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501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笔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系一种散热装置的设计,特别涉及对于笔记型计算机的所外加的散热装置的设计,以降低笔记型计算机所散发出的系统热源。
请参阅

图1,图1为常用的笔记型计算机示意图。一般笔记型计算机的CPU设计在笔记型计算机的底部靠近桌面处,因此一笔记型计算机1中的一系统风扇11也会设计在该CPU(图1中未示)的附近或是设计紧接着该CPU之处,并且会设计在该笔记型计算机1的底部以将热能经由该风扇2排送至外界。
一般使用者为了帮助笔记型计算机1散热,通常会将该笔记型计算机1的一后端12藉由一垫高物13将该笔记型计算机1的后端垫高,以在该笔记型计算机1底部以及桌面间形成一散热空间,虽然此方法简单不过其帮助散热效果却非常有限,因此散热问题即是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常用技术的缺点所做的进一步改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藉由一散热装置的设计对一笔记型计算机的系统热源予以有效排除,以提升笔记型计算机或其它类似的电子设备在一较稳定的温度环境下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笔记型计算机之散热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气体出入口以及若干个个风扇。该气体出入口提供该壳体内气体的出入流动;若干个风扇,该风扇安置在该壳体,并可将空气吸入或排出该壳体;其中,该散热装置可供该笔记型计算机置放,并使该笔记型计算机底部之一端因而提高,并在该笔记型计算机底部形出一气体流动空间;该气体出入口与该气体流动空间的空气系可流动,该笔记型计算机的一内部风扇的空气排出口是与该气体流动空间相邻接,以使笔记型计算机的系统热源藉由本散热装置以及风扇的带动而将热源排出。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右前方侧视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左后方侧视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供一笔记型计算机置放的后视示意图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3B为本实用新型供一笔记型计算机置放的俯视示意图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4A为本实用新型供一笔记型计算机置放的侧视示意图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B为本实用新型供一笔记型计算机置放的侧视示意图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4C为本实用新型供一笔记型计算机置放的侧视示意图的第三较佳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隔板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请参阅图2A,该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右前方侧视示意图。其中该散热装置3具有一壳体30,该壳体30可装置设计有两个风扇31、32,并有一气体出入口34,其中该风扇31、32可将空气由外部吸入该壳体30的内部,或者是将壳体30内部的空气藉由该风扇31、32排出至外界,该壳体30内部可为一空间以供气体流动,该气体出入口34即是空气对该壳体30内部出入的信道口。
请参阅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之左后方侧视示意图。图2B中可显示风扇31、32设置于该散热装置3的后方,并且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气体出入口34则设置于该散热装置3前方的一开口处。
请参阅图3A,为本实用新型供一笔记型计算机置放的后视示意图。其中该散热装置3可供该笔记型计算机1置放与承载其笔记型计算机,藉由该散热装置3的置放以提高该笔记型计算机1的后端12的离一桌面(图中未示)高度,并在该笔记型计算机1与桌面间形成一气体流动空间。
请参阅图3B,为本实用新型供一笔记型计算机置放的俯视示意图。由图3B中一散热装置经由散热风扇31、32将空气吸入并经由气体出入口34排出,而由气体出入口所处出的气体刚好会带动该笔记型计算机1的系统风扇11出口附近的气体流动,亦即是该气体出入口34与系统风扇11出口为邻接并且在该笔记型计算机1底部形成一气体流动空间35,藉由该气体流动空间35中空气的流动,以将笔记型计算机1的系统热源予以有效排出。
请参阅图4A至图4C,为本实用新型供一笔记型计算机置放的侧视示意图的三个较佳实施例。其中笔记型计算机1置放在该散热装置3上方,该散热装置3的气体出入34与该笔记型计算机底部形成一气体流动空间35,并且笔记型计算机的一系统风扇出口亦邻接该气体流动空间34,该笔记型计算机1后端的若干个周边接口38并不受到该散热装置3的影响,仍可顺利的与其它周装置相连接,并且亦不影响显示面板的调整。如图4A中,该风扇31、32可将空气由外部吸入经由该散热装置3的壳体30内部后,再经由气体出入口34将空气送至该气体流动空间35。图4B中则是风扇将散热装置3内部的空气排出至外部。
图4C中可在该壳体30内的两侧各加装一滑槽36,藉由该滑槽36可个别带动滑出一隔板37,该隔板37可将图四B中所述的气体流动空间35形成一较封闭空间以让气体可在该气体流动空间35内循环流动,而此时散热风扇31、32可设计为一个是吸入空气,而另一个是排出空气。而该风扇31、32系可设计为同为水平的设计,或者是一上一下的设计。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隔板的空气流动示意图。请参阅图5,藉由隔板37的使用,风扇32将空气由外部吸入至散热装置3内部,被吸入的空气经由气体出入口34送至气体流动空间35,因为隔板37的使用而不会使经由气体出入口34送出的空气一经该气体出入口34即散逸,而会在该气体流动空间37流动循环后,再被风扇32经由气体出入口34排出至外部。
再者,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扇的电力来源,可接由外部的变压器后得到,亦可在该笔记型计算机更加设计一电源供应端,该电源供应端系可接收来自于笔记型计算机内部的系统电源,在设计为符合风扇的电源规格(例如是5.5~12V)后在笔记型计算机外部设计一电源端子,以供该散热装置的连接。
再者,本散热装置中的风扇数目不以两个为限,亦可设计为一个或者是两个以上,关于风扇数目可视实际的需要而考量设计之。
经过实际的验证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后,系统本身的风扇很少激活来调节温度,由此可见本散热装置的确可提升笔记型计算机或其它可利用本散热装置的电子设备在较稳定的温度环境下来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亦可协助系统厂商克服笔记型计算机的散热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可归纳如下1.可提升笔记型计算机或其它类似的电子设备在一较稳定的温度环境下操作。
2.可解决许多笔记型计算机使用者共通的问题,因此应用范围广泛,亦可适合量产销售。
3.各种厂牌、尺寸以及规格的笔记型计算机均可适用。
4.垫高计算机底部,使键盘部份略成一倾斜角度,可让使用者使用时更符合人体工学。
5.本实用新型为一外加散热装置的设计,可藉由外型的设计与该笔记型计算机互相搭配,使系统制造厂商在设计笔记型计算机以及本实用新型时,可以设计出轻便以及流行的式样与材质,例如是铝镁合金,以符合市场需要。
经由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揭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提高笔记型计算机的散热效率,并可对常用技术的缺失作改良并具有特殊的功效。藉由上面所述,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特征及各实施例皆已详细揭示,充分显示出本实用新型在目的及功效上均深富实施的进步性,极具产业的利用价值。
当然,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笔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气体出入口,提供该壳体内气体的出入流动;至少一个风扇,该风扇安置在该壳体,并可将空气吸入或排出该壳体;其中,该散热装置可供该笔记型计算机置放,并使该笔记型计算机底部的一端因而提高,并在该笔记型计算机底部形出一气体流动空间;该气体出入口与该气体流动空间的空气是可流动,该笔记型计算机的一内部风扇的空气排出口是与该气体流动空间相邻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气体出入口的设置是与该风扇的设置位置形成相对的两端,以使当空气若由该风扇吸入该壳体内时,则该壳体内空气的排出系经由该气体出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气体出入口的设置是与该风扇的设置位置形成相对的两端,以使当该壳体内空气是经由该风扇排出时,则该壳体内空气是可经由该气体出入口流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个数可设置为二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个数可设置为二个时,该两个风扇可同时将空气吸入至该壳体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个数可设置为二个时,该两个风扇可同时将该壳体内部空气排出至外界。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个数可设置为二个时,该两个风扇其中一个可将将该壳体内部空气排出至外界,而另一个风扇可将空气吸入至该壳体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笔记型计算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在该壳体内部两侧分别还加设计一滑槽,并可经由该滑槽滑动延伸出一隔板,该隔板可对该气体流动空间的两侧形成一阻隔者,以使该气体流动空间形成一封闭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笔记型计算机的外加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壳体;一气体出入口以及若干个个风扇。该气体出入口提供该壳体内气体的出入流动;若干个风扇,该风扇系安置在该壳体,并可将空气吸入或排出该壳体;其中,该散热装置可供该笔记型计算机置放,并使该笔记型计算机底部的一端因而提高,并在该笔记型计算机底部形出一气体流动空间;该气体出入口与该气体流动空间的空气系可互相流动,而该笔记型计算机的一内部风扇的空气排出口是与该气体流动空间相邻接,以使笔记型计算机的系统热源藉由本散热装置以及风扇的带动而将热源排出。
文档编号G06F1/20GK2554705SQ02231219
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7日
发明者张允中, 杨鸿蔘 申请人: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