ0125889
公开日2002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0日
发明者萧荣瑞 申请人:萧荣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